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分析

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分析

HO O
Naproxen CH3
O 萘普生
CH3
O R' N R OH CH3
酸性
O HO O H 3C N Cl O 吲哚美辛 Indometacin CH3
光谱特性
吲哚乙酸类
OH
O N H CH3 N
光谱特性
OH
O N H CH3 R
水解
O
S
N O
吡罗昔康 Piroxicam
OH O N H CH3 N S CH3
水解 - + F OH/H
4-(2’,4’-二氟苯基)苯酚乙酯 F
羧化 OH F CO2,CH3ONa
4-(2’,4’-二氟苯基)苯酚
二氟尼柳
有关物质A和B的检查—自身对照法
相同药物,不同浓度, 相互比较,主点限量
• 四、萘普生的有关物质的检查 色谱条件
O 酰化 MeO 2-萘甲醚 MeO 6-甲氧基-2-萘乙酮 CH3 羧化
• 有硫、氯、氟等元素,也可作为鉴别的依据
二、主要理化性质
(一)酸性
具游离羧基显酸性,酸性受苯环、羧基和 取代基的相互影响
◆—X、—NO2、—OH等吸电子取代基存在使酸性增强 ◆—CH3、—NH2等斥电子取代基存在使酸性减弱 ◆邻位取代酸性>间位、对位取代酸性。例:水杨酸邻 位游离羟基与羧基形成分子内氢健,酸性大为增强
第四节 含量测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原理:药物具-COOH;可用碱直接滴定
• Aspirin,丙磺舒(Ch.P, BP, JP等),苯甲酸(Ch.P等) 均采用本法。
(一)直接滴定法
1

1
乙醇作用:溶解ASA;防止ASA在水溶液中滴定过程水解; 中性乙醇:对指示剂(酚酞?)而言为中性,可消除滴定误差; pKa 3~6的药物溶于中性醇,可直接用NaOH滴定; pKa 6~9的药物要用非水溶液滴定法; 应用:多国药典用于阿司匹林、双水杨酯、苯甲酸、丙磺舒、 布洛芬测定;USP和BP还用于甲芬那酸的测定。
O
其它有关物质
醋酸苯酯
HPLC法
OCOCH 3
水杨酸苯酯
(CH3CO)2O
+
OCOCH3 COOH OH OCOCH3 COO
乙酰水杨酸 苯酯
OH
OH
+
COOH COO
• 二、甲芬那酸中2,3-二甲基苯胺的检查
生产工艺
COOH Cl
邻氯苯甲酸
H 3C +
CH3 NH2 Cu
COOH NH
甲芬那酸
操作简便 水杨酸干扰少
两步滴定法
结果准确,避免游 离SA及片剂中稳定
游离SA偏高 不能完全排出干扰 时结果偏高
(四)非水溶液滴定法
二、紫外分光光度法
(一)直接紫外分光光度法 贝诺酯的测定:
原料药:对照品比较法 片 剂:吸收系数法
CX
AX
E
1% 1cm
100
CX D AX D W 标示量%= 100 % = 1% 100 % W E1cm 100 W 标 示 量 标示量 W
结果 紫堇色 紫堇色 紫色 深紫色
2、酚羟基反应
对乙酰氨基酚
水溶液
蓝紫色
吡罗昔康
三氯甲烷溶液
玫瑰红色
美洛昔康
三氯甲烷溶液
淡紫红色
二、缩合反应
酮洛芬
具有二苯甲酮结构, 酸性条件下与二硝基 苯肼缩合生成橙色偶 氮化合物
三、重氮化—偶合反应
分子结构中具芳伯氨基或潜在芳伯氨基的药物
NH2 R
临用新配 如: 对乙酰氨基酚
注意:在鉴别时,首先要使溶液成酸性,然后才 能滴加亚硝酸钠试液及碱性β一萘酚试剂。
• 对乙酰氨基酚具有伯氨基,在酸性条件下反应可生成对氨 基酚,再与亚硝酸钠进行重氮化反应,之后再与碱性β-萘 酚偶合生成红色偶氮化合物。
水解反应产生芳伯胺
HO NHCOCH3
+ HCl + H2O
HO
NH2 HCl + CH3COOH
七.紫外吸收和红外吸收光谱法
利用药物所具有的紫外和红外吸收特征,来 进行鉴别。 紫外: 1、最大吸收波长法:如双氯芬酸钠的水溶液在
276nm有最大吸收
2、最大与最小吸收波长法: 3、吸光度法: 甲芬那酸 二氟尼柳 4、吸收度比值法: 红外:P205 布洛芬
C=O
3700~2900cm-1 1660cm1
(二)剩余量滴定法
为什么氢氧化 钠能溶解之?
本品在甲醇、乙醇及水中极微溶或者几乎不溶,在丙酮中微溶。 所以CHP使用定量过量的氢氧化钠滴定液溶解后,再用盐酸滴 定液回滴剩余的氢氧化钠。
(三)水解后剩余量滴定法
1.水解后剩余量滴定法 (1)原理:
定、过量
剩余 (2)方法:
酚酞 0.25mol/L 供试品 0.5mol/LNaOH 煮沸 (V) 放冷 1.5g H2SO4 10’ 50.0ml 空 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V0)
滴定度 浓度
1 2
滴定液物摩 而质量
× 180.16 = 45.04 (mg/ml)
滴定液物反 应系数
含量% =
( V0-V) × F×T W
样品称重量
× 100%
空白反应体 积
样品测定消 耗体积
I 份NaOH 供试品 I 份NaOH 空白
剩余 V VO
Vo-V相当于Asipirin 消耗NaOH的ml数
第六章 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 的分析
基本要求
一、掌握苯甲酸类、水杨酸类药物的结构特 点,主要理化性质,鉴别试验和含量测定的 基本原理与方法。
二、熟悉其他芳酸类药物鉴别和含量测定的
基本原理与方法。
鉴别试验
分类与 典型药物
理化特征
杂质检查
练习与思考
含量测定
炎症:机体对感染的一种防御机制。
• 表现:红肿,疼痛等。 抗炎药的分类: 具甾体结构的糖皮质激素类 (代表药:可的松) NSAIDs
五、水解反应 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 Na 2 CO 3
水杨酸钠 醋酸钠
硫酸 水杨酸(白色 ) 醋酸臭气
COONa COOH OCOCH3 Na CO 2 3

COOH OH
H2SO4
OH
+
CH3COONa +CO2
H2SO4
CH3COOH
六、特征元素的反应 1、氯元素的鉴别 含氯药物经过前处理,显氯化物的鉴别反应 2、硫元素的鉴别 美洛昔康中含有二价硫,分解产生硫化氢, 遇醋酸铅生成硫化氢黑色沉淀 如丙磺舒高温加热分解,生成SO2气体,有臭味
N-H、 O-H
1610,1570 1480,1440
775cm-1
C=C
ArH
水杨酸的红外吸收图谱
对氨基水杨酸钠的红外吸收图谱
C=C
1580cm-1 1500cm-1
C-O
1188cm-1
1640cm-1
3700~2900c m-1
1300cm-1
N-H
N-H、 O-H
C-N
八、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
高效液相法 TLC : 比移值
HPLC:供试品保留时间 ,对照 品保留时间
第三节 特殊杂质及其检查法
一、阿司匹林及双水杨酯中游离水杨酸与有关物质的检查
• (一)阿司匹林及双水杨酯的合成
ONa Na
生产工艺
COOH
水杨酸
OH
CO2
COONa
H2SO4

△,-CO2
COOH O
(CH3CO)2O H2SO4,70-75。 C
适用于阿司匹林片、肠溶片
(4)计算
实测含药量 /片 标示量%= 标示含药量 /片
实测药物质量=( V0 - V) FT
w 片数= w
空白 消耗
样测 消耗
校正 因数
标示量%=
(V0-V) ×F ×T ×W W × 标示量
片剂 规格
× 100%
滴定 度
直接滴定 水解后剩余滴定 法 法 优点 缺点
光谱特性
邻氨基苯甲酸类
甲芬那酸
酸性
O R
'
酸性
Diclofenac Sodium O
H N
基团特性
H N Cl 双氯芬酸钠 Cl
O
NaO
R
光谱特性
邻氨基苯乙酸类
酸性
CH3 HO O 芳基丙酸类 R R
'
Ibuprofen CH3 HO O 布洛芬 CH3 CH3
Ketoprofen CH3 O HO O 酮洛芬
碱液在受热时易吸收二氧化碳 ,生成碳酸盐,当用酸回滴定 时,酸滴定液的消耗体积会减 小,使测定结果偏高。
(3)讨论:空白试验的目的
(4)计算:T的计算
含量%的计算
a T m M b 1 0.5 180.16 45.04( mg / mL) 2
滴定度
待测物反应 系数
T = 0.5 ×
(Salicylic Acid) O OH OH
O
OH O R
(水杨酸)
(阿司匹林)
R'
(Salsalate) O OH O
(水杨酸类)
(Difunisal) F F O OH OH (二氟尼柳)
O (双水杨酯)
OH
酸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