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国学经典培育儒雅少年——黑龙江省黑河市实验小学的“国学立人”教育孙艳红,1972年8月出生,中学高级教师,黑河市骨干校长,黑河市知名校长培养人选。
她从教25年一直用心做教育,勤于学习,开拓进取,从一名普通教师逐步成长为一位有深厚底蕴和创新思想的学校管理者。
她先后担任黑河市幼儿园园长、黑河市第三小学校长、黑河市第六小学校长、黑河市实验小学校长、实验小学学区校长、现任黑河市实验教育集团总校长。
十年间一路走来,无论在哪所学校,她都以学校发展为己任,不断更新管理思想,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位教师。
她依靠和信任广大师生,从儿童立场出发,办学生喜欢的学校,形成“务实、高效、精细化”的管理风格,构建出适合学校发展的管理模式和办学特色,实现了每一所学校发展的新跨越。
黑河市实验小学坐落在美丽的黑龙江畔,始建于1910年,是黑河市区内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百年老校之一。
在一百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实验小学及其前身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历经时代变迁,乘风破浪,与时俱进,形成了独特的优良传统,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近年来,学校秉承厚重历史,积极开展国学经典教育,实施经典诵读工程,让孩子们浸润书香,儒雅成人,走出了一条“国学立人”的特色之路。
国学教育润泽心灵【孙艳红】每一个生命都是灵动的,每一个生命都是诗意的。
作为教育工作者,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可以让自己永葆青春和热情。
作为校长,我始终在思考:一个个可爱的孩子交给了学校,我们将给他们一个怎样的童年?将帮助他们开创一个怎样的人生?【陶继新】作为校长,能有这样的教育情怀,真是学校之福,老师之福,学生之福。
为了让诗意的孩子拥有诗意的人生,就要考虑用怎样的教育内容与形式,让他们学到最好的东西,生成优秀的品质,从而让童年更加美好。
【孙艳红】在传承文化和播种经典的问题上,我们一直坚守着、践行着、思考着。
结合校情,我们提出了“开实验之风育多元人才”为办学理念,以“多彩实验多元成长”为德育活动和课程建设总目标,努力创办一所有儿童立场、中国味道、边城特质的学生喜欢的学校。
以国学教育为特色,亲近母语,开设国学课、书法课、阅读欣赏课,让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润泽孩子心灵,给他们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
【陶继新】您说得对,国学教育是可以润泽心灵与开启心智的,因为优秀的国学,不但流淌着真善美的要义,而且也摇曳着智慧的光华。
小孩子初读国学经典的时候,不一定感受到其中的美质,可是,它已经点点滴滴地洒落到了他们的心田里。
【孙艳红】童蒙少年时期是人格形成和身心发展的奠基时期,在学生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接触独具智慧和价值的经典,在诵读吟咏中逐渐培养其人文精神。
我们的学生经过近两年的国学知识学习,提升了文化底蕴,作文中、课堂上时不时引经据典。
孩子们不仅语文学习能力提高,为人处事、举手投足中也渐渐展现出了优雅气质。
【陶继新】这只是经典能量的初步呈示,也只是自然外化的部分景象,如果再过几年或者十几年,这种外化的精神风景就会更加灿烂。
所以,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经典诵读教育,不但是利在当下的问题,还是功在未来的大事;不但可以丰盈智慧,还可以升华其人格。
乐读经典丰富生命【孙艳红】经典诵读,重在积累,意在传承,乐在应用。
学校开展国学特色教育两年多来,我们感受到文化的力量让师生们的气质悄然发生着变化。
为了给孩子们的诵读积累搭建展示的平台,我们开展了很多活动。
例如,每周二和周四早读是我校的“国学小讲堂”的特定时间。
“国学小讲堂”的小讲师们则是从各班抽调的优秀学生组成。
他们利用早读的10分钟时间,为全校的同学展示经典诵读、讲解历史典故、传播传统文化,从“三朝”讲到“五代”,从“唐太宗”讲到“清太祖”,从“清明祭祖”讲到“重阳敬老”,孩子们侃侃而谈,在丰富了全校同学知识积累的同时,也发展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陶继新】“乐在应用”说得好!孔子便是一个乐感文化者,即使在遭遇困境的时候,依然保持了一种乐而忘忧的情怀。
他说自己是:“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为什么?他本身就是一个实践哲学家,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应用”中,他体验了生命的快乐。
你们的学生的应用当然与孔子还不在一个层面上,可是,他们却从中体会到了用的快乐,以至产生了自豪感与自信心。
从小乐读乐用经典,长大之后,不就能够更好地体验到“游于艺”的幸福感了吗?【孙艳红】小孩子的记忆潜能确实不可小视,大量经典的积累还需要更多的反馈和展示的机会。
开学初,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标准,组织了国学考级活动。
参加考级的学生以年组为单位评比,共分四个等级,国学一级“国学小新星”、国学二级“国学小明星”、国学三级“国学小达人”、国学四级“国学小博士”。
考级现场,孩子们跃跃欲试、信心满满,大人们觉得难懂、拗口的古文,在孩子们的口中流利、自然、熟练地背诵出来,让验收小组的老师感慨不已。
低年级的小孩子,一边流利背诵《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还一边给自己打着节拍,可爱至极。
高年级孩子将《论语》《大学》《中庸》等名篇佳句娓娓诵来,让人心生佩服。
【陶继新】小孩子背诵经典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记得快,忘得慢,如果到了14岁以后,尤其到成年之后,就背得慢,忘得快了。
所以,中国第一篇教育学的论著《学记》说:“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如果过了记忆的黄金期,即使用上几倍甚至十几倍几十倍的时间,也背不好了。
所以,必须抓住小学这个时段,让孩子们大量背诵经典,从而让这些经典成为终生的记忆。
【孙艳红】今年四月份,我校举办了国学经典展示周活动,每个班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积累情况,精心编排一个五分钟左右的小节目分成三个下午进行展示。
各班级或歌或舞、或吟或诵、创意独特、古韵悠扬,孩子的举手投足间显露出儒雅,令人沉醉其中,深受感染!在今年实验教育集团首届体育狂欢节的开幕式上,由三四五年级的460名女生身着国学范儿小裙装表演的国学大型操《唐诗古韵》,让与会嘉宾和现场观众眼前一亮,赞叹不已,并入选今年的区运动会开幕式表演。
无论是哪一项活动,也无论是在排练的过程中,还是展示的现场,孩子们始终保持高涨的热情。
孩子们在活动中寻找古典文化的乐趣,快乐着、充实着、成长着……【陶继新】学生展示的不只是学习经典的成果,还有其心灵的收获。
有了成果,希望展示、得到人们的认可,这是人的共性,儿童尤甚。
抓住这一特点,通过大型展示活动,会让孩子们兴奋不已。
展示结束了,可孩子们继续诵读经典的热情并没有中止,甚至还有可能产生更大的诵读兴趣。
看来,学习经典不但不会让小学生趋于僵化,还会让他们生命更加活跃。
更重要的是,经典越积越多,其内在的生命也就更加丰富。
尤其是对其未来的成长,也会具有更大的意义。
【孙艳红】目前,我们学校是以国学课为中心,由专职的国学老师带着孩子们熟读成诵,积累经典诗文,积淀民族文化;然后我们又在此基础上通过“晨读、午诵、暮省”来延长诵读时间,巩固诵读的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一些展示性或反馈性的活动,来调动孩子背诵的成功感和荣誉感。
【陶继新】当今,一些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与质量低下,已经达到了令人难以容忍的地步,浪费的不止美好年华,还有其本应拥有的丰沛的经典文化支撑。
看到你们学校既有了国学课程,专职教师,还有了“晨读、午诵、暮省”,就有一种喜不自胜的感觉。
在这种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小学生,该是何等的幸福啊!师生共读照亮前程【孙艳红】我们今天开展经典教育,是要从老祖宗那里获得文化的力量、民族的精神。
但是,教育的之路应该是宽阔的,要有海纳百川之势。
因此,在传承古代经典的基础上,我们还会带领学生们去读一些现代经典、外国经典。
我一直有个梦想,就是要在学校建一座大型的图书馆,让孩子们有足够的书读。
在实现这个梦想之前,我们先在各楼层因地制宜设计了多个“图书吧”摆放图书,还在走廊里配备了小长凳。
下课后,这里就成了孩子们读书的乐园。
他们不仅爱读书,还懂得分享。
孩子们会把自己读过的好书摆放到“图书吧”里,推荐给其他小伙伴阅读。
【陶继新】中国现代经典还有外国经典犹如浩瀚的大海,走进其中,汲取其生命的精华,对于学生来说真是一件美妙无比的事情。
我在《当代小学生》当过九年主编,近几年又与诵读经典的小学生有了不少接触,我惊奇地发现,小学生高年级甚至中年级的学生,已经阅读了不少外国经典名著,比如泰戈尔、川端康成、莎士比亚、列夫·托尔斯泰等的著作。
昨天就接待了一位五年级的小学生,她谈泰戈尔的诗作,还谈其意境如何之美。
现在,一些教学改革的学校,就开始了中外名著整本书阅读的尝试,而且收获很大。
相信你们也会在这方面作出探索,并取得更大成绩的。
【孙艳红】在经典阅读拓展中,我们确实做着许多尝试。
我们从本届的六年级开始开设了每周一节的“阅读欣赏课”,目前由张微微老师授课。
张老师原来是一名出色的中学语文教师,因为工作调动从外地来到我校,我想语文学科的小初衔接由她来做比较合适,所以就因人才而开设了这门校本课。
张老师凭借自己深厚的语文功底独立备课,对学生进行中外“名著导读”和“名家导读”,带着学生们畅游在文学海洋之中,激发孩子的读书兴趣。
【陶继新】张微微老师为什么带领孩子进行了如此之好的阅读呢,因为她本人就是一位对中外名著情有独钟的老师,她从中感受到名著的伟大力量,并希望通过她的引领,让孩子们也喜欢上名著,并从中汲取更大的生命能量。
【孙艳红】受您上次黑河讲学的鼓舞,我这一段时间也在努力研读国学经典,现在在看老子的《道德经》,挑选喜欢的背会了十几篇,发现真的是字字珠玑,言简意赅,道理深刻,受益良多。
【陶继新】《道德经》系千古经典,其中有大智慧。
您背诵之后,受益何其大也!我也是如此,老子的“上善若水”、“道法自然”、“君子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无为而治”、“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天下难事,必做于易”等,都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从老子那里所获取的教益,已经很多很多。
当这些经典成为我们终生铭记的时候,自己不也就有了更多的智慧吗?【孙艳红】在践行国学经典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渐渐感受到,习诵国学经典,不仅仅是国学老师的事,背诵经典也不仅仅是学生该做的,而且是全校师生共同的目标。
小孩子学经典树德立根,老师们更应该诵经典修身养性、提高个人素养。
我们学校每年都会拿出专项的资金用来购买师训书刊,像您与王登峰司长合著的《经典教育让生命有根》这样的好书,老师们都爱不释手、受益匪浅。
现在,老师们的学习意识越来越强了,全校师生共读、亲子共读的氛围日渐浓郁。
【陶继新】教师诵读经典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提升自己的人格修养与智慧指数,二是为指导学生学习经典起到了表率作用。
教师背诵经典与学生相比,显然不是略逊一筹的问题,而是相差太大了,尤其是忘得比较快。
可是,不能因此而作为少诵经典的理由。
其实,忘得快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坚持,如果坚持下来,忘了再背,反复十几次甚至几十次后,所背经典就会成为一种身体记忆,就会成为终生须臾不离的人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