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织物风格新世纪是信息化时代,纺织这一古老行业要在信息化时代求得新生,就必须适应信息化的特点,即人们大量交流与接触的是文字、图像而非实物,因此澄清反映面料各种品质、风格的名词、概念就显得十分重要。
织物风格是织物所固有的物理机械性能作用于人的感官所产生的效应。
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触觉风格即手感,包括手感是否柔韧,有弹性,有无身骨,是否挺括、滑爽、厚实、丰满等;另一类为视觉风格,包括外观和光泽等。
由于织物的触觉风格和视觉风格都是织物的物理性能作用于人的不同感官的结果,因此二者又统称为广义风格。
对织物的广义风格也有分为三类的:视觉风格,主要是表现在外观、花型和色泽上;听觉风格,如丝鸣等;触觉风格即手感等。
有的还甚至将嗅觉(如香味)等风格也包括在织物的广义风格内。
总之,织物的广义风格是人体感官感受的综合性反映。
对织物风格的综合评价就是人的触觉(视觉、听觉、嗅觉等)和心理综合作用的结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织物的设计和新产品的开发更注重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人的心理反应,因此对织物风格问题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1.1视觉风格织物风格的评定离不开人们主观意识的作用,不同品种、不同用途的织物,其风格是不同的。
如果织物不给人以美感,那么这种织物是不会被人们所接受的。
客观风格只反映织物风格的差异,而不表示织物风格的好坏、优劣。
因此,织物风格的评价是人的主观感受(包括心理、审美观及受教育的程度)通过人的视觉、听觉、嗅觉作用于客观织物的一个综合的评价,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
织物视觉风格的分析主要集中在面料光泽、悬垂性等方面。
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器官,人类信息的80%是通过眼睛获得的。
就织物而言,从人体美化、装饰的角度讲,视觉风格更为重要。
光本身是一种电磁波。
波长在380—760 nm之间为可见光。
可见光通过眼睛作用于视觉神经末梢,再通过传导神经作用于大脑相应功能区而引起各种心理现象。
人的视感觉有三种感受性:一是明度感受性,这取决于物体表面色彩对光的反射系数。
当然物体受光照射强度、表面光洁度对反射系数也有极大的影响。
二是色调感受性,色调与物体反射光的波长有关,色调感受性不仅影响对物体的认识,而且会影响人的情感。
三是空间感受性,这取决于客体不同部位与主体眼睛的距离。
可以根据这种距离去判断物体的形状、大小、方位、远近和运动变化。
视感觉也就是人们对于可见光的感觉。
从生理的角度讲,视感觉是可见光刺激眼内视网膜的结果;从心理学认识过程的角度讲,视感觉是人对被观察物体认识的开始,因为进入人眼睛的光线携带者被观察物体的信息。
这种认识过程由低级到高级可分为三个层次,即:感知阶段(感觉、知觉),感性认识阶段(观念、印象)与理性认识阶段(概念、理论)。
被观察物体的信息经过人的视觉器官传入人的头脑以后,信息开始分解,产生了两种效应:一是客观表实信息,二是主观感受信息。
表实信息通过观念、概念等形式反映事物形、量、质等客观存在,而感受信息通过概念的形式反映着事物的社会涵义及主观感受。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织物的视觉风格不仅与面料的各种物理因素有关,同时也与观察者本身的经历也就是感觉经验和所处社会背景有关。
1.2触觉风格触觉亦即手感,它是人手触摸、抓握织物时人脑产生的生理和心理综合效果。
如人手通过揉、挤、捏感知面料的软、硬、滑、爽等。
人们分析织物的手感特性时通过手摸、捏、挤、压、抓的一些物理作用,由织物力学性能反映到大脑,大脑感知这些物理量,然后作出的心理判断。
由此,手对织物的物理作用可以分解成一些基本的力学作用,如拉伸、弯曲、压缩、剪切和摩擦等,通过建立适当的测量以上力学特性的仪器,就可以将织物风格的感观测量引向客观的定量测量。
随着心理生理学、生理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发展,特别是感性工学研究的兴起,借助于医疗器械,电子仪器,如应用事发相关电位(ERP)、眼球停留相关电位(E职P)、肌电图以及脑波,来测定人在触摸织物时的生理反应,表征织物给人的感性认识,反应出织物的触觉特征,刻画出织物的风格特点,已在某些领域有相当的研究;除此之外,人工神经网络在织物手感评定方面的应用研究也进入了新的阶段,其主要是通过提取实验人员在接触织物时所获得的各类信息,来确定织物具体的风格特点。
2 织物风格的评价方法织物风格评价是以人体感官作为评价“工具”,通过手或肌肤对织物触摸所引起的感觉以及对织物外观视觉印象做出的评价。
一般是集中适当的熟练人员,在一定的环境条件对织物进行检验,检验人员根据其经验对织物风格优劣给予评价。
织物风格评价可以从视觉风格和触觉风格两个方面进行。
视觉风格的评价方法主要是光泽度法和计算机图象处理法,而触觉风格的评价方法主要是日本的KES法和澳大利亚FAST法。
2.1视觉风格客观评价方法视觉效果中最主要的是颜色、光泽和织物表面的织纹效果。
光泽的客观评价利用变角光度仪测得织物的二次元和三次元变角光度曲线,由变角光度曲线可以得到反映织物光泽的特征指标。
对于织物表面织纹效果评价的研究不是很多,目前采用的主要是将织物表面织纹信息输入计算机,采用计算机图象处理技术提取反映织纹信息特征的指标。
2.2触觉风格客观评价方法2.2.1 KES-F系统目前主要采用的是日本的KES法。
KES织物风格仪由4台试验仪器组成,分别为KES-FB1拉伸与剪切仪、KES-FB2弯曲试验仪、KES-FB3压缩仪、KES-FB4表面摩擦及变化试验仪。
通过织物的拉伸、剪切、摩擦、表面不平、压缩和弯曲6种不同的力学行为获得与织物触感有关的16个力学性能指标,从而对织物的触觉风格特征作出客观的评价。
2.2.2 FAST测试系统澳大利亚FAST织物风格仪是测试织物的性能与手感、成衣性和服用性能之间关系的仪器。
FAST系统由多台测试设备组成,FAST-1厚度仪,FAST-2弯曲刚度仪,FAST-3拉伸测试仪,FAST-4尺寸稳定仪,FAST-5压烫性能测定仪。
可方便地测试出织物的松弛收缩性、湿膨胀性、成型性、延伸度、抗弯曲性、抗剪切性、织物厚度、压烫角度等。
FAST系统为服装加工和面料后整理企业在面料加工时提供科学的工艺修正依据。
通过对织物进行FAST客观评价,可以预测服装外观及服用性能的优劣,提示服装制造厂该织物加工过程中的难点、潜在的问题,从而指导服装加工过程;同时客观评价数据又可反馈给织物制造厂,指导织造、染色、后整理加工。
2.2.3 YG-821风格仪YG-821型织物风格仪,它属于单机台分项式多指标型测试仪,采用一只传感器检测织物弯曲,摩擦,压缩,交织阴力,起拱变形及平整度等多项物理性质。
最后由测得的各项指标数据对织物风格作出相应评语。
在织物风格客观评定方面,已做了大量工作,产生了诸如KES-F系统、FAST 织物性能简易测试系统和YG-821型织物风格仪,而且还使用了许多分析方法,但它们的适用范围还不够广,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反映所有织物的客观风格,对不同织物的物理量的内在联系的研究仍需深入。
3 影响织物风格的因素研究织物的风格不能仅仅局限于对客观物理量的测试,还应研究主观与客观风格之间的内在联系,毕竟织物的风格是客观物理量与主观意识相互作用的产物,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
3.1客观因素外部刺激是人体本身产生心理活动的诱因。
这种刺激基本有两种形式:一是客观实体的直接刺激;二是语言信号的间接刺激。
这两类信号系统都能引起中枢神经的反射活动。
这里主要探讨不同状态下的影响织物风格的客观因素。
3.1.1色彩色彩,人们常说:远看颜色近看花。
色彩是视觉最重要的感受之一。
从物理学的角度讲,色彩主要决定于反射光波的波长、环境对比度与亮度。
色彩感不仅使人由于物体的颜色区别而感觉物体的存在,而且会影响人的审美情绪,使人产生兴奋、雅致、肃穆、恐怖的感觉。
关于色彩问题不论是在物理、生理、心理还是在美学方面都有较深入的研究,这些规律同样适合织物风格问题。
色彩的联想与象征意义黄色:给人一种鲜明、纯洁的感觉。
金秋,涌现喜悦、欢乐的情绪,形成了黄色与秋天密切相关的象征意义。
黄色作为崇高理想和美好前程的象征。
橙色:与黄色相比,激进胜于清新,给人一种艳丽、欢快的感觉。
因为与黄色调接近,也会激起人们对秋天的联想,不同的是温暖的感觉更为鲜明。
也会与硕果累累、丰收在望的桔园相联系。
红色:使人醒目、振作精神,感受到兴奋、激烈和不安。
红色也带有恐怖、残忍和反抗的象征。
红色在和平环境中渲染喜庆气氛。
紫色:在冷静中竭力表现它那激烈的特性,便形成了阴森、冷酷、高贵的象征意义。
蓝色:蓝色沉静、忧伤。
夜空、海水、反射蓝天的雪原。
绿色:绿色象征生命,草绿色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也有青春的象征意义。
由于春季幼苗茁壮成长,使这个色彩的象征意义同教育联系起来。
白色:清洁、单纯、质朴、善良无邪;寂寞、孤独的象征意义;白色使人产生平静的感觉,与安定的世界相联系也给它涂上迷信的色彩,形成灵魂的象征。
灰色:给人一种平庸、暗淡的感觉。
这种色彩的象征除了平凡和朴素以外,还给人的心理带来消极影响。
悲观、消沉、怯懦。
黑色:具有安然、肃穆和死亡、恐怖的象征意义。
3.1.2光泽光泽,光泽感是视觉的明度对比感受性。
它取决于物体的反射光分布。
一般表面越光滑的物体,方向性反射光越强,光泽感也越强。
同样光泽感对人的审美情绪也有较大的影响,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远不及色彩深入、成熟。
织物的光泽无疑是影响其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且有许多研究报道和相应的主观与客观评定方法,但总体来看还有许多问题远未研究清楚。
纱线加捻的程度称之为捻度,可概括成无捻、弱捻、中捻、强捻来表示。
纱线加捻的方向称之为捻向,通常也可用左捻和右捻(或S捻和 Z捻)来表示。
纱线在相同材料,相同细度的情况下,左捻和右捻对光产生的反射不同,如精纺毛织物中常见的暗条暗格,在光照下若影若现,就是充分利用了左右捻产生的不同光反射。
纺织品短纤纱线在进行纺纱加工时都必须给予加捻,以增强纤维间的抱合力。
除此之外,为了提高丝线的强力,增加耐磨性;为了调整和控制织物的光泽;为了使织物表面产生绉效应和改变织物的手感等,纺织品的经纬线采用长丝,特别是丝绸类产品更需要依靠捻度和捻向来保证产品的品质。
随着捻度的增加,织物的手感和光泽变差,但弹性、悬垂性越来越好。
服用性能主要考核容不容易勾丝,随着捻度的增加,勾丝的情况也越来越严重,这主要是因纱线经加捻后,强力增大,在摩擦时不易断裂,因此就容易产生勾丝现象。
另外,在交捻中,要退掉部分捻度。
又由于复捻的捻度不大,在股线的截面上,内层纤维捻幅增强但小于外层纤维减少值,使纤维平均捻幅减少,纤维结合变松,同时使股线的光泽和柔软度得到了改善。
3.1.3品种与规格品种与规格,织物的品种与规格虽然是人主观对面料的一种分类,但它反映的是面料的客观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