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杨绛分析
请看——我们周围的老王
王致中,17岁, 在贵州以背煤 为生。一筐煤40公斤,从煤坑向 上爬100米,然后再走1000米山路, 挣1元人民币。
向往?茫然?……
读 不 懂 的 眼 神
不 堪 重 负
相依为命
想要有个家
我要读书
[同一片天空 不一样的生活]
别 我 人 们 在 在 上 课
……
,
的 床
钱钟书(1910—1998),江苏无
锡人。学者,作家,著有小说《围 城》和学术著作《谈艺录》《管锥 编》等。
她是一个慈祥、善良而又有很高文学造诣的老 人。
“我们仨(sā)”
杨绛与钱钟书
钱钟书夫妇和女儿 钱媛
文章作于1984年。这是一篇回忆性 的散文,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 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 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 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但是,任何 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 尊重作者夫妇。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的 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
带送冰块,车费减半 送钱先生看病,拿车费心不安 去世前一天,还拿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合作探究:
▲四人小组讨论
本文是写人记事的散文,材料琐碎,作 者是怎样组织,使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 (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思考) 1、本文在写老王的“苦”和“善”时, 分别用了什么顺序? 2、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1、本文在写老王的“苦”和“善”时,分别用 了什么顺序?
姓 性 婚姻状况: 未婚 家庭成员: 两个侄儿 职 业: 车夫 健康状况: 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 家庭住址: 荒僻的小胡同,破破落落的大院里几间塌败的小屋 事迹简介: 1、送冰,车费减半 2、送钱先生去医院
3、改装三轮 4、送鸡蛋香油
名:老王 别: 男
二、品味老王
品味老王
文章中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个片段? 在这个片段中打动你的又是哪些 细节?
三、善待老王
思考:作者对老王的友好表现在哪里?体现 出作者怎样的品质?
1、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车; 2 、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 3、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 4、关心老王的生计:三轮车改装后,生意不好做, 关切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 5、她的女儿也如她一样善良,送老王大瓶鱼肝油, 治好他的夜盲症。
(2)课文第3自然段写老王的生理残疾, 还介绍了人们对老王的态度。别人如何 对待老王? 1、不愿坐他的车; 2、叫他“老光棍”; 3、恶意的揣测他眼睛瞎掉的原因。 身体之苦:弯腰曲背,瞎眼残年。 生活之苦:塌败小屋,三轮为生。 精神之苦:孤独无亲,备受轻视。
研讨探究
2、研讨老王之“善”
(1)朗读读课文5---22自然段,思考下列问 题: ①作者记叙了与老王交往中的哪几件事? 这几件事说明老王品质如何? ②老王所做的哪一件事最令你感动?为什 么?
极富爱心
关 爱
(人道主义精神)
善
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候选人
姓 性 婚姻状况: 已婚 家庭成员: 丈夫默存 职 业: 作家 名:杨 别: 女
绛
女儿
健康状况: 健康 家庭住址: 三楼 事迹简介: 1、坐老王车照顾他的生意 2、女儿送鱼肝油
3、关心老王生计 4、给老王鸡蛋香油钱
四、怀念老王
怀念老王
老 王
杨 绛
尽 在
一 首 感 人 肺 腑 的 歌
一 段 凄 惨 壮 美 的 故 事
杨绛,钱钟书夫人,原名杨季康,生
于1911年,江苏无锡人。作家、文学翻译 家。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 —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 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 研究所工作。主要译著有《堂·吉诃德》, 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长篇 小说《洗澡》。
善良老实的具有金子般心灵的老王就
这么去了,在他生前经常关注他的杨绛有
什么样的感受?她为什么能这样想?
找出揭示全文主旨的“文眼”的句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怎么理解?
老王——“不幸的人”
老王是个“不幸”的人,一是他 “不仅老”,他还贫(物质上),他还 病(身体上),他还孤(精神上),可 以说是“不该有的全都有”。而“文革” 时代的主旋律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老 王作为标准的劳动人民却贫穷、病痛、 孤独依旧,在经济与社会地位上并未 “翻身”,也就是“本该有的却没有”, 这是老王更深的“不幸”。
用善良体察善良 用爱心浇灌世界
在社会生活中,应愧怍的仅是作者吗?这反映 了作者什么样的呼声? 呼吁我们:对普通人, 尤其是对弱者、卑微 者要持一颗爱心,尊 重他们,理解他们, 同情他们,关心他们, 多给他们以善心,这 样一来社会就更加发 展和文明了。
赠 言
六、关注老王
总有一种声音让我们泪流满面, 总有一张照片让我们隐隐作痛。 在我们无意享受幸福的时候,不 要忘记,有一群本应和我们一样的 人正在苦苦挣扎。
想一想
“我”及一家既然是善良的,对老王也 给予了很多的帮助,那为什么“我”还 会对老王感到“愧怍”呢?
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 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帮助改善他们 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当时对老王的关爱还不 够,所以感到“愧怍”。
为什么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 能那么关心、爱护;社会地位、生活条件 比较优越的人往往瞧不起卑微者,要有什 么精神才能像作者那样尊重人、理解人、 关心人?
只有一只眼 睛,另一只 是“田螺 眼”,瞎的。
家庭成员: 有个哥哥,死了,两个侄儿, “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 家庭住址: 人了 荒僻小胡同里的破落大院里的塌败小屋
职业——靠一辆破旧三轮维持生活
凄 凉 艰 难 的 老 王
生活——打了一辈子光
棍,孤苦伶仃
老王仅靠一辆破 身体——眼睛残疾,难 旧的三轮车单干 勉强谋生,生理 的缺陷对他偷蹬 以自理 三轮车谋生无疑 是雪上加霜,困 居住——荒僻的小胡同,难重重,老王收 入低,居住条件 塌败小屋 差,老王的生活 “苦”。
我 们 的 课 桌 , 我 们
……
上学路上
自 食 其 力
……
姐妹抓阄jiū读书,有书读的妹妹却哭了……
无情城管蛮横去 落魄老人痛洒泪
下雨了
听讲
考试
[同一片天空 不一样的生活]
自 习 课
……
百年不遇的强热带风暴今年袭击 了浙江省。人民生命及财产受到严 重威胁的时候,武警官兵来了。
2、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作 者 与 老 王 的 交 往 为 线 索
职业:蹬破旧三轮,文革 期间被取缔
老 王 善
苦
生理:一只眼是瞎的,有夜盲症 居住:荒僻的小胡同,小屋破烂 带送冰块,车费减半 送钱先生看病,拿车费心不安 去世前一天,还拿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逻 辑
时 间
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候选人
受人好处,总也不忘, 临死前送来香油、鸡 蛋
②老王所做的哪一件事最令你 感动?为什么?
受人好处,总也不忘,临死前送 来香油、鸡蛋这件事最令我感动。 因为老王知恩图报,临死也要去谢 谢好心人,最能体现老王心地善良, 最能令人感动。
职业:蹬破旧三轮,文革 期间被取缔
苦 老 王 善
生理:一只眼是瞎的,有夜盲症 居住:荒僻的小胡同,小屋破烂
体会人性美,人情美,人生美!
所谓幸与不幸,包括天赋条件, 成长条件,生理条件, 幸运者 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 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
爱的奉献
这是心的呼唤 这是爱的奉献 这是人间的春风 (这是生命的源泉) 再没有心的沙漠 再没有爱的荒原 死神也望而却步 幸福之花处处开遍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关注“老王”
我们常常 无法做伟大的 事,但我们可 以用伟大的爱 去做些小事。
特蕾莎(Mother Teresa) [1910-1997]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
[南斯拉夫/印度]
你今天做的 善事,人们 往往明天就 会忘记。但 不管怎样, 你还是要做 善事。
——德兰修女
学会感动,学会感谢,学会感恩
原因:一、平等观念。 二、人道主义精神。
人人平等;博爱情怀
总结:你这样做,的确很善良,很完美,但有些事情 只是在事后反思起来,才会觉得欠妥,当时难以想得 和做得周到,世上有些事情总会留些遗憾。杨绛是一 个善良真诚,有爱心的人,同时也是一个大作家,思 想深刻的文人,他本来已经对老王很关照了,在老王 死了多年后,回想起与老王交往的点点滴滴,依然会 觉得自己对老王关心不够,并把它用质朴的文字记下 来,这就是文人的善良。所以我们是在—————— ——
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 马班邮路的铁汉 王顺友
颁奖词:他朴实得像一块石头, 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 上的传奇,他过滩涉水,越岭翻 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 用20年的跋涉飞雪传心,路的尽 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 邻尚得百里远,世上最亲邮递员。
“我”——“幸运的人”
为什么作者认为自己是“幸运的人”呢? 原来幸和不幸只是个相对的概念,作者与老王 比起来是幸运的。原因有二: 一是同为老年的“我”和老王,与老王的 “老、贫、病、孤”对比,“我”自是“幸运 的人”; 二是虽然“我”在文革中也承受了不少非 人的折磨,但与老王在文革中贫病致死相比, 我的活下来让自己成为“幸运的人”。
伛( yǔ )
荒僻( pì )
攥(zuàn)
取缔( dì )
塌败( tā )
kūlóu 骷髅( )
滞笨(zhì ) 惶恐(huáng)
愧怍( zuò) 翳( yì )
解释词语。
塌败:塌陷破败。 滞笨:呆滞笨拙。 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 愧怍:惭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