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第一次月考化学卷本试卷共10 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可能用到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Al 27 Co 59Ⅰ卷选择题(共47分)一、单选题(共16题,每题2分,共32分)1、傅克反应是合成芳香族化合物的一种重要方法。
有机物a(—R为烃基)和苯通过傅克反应合成b的过程如下(无机小分子产物略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一定条件下苯与氢气反应的产物之一环己烯与螺[2.3]己烷()互为同分异构体B.b的二氯代物超过三种C.R为C5H11时,a的结构有3种D.R为C4H9时,1 mol b加成生成C10H20至少需要3 mol H22.工业上可用甲苯合成苯甲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苯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内B.反应①②③的反应类型相同C.一氯甲苯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D.苯甲醇可与金属钠反应3.满足下列条件的有机物的种类数正确的是( )C6H12O24A.向氢氧化铜悬浊液中加入乙酸溶液,水浴加热后可观察到溶液颜色由蓝色变砖红色B.用饱和NaHCO3溶液可鉴别甲酸、乙酸乙酯、四氯甲烷C.蔗糖和银氨溶液反应在水浴加热条件下可观察到银镜的生成D.在鸡蛋清溶液中加入乙醇,有絮状物质析出,过滤后再加水,又恢复原状5、下列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乙烯是石油裂解后的产物B.芳香烃主要来自于煤的干馏后的煤焦油C.汽油、煤油、柴油主要来自于石油的常压蒸馏D.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乙烯6.下面有关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金刚石网状结构中,由共价键形成的碳原子环中,最小的环上有6个碳原子B.氯化钠晶体中,每个Na+周围距离相等且紧邻的Na+共有6个C.氯化铯晶体中,每个Cs+周围紧邻8个Cl-D.干冰晶体中,每个CO2分子周围紧邻12个CO2分子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晶体中一定存在分子间作用力,不一定存在共价键B.分子中含两个氢原子的酸一定是二元酸C.含有金属阳离子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活泼性一定越强8.下列有关离子晶体的数据大小比较不正确的是( ) A.阴离子的配位数:CsCl>NaCl>CaF2B.晶格能:NaF>NaCl>NaBrC.熔点:NaF>MgF2>AlF3D.硬度:MgO>CaO>BaO9.下列关于丙烯(CH3—CH===CH2)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丙烯分子有8个σ键,1个π键B.丙烯分子中3个碳原子都是sp3杂化C.丙烯分子中存在非极性键D.丙烯分子中3个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10.某晶体的一部分为正三棱锥,如下图所示,该晶体的化学式可能是()A.A2B9C4B.A3B9C4C.AB4C2D.A3B8C411.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W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2倍,X、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3:4,Z的单质常温下呈气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Z>Y>X>WB.含氧酸的酸性:Z>W>YC.最高价氧化物的熔点:W>YD.Z分别与W、X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相同12.根据下列4种元素的电离能数据(单位:kJ· mol-1)A.QCl2B.RClC.SCl3D.TCl13.下列有关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核外的电子像云雾一样笼罩在原子核周围,故称电子云B.s能级的原子轨道呈球形,处在该轨道上的电子只能在球壳内运动C.p能级的原子轨道呈哑铃形,随着能层的增加,p能级原子轨道也增多D.与s电子原子轨道相同,p电子原子轨道的平均半径随能层的增大而增大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的原子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B.Fe3+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3s23p63d5C.基态铜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为D.基态碳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为15.氮化碳结构如图,其中氮化碳硬度超过金刚石晶体,成为首屈一指的超硬新材料。
下列有关氮化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氮化碳属于原子晶体B: 氮化碳中碳显-4价,氮显+3价C: 氮化碳的化学式为:C3N4D: 每个碳原子与四个氮原子相连,每个氮原子与三个碳原子相连16.在硼酸H3BO3分子中,B原子与3个羟基相连,其晶体具有与石墨相似的层状结构。
则分子中B原子杂化轨道的类型及同层分子间的主要作用力分别是()。
A: sp3,范德华力 B: sp2,范德华力C: sp2,氢键 D: sp3,氢键二、选择题(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17.工业上可由异丙苯()催化脱氢得到2-苯基丙烯(),下列关于这两种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都是苯的同系物B.都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苯环上的二氯代物都有6种D.2-苯基丙烯分子内共平面的碳原子数为918.在解释下列物质性质的变化规律与物质结构间的因果关系时,与键能无关的变化规律是( )A. 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B. NaF、NaCl、NaBr、NaI的熔点依次降低C. F2、Cl2、Br2、I2的熔沸点逐渐升高D. H2S的熔沸点小于H2O的熔沸点19.全氮类物质具有高密度、超高能量及爆轰产物无污染等优点。
中国科学家成功合成全氮阴离子N5-,N5-是制备全氮类物质N5+N5-的重要中间体。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全氮类物质属于绿色能源B: 每个N5+中含有35个电子C: N5+N5-属于离子化合物D: N5+N5-结构中含共价键和离子键20. 二茂铁[(C5H5)2Fe]的发现是有机金属化合物研究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它开辟了有机金属化合物研究的新领域。
已知二茂铁熔点是173 ℃(在100 ℃时开始升华),沸点是249 ℃,不溶于水,易溶于苯、乙醚等非极性溶剂。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二茂铁属于离子晶体B.在二茂铁结构中,与Fe2+之间形成的化学键类型是离子键C.已知:环戊二烯的结构式为,则其中仅有1个碳原子采取sp3杂化D.中一定含π键21. 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科学家发现并证明碳有新的单质形态C60存在。
后来人们又相继得到了C70、C76、C90、C94等另外一些球碳分子。
21世纪初,科学家又发现了管状碳分子和洋葱状碳分子,大大丰富了碳元素单质的家族。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熔点比较:C60<C70<C90<金刚石B.已知C(石墨)=C(金刚石)△H>0,则石墨比金刚石稳定C.C60晶体结构如图所示,每个C60分子周围与它最近且等距离的C60分子有6个D.C60、C70都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II卷非选择题(共53分)22.(12分)回答下列问题:(2)从原子结构的基本理论解释为什么Fe3+比Fe2+稳定?(3)用镁粉、碱金属盐及碱土金属盐等可以做成焰火。
燃放时,焰火发出(5)研究表明,对于中心离子为Hg2+等阳离子的配合物,若配位体给出电子能力越强,则配位体与中心离子形成的配位键就越强,配合物也就越稳定。
HgCl42-比HgI42-更_________(填“稳定”或“不稳定”),因为(623.(11分)室温离子液体是在室温和室温附近温度下呈液态的盐类物质,由于其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较低的熔点和良好的溶解性,应用越来越广泛。
如图为某离子液体的结构简式,回答下列问题:(1)B原子核外有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BF4-中,B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与BF4-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为(写一种即可);在周期表中,与B的化学性质最相近的邻族元素是,它们性质相近的原因是。
(2)NH3极易溶于水的原因与氢键有关,结合NH3的水合物的电离推测NH3的水合物的合理结构为(填字母)(3)该离子液体常温下为液体,而NaBF常温下为固体,原因是4。
(4)分子中的大π键可用符号表示,其中右下角m代表参与形成大π键的原子数,右上角n代表参与形成大π键的电子数(如苯分子中的大π键可表示为),上述阳离子中存在一个大π键,可表示为。
24.(15分)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约翰·古德伊纳夫、斯坦利·惠廷厄姆和吉野彰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锂电池领域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请回答下列问题:(1)LiCoO2、LiFePO4常用作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
基态Co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基态磷原子中,电子占据的最高能层符号为________;该能层能量最高的电子云在空间有_________个伸展方向,原子轨道呈________形。
(2)[Co(NO3-)4]2-中Co2+的配位数为4,配体中N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_,该配离子中各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1mol该配离子中含σ键数目为___________。
(3)第二周期中,第一电离能介于B元素和N元素之间的元素有种。
(4)钴蓝晶体结构如下图,该立方晶胞由4个I型和4个Ⅱ型小立方体构成,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_,晶体中Al3+占据O2-形成的___________(填“四面体空隙”或“八面体空隙”)。
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钴蓝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_g·cm-3(列计算式)。
25.(15分)格氏试剂(RMgX,X=Cl、Br、I)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酯类化合物与格氏试剂的反应是合成叔醇类化合物的重要方法,由只含一种官能团的物质A 制备E 的合成路线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A → B 的反应类型为,E 的分子式为。
(2)B 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
(3)C → D 的化学方程式为(4)M是比C多一个碳的C的同系物,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M的同分异构体有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①含六元碳环结构,不含甲基;②能与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③能发生银镜反应。
写出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七组峰,且峰面积的比是4:4:2:1:1:1:1的所有物质的结构简式。
(5)将下列D → E 的流程图补充完整选择(共47分;1-16,每题2分;17-21每题3分,漏选扣2分,错选不得分)1C、2D、3A、4B、5D、6B、7A、8C、9B、10C、11D、12B、13D、14B、15B、16C17CD、18CD、19BC、20AB、21C22、(12分)(1)3.01×1023(1分)(2)Fe3+中的3d轨道处于全充满状态,较稳定(1分)(3)核外电子在通电(或加热)后,吸收能量后跃迁到能量较高的轨道。
但电子在能量较高的轨道不稳定,会很快以光的形式辐射能量而跃迁回原来的轨道(2分)(4)甲醇分子间能形成氢键,而甲醛分子间只有范德华力(2分)(5)不稳定(1分);Cl比I电负性强,给出电子能力较弱,形成配位键较弱,配合物较不稳定(2分)(6)>(1分);N原子上有孤电子对,由于孤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的排斥力更大,使得Si—N—Si键角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