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审计专业相关知识精讲班课件讲义

审计专业相关知识精讲班课件讲义

审计专业相关知识精讲班第28讲讲义
存货
第四节存货
一、存货的初始计量
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

二、存货的后续计量
先进先出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
(1)先进先出法
特点:期末存货成本比较接近现行的市场价值,因此当物价上涨时,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期末存货价值;反之,会低估企业当期利润和期末存货价值。

(2)移动加权平均法
存货单位成本=(原有存货成本+本批收货实际成本)/(原有存货数量+本批收货数量)
本批发货成本=本批发货货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3)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公式:
存货单位成本=(月初结存金额+本月各批收货实际成本)/(月初结存数量+本月各批收货数量)
本月发出存货成本=本月发出存货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4)个别计价法是以每次收入存货的实际成本作为计算各该次发出存货成本的依据。

三、期末计量
(一)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1.产成品、商品等直接用于出售的存货----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金
值得说明的是,一般市场价的确定应以主要销售地的销售价格为准。

2.材料期末计量特殊考虑
(1)用于出售的材料----以市场价格作为其可变现净值的计量基础
(2)需要经过加工的材料
①如果用其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预计高于成本,则该材料应按照成本计量。

其中,"可变现净值预计高于成本"中的成本是指产成品的生产成本。

②如果材料价格的下降等原因表明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则该材料应按可变现净值计量。

(二)存货跌价准备的核算
账务处理:
【例题】
①外售的库存商品如何计提跌价准备
【例1】2008年12月31日,A库存商品的账面成本为800万元,估计售价为750万元,估计的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为15万元。

年末计提跌价准备前,A库存商品的跌价准备余额为10万元,则年末A库存商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如下:
A库存商品可变现净值=A库存商品的估计售价- 估计的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750-15=735(万元);A库存商品的账面成本为800万元,应保留存货跌价准备65万元;年末计提跌价准备前,A库存商品的跌价准备余额为10万元,故应补提跌价准备55万元。

企业账务处理:
借:资产减值损失 55
贷:存货跌价准备 55
②外售的原材料如何计提跌价准备
【例2】2008年12月31日,B原材料的账面成本为500万元,因产品结构调整,无法再使用B 原材料,准备将其出售,估计B材料的售价为540万元,估计的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为12万元。

年末计提跌价准备前,B材料的跌价准备余额为零,则年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如下:
B材料可变现净值=B材料的估计售价—估计的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540-12=528(万元);因材料的可变现净值528万元高于材料成本500万元,不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四、存货清查
盘点结果如果与账面记录不符,应于期末前查明原因,并根据企业的管理权限,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或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后,在期末结账前处理完毕。

盘盈的存货,应冲减当期的管理费用;盘亏的存货,在减去过失人或者保险公司等赔款和残料价值之后,计入当期管理费用,属于非常损失的,计入营业外支出。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第三章非流动资产(一)
【本章内容框架】
【考点精讲】
金融资产的分类----划分为下列四类:
(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记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2)持有至到期投资;
(3)贷款和应收款项;
(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第一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一、设置帐户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公允价值变动二、账务处理
关注: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当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

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应当直接记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在该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时转出,记入当期损益(投资收益)。

【例题1】
甲股份有限公司在2008年6月10日以每股15元的价格(其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0.2元),购进某股票200万股并确认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另支付相关税费12万元,6月15日收到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2008年12
月31日该股票公允价值为16.8元,甲公司上述业务的会计处理:
6月10日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2972【(15-0.2)×200+12】
应收股利 40(0.2×200)
贷:银行存款 3012
6月15日
借:银行存款 40
贷:应收股利 40
12月31日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4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400
【例题2】甲公司有关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交易情况如下:
①2008年12月5日购入股票100万元,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100
贷:银行存款 100
②2008年12月31日,该股票收盘价为108万元: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8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8
③2009年1月15日出售
借:银行存款 11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8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108
投资收益(110-100)10
持有至到期投资
第二节持有至到期投资
一、设置帐户
持有至到期投资——投资的类别和品种(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
二、账务处理
1.取得的持有至到期投资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应收利息
贷:银行存款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2.期末计息
持有至到期投资在持有期间应当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认利息收入,计入投资收益。

①若债券分期付息、一次还本
资产负债表日,应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借记“应收利息”科目,按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本科目(利息调整)。

借:应收利息
贷:投资收益
借记或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利息
②若一次还本付息
资产负债表日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借记本科目(应计利息),按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本科目(利息调整)。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
贷:投资收益
借记或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3.债券到期,收回本息,
借:银行存款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投资成本
——应计利息
4.减值
【2007年试题】
到期一次还本、分期付息的持有至到期投资,会计核上的主要差别在于:A.初始投资成本的确认方法不同
B.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的核算不同
C.应收票面利息核算所使用的会计科目不同
D.交易费用的核算不同
【答案】C
【例题】
甲公司2008年1月3日购入某公司于2008年1月1日发行的三年期债券,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该债券票面金额为100万元,票面利率为10%,甲公司实际支付106万元。

该债券每年付息一次,最后一年还本金并付最后一次利息,假设甲公司按年计算利息。

(实际利率为
7.6889%)。

相关会计处理如下:
(1)2008年1月初购入时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00 (即面值)
——利息调整6 (即溢价)
贷:银行存款 106
借:应收利息 10
贷:投资收益 8.15(利息收入)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85 (即溢价摊销,还本额)
借:银行存款 10
贷:应收利息 10
(3)2009年12月31日计算应收利息和确认利息收入
借:应收利息 10
贷:投资收益 8.01(利息收入)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99(即溢价摊销,还本额)
借:银行存款 10
贷:应收利息 10
(4)2010年12月31日计算应收利息和确认利息收入,还本
借:应收利息 10
贷:投资收益 7.84(利息收入)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2.16(即溢价摊销,还本额)
借:银行存款 11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00 (即面值)
应收利息 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