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 导火线 • 经过(中心、参 加者、主力、斗 争方式) • 结果 • 性质及意义
想一想:学习小组讨论
联系当时中国国情,结合欧洲文艺复兴: 1、新文化倡导者举起“民主”和“科学” 大旗的目的各是什么? 2、在传播民主和科学过程中,新文化倡 导者为什么要提倡文学革命,提倡用白话文 代替文言文? 3、比较2004年9月衢州市举行了首届 “国际孔子文化节”和书本P99页图7-24袁世 凯在山东的“祭孔”活动有什么不同? 4、结合课文P100第一自然段知识,谈谈 你对新文化倡导者宣称要“打倒孔家店”的
新文化运动性质及影响:
性质: 是一场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文化 的思想解放运动 影响: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 们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为 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准备。
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巴黎和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 给日本,中国的正当要求遭到无理拒绝。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思一思: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作为 战胜国参加了巴黎和会,提出正义要求, 却遭到无理拒绝,这说明了什么?对此 你有何启示?
中华民族的觉醒
吴明华
对联:
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
同学们:谁能说说这幅对联的含义 吗? 辛亥革命后,从城市到农村,许多 百姓的门前仍然贴着这种对联说明了什 么?
试一试:对照提纲 自学课文 整体感知
新文化运动
• 兴起标志(时 间、发动者、 事件) • 主要内容 • 主要代表人物 • 性质及影响
五四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 初期:“四个提倡” 和“四个反对” 一、提倡民主,反对封建专制、独裁。 二、提倡科学,反对封建愚昧、迷信鬼神。 三、提倡新道德(自由平等),反对旧道 德(封建礼教)。 四、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 后期:十月革命后,主要宣传马克思主 义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
(一)陈独秀(1879-1942):安徽怀宁 人。早年留学日本。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 加辛亥革命。1915年创办《新青年》杂志, 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提倡新文化,主张效 仿欧洲民主模式。1918年受俄国十月革命的 影响,和李大钊一起创办<<每周评论>>,开 始宣传马克思主义,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 领导人之一。1920年在上海建立第一个早期 共产党组织。1921年7月,在党的“一大”上, 被选为中央局书记。在国共合作的第一次国内 革命战争后期,犯了严重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 错误,使革命遭到失败。1942年5月,于四川 江津病逝。主要著作《独秀文存》、《陈独秀
(四)胡适:(1891-1962)安徽 绩溪人。现代学者,历史学、文学家, 哲学家。早年留学美国,1917年回国, 任北京大学教授,加入《新青年》编辑 部,撰文反对封建主义,宣传个性自由、 民主和科学,积极提倡“文学改良”和 白话文学,成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 人物。1938年被任命为中国驻美国大使。 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9年去美 国,后去台湾。1962年,因突发心脏病 去世。
(三)鲁迅:(1881-1936) 中国现代 伟大的文学家和翻译家,新文学运动的 奠基人。 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1918 年,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 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 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在他 从文的30年间,共有“述著29种,250 余万言”,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 产
五四运动知识点
1、背景: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人民反帝情 绪高涨;十月革命胜利;北洋政府大肆卖国; 无产阶级的壮大。 2、导火线: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 3、经过:5月初至6月2日 中心在北京 主力是 学生;6月3日起 中心在上海 主力是工人阶 级 4、结果:释放了……罢免了……拒签…… 5、性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 动 6、意义: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促进
练一练:分析漫画,回答问题:
1、这幅漫画反映了发生在中国现代史上 的什么事件?这一事件对中国历史有何 影响? 2、这三只拳头分别代表当时社会哪三个 阶层人物?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五四运动 取得重大 胜利。
析一析:
你对课本P101页“五四运动 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 件”这一句话的理解?
五四运动的性质及意义:
• 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 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拉开了中 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 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为中共的成 立准备了思想基础 • 发生在十月革命以后,属于世界无产 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新文化运动识点
1、背景:民族危机,军阀混战;民族资本 主义进一步发展;封建思想严重。 2、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 年》 3、主要内容:四个提倡和四个反对 4、主要代表人物:陈、李、鲁、胡、蔡等 5、性质:初期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文化运 动 6、影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 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准备
(二)李大钊:河北乐亭人。1913年赴日本 留学。1914年组织神州学会,进行反袁活动。次 年为反对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以留日 学生总会名义发出《警告全国父老》通电,号召 国人以“破釜沉舟之决心”誓死反抗。1916年5月 回国,在北京创办《晨钟报》;后又任《甲寅日 刊》编辑,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1918年受俄 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和陈独秀一起创办<<每周评论 >>,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号召全国人民走十月 革命的道路。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对运动起了重 要的推动作用。1920年10月成立北京共产党小组。 1927年被奉系军阀张作霖逮捕,在北京英勇就义。 著作编为《李大钊文集》。
五四运动的经过:排一排 述一述:
按时间顺序排序,用自己的语言简述 事件经过
1、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2、上海“三罢”斗争 3、北洋政府逮捕学生 4、学生火烧赵家楼 5、北大学生罢课示威 6、五四运动初步胜利
结果
北洋政府最终被迫释放被捕的学生, 罢免了曹汝林等三个卖国贼的职务, 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