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卖炭翁

卖炭翁

卖炭翁(白居易)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课文。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自主预习】
1、有感情地朗读《卖炭翁》,直至熟读成诵。

2、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

3、你最喜欢时的哪句?在书的旁边写出你的感受。

4、完成导学。

5、默写诗词。

【知识链接】
唐代“宫市”制度
唐代“宫市”的日常管理,由官职为“长安尉”的专人负其责。

有详备的宫市交易规章,即“恒规”,对入市交易、市场启闭、度量衡、物价管理等都做了规定。

根据恒规的精神,买卖双方在宫市内自愿交易,公平成交,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官府不得打白条,不得白拿商民货物。

表面看,宫市以市场的资源置配功能,作为买方的宫廷采购官员一定可以购买到皇室之所需。

因为只要官府开出的价钱有吸引力,商民必闻风而动前往宫市贩卖货物,而随着供应的增加,买方则获得了更大的选择空间与议价能力。

然而,唐代宫市制度的实行情况并不妙。

据韩愈的记录,负责采购的宦官先是“抑买人物,稍不如本估(市价)”,到了贞元末年,这些宦官就像饿狼一样出没于长安的市集,看到中意的货物,就说是皇上要采购的,立即以极低的价钱强买下来,价值几千文钱的货物,通常只给一百文,有时甚至向货主强索运费、进宫费。

韩愈总结说,“名为‘宫市’,而实夺之”,宫廷采购跟抢劫没有什么两样。

【体验学习】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伐薪.( ) 翩.翩两骑( ) 口称敕.( ) 回车叱.牛( ) 2.把握重点词汇。

(1)解释下列词语。

①伐薪.烧炭南山中:②两鬓苍苍
..十指黑:
③卖炭得钱何所营.:④翩翩
..两骑来是谁:
⑤手把文书口称敕.:⑥回.车叱牛牵向北:
(2)通假字
系向牛头充炭
【合作学习】
1.开头一句交代卖炭翁伐薪烧炭的地点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交代?
2.“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一句是从什么角度刻画卖炭翁?为什么这样写?
3.“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是从什么角度刻画卖炭翁的?有什么表达效果?
4.“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作用?
5.“翩翩”一词写出了宫使什么样的情态?有什么作用?
6.千余斤的炭换回来的是什么呢?
【综合提升】
1.说说“卖炭翁”和“黄衣使者”的两种人物形象。

2.全诗反映了封建社会怎样的情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当堂检测】
填空。

(1)《卖炭翁》是组诗《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唐代诗人。

与元稹共同倡导运动,世称“元白”,与并称“刘白”。

其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等。

(2)《卖炭翁》中表现卖炭翁处境与心理相互矛盾的诗句是:,。

描写卖炭翁饱经风霜、孤苦伶仃的劳动者形象的诗句是:,。

揭露了宫市制度不合理的诗句是.
【小结】
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元和初年,这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

他对宫市有十分的了解,对人民又有深切的同情,所以才能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卖炭翁》来。

但是,《卖炭翁》的意义,远不止于对宫市的揭露。

诗人在卖炭翁这个典型形象上,概括了唐代劳动人民的辛酸和悲苦,通过卖炭这一件小事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不平。

读着这首诗,我们所看到的决不仅仅是卖炭翁一个人,透过他,仿佛有许许多多种田的、打渔的、织布的人出现在我们眼前。

他们虽然不是“两鬓苍苍十指黑”,但也各自带着劳苦生活的标记;他们虽然不会因为卖炭而受到损害,但也各自在田租或赋税的重压下流着辛酸和仇恨的泪水。

《卖炭翁》这首诗不但在当时有积极意义,即使对于今天的读者也有一定的教育作用。

全诗描写了卖炭翁辛劳烧炭、艰难运炭上市、炭被宫使掠夺的悲惨经过。

借卖炭翁的不幸遭遇,为百姓鸣不平,用卖炭翁的形象反映广大劳动人民的辛酸和痛苦,打击中唐的弊政之一“宫市”,揭露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

【思维导图】
【学习反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