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英语内容丰富,建议根据旅游管理专业的不同方向划分不同的专题内容模块,如下图1所示高尔夫英语模块,邮轮英语模块,酒店英语模块,即根据学生(不同专业方向)所需,细化旅游英语课程的内容,同时将跨文化交际知识和技能融入模块化教学中,提升旅游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课程设置方面,旅游英语应承接大学英语教学,其最佳开课时间为大二下学期或大三上学期,开课时间以连开两个学期最优,可适当增加每周课时量为2-4.另外,与旅游英语课程为中心,其相关辅助的旅游文化课程(如介绍中西文化和海南本土文化)的开设则有助于学生全面有效地提高跨文化理解力和跨文化能力的提升,这才是旅游英语课程跨文化教学的目的。
目前海南高校采用的旅游英语教材种类繁多,且多偏重词汇与句型,而真正交际中的文化障碍无法解决,常出现语法正确却“文化错误”的现象,再者针对海南本地旅游发展所需的教材却几乎没有。
因此根据旅游管理专业不同方向的专题模块,开发出本土化系列教材乃当前海南旅游业发展所需,学生实习就业所需。
涉外旅游活动本身就是跨文化交际的过程,因此与该教材配套的相关文化知识介绍﹑情景语境练习设计﹑project-based task﹑survey﹑相应的音视频等都可上传至我省教育部门官网,向全省乃至全国免费开放。
此外,将旅游英语系列教材内容及网上资源做成APP软件,对教材使用者免费下载,如此,旅游英语课程的纸质版﹑网络版﹑手机版相辅相成,构成立体化的系列本土教材。
当然,这一任务需要海南省各大高校合作完成,发挥各自有的专业和资源优势,由教育部门统一管理,建立海南省旅游英语课程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机制,还可拓展至其他专业课程。
旅游英语的跨文化教学又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知识面广﹑熟悉相关旅游活动﹑掌握英语语言技能﹑具有跨文化敏感性及体验),笔者建议:1)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聘请兼职教师,包括长期从事旅游业,具有跨文化旅游服务经历的外语人才参与课堂教学互动与分享;2)培养现有的师资队伍。
根据教师的专业背景和课程安排情况,安排教师到相关旅游单位或酒店进行“挂职锻炼”,切身进行旅游活动实践,增强教师的跨文化交际体验,打造“双师型”教学队伍;3)强化校本培训。
开展学校内部专题文化讲座﹑旅游英语跨文化教研活动﹑教师跨文化体验分享活动﹑学校与合作旅游企业双向交流活动等以扩大任课教师对旅游活动和跨文化感受的理解和掌握,最终提升跨文化旅游英语教学效果。
具有实践性和应用型特点的旅游英语跨文化教学仅依赖传统课堂教学很难使学生达到自觉﹑有效﹑灵活的跨文化交际行为这一层次的。
因此建议:1)授课过程中,添加微课教学和案例教学方式,让学生体验旅游英语的跨文化交际情境,换位思考,并进行跨文化案例分析讨论,使学生由知识学习﹑技能掌握,逐步向行为实践过渡,真正体现旅游英语跨文化教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2)建立旅游实习实训中心(含旅游英语3D模拟实训室),理论课堂和实践课堂相结合。
鼓励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自主创设真实跨文化旅游情境(如酒店服务﹑导游服务),实际操练旅游英语知识﹑技能和文化教学的重难点;3)充分利用学校的留学生资源﹑外教资源﹑涉外企业管理人员,以项目任务形式指导学生做相关的交际活动﹑调研活动,在实践中体验旅游跨文化交际,且与专业课教学相结合,将相应的专业课理论和研究方法应用于调研报告的撰写和分析中;4)根据系列本土化立体教材内容,同时将相应配套资源(练习﹑音视频﹑文化信息等)做成APP软件,与课堂授课相呼应,增加学生课后实践练习的机会。
同时依托网络平台,建立旅游英语文化交流吧,鼓励同学们上传自己的作品(文章﹑交际音视频),以供相互学习讨论,增强其旅游英语的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