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5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仰头抬颏/颌法(head tilt-chin lift)
适用于没有头和颈部创伤的患者。 三步曲: 头后仰、托下颌、张口
托颌法(jaw thrust)
疑似有头、颈部创伤者,此法开放气道比较 安全。
有一定难度,需要接受培训。
3.人工呼吸( breathing , B)
口对口呼吸,口对面罩、球囊-面罩、球 囊对
n 2005年8月17日晚,著名表演艺术家高秀敏在长春的家中因突发急性 心梗抢救无效去世,享年46岁。
n 2007年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侯耀文因突发心脏病被送往北医三院,经
抢救无效去世,享年59岁。
第一节 心搏骤停
一、概述
心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
是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
医务人员检查脉搏时同时短暂检查患者呼吸 状态。
(3)启动急救反应系统 院外——120 院内——呼叫其他医护人员
按压部位的确定
成人——胸部中下1/2,两乳头连线之间 的胸骨处
婴儿——两乳头连线之间的胸骨处下一 横指
胸外按压方法
频率100次/分-120次/分 深度 5cm-6cm 按压/通气 30:2
心脏性猝死 :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
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由心脏原因引起的 死亡。
(一)引起心搏骤停的4种常见心律失常
1.室颤
最常见(77-84%) 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复苏成功率高。
(一)引起心搏骤停的4种常见心律失常
2.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
(一)引起心搏骤停的4种常见心律失常
3.无脉性电活动 极少(5-8%) 常为终末期心脏病,心泵衰竭 心脏应激性极差,复苏十分困难。
(一)引起心搏骤停的4种常见心律失常
4.停搏 较常见(16-26%) 多见于麻醉、手术意外和过敏性休克 其心脏应激性降低,复苏成功率低。
心搏骤停后主要器官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
大脑——4分钟
小脑——15~25分钟 延髓——20~25分钟 心肌和肾小管细胞——30分钟 肝细胞——1~2小时 肺组织——>2小时
首次人工通气为2次,每次通气应在1秒 钟以上,使胸廓明显起伏,保证有足够 的气体进入肺部。
主要目的
迅速准确地判断心、肺功能衰竭或停止。 立即实施现场心肺复苏术,以从体外支
持患者的通气、氧合和心泵循环功能。 通过BLS,至少能维持人体重要脏器的
基本血氧供应,直致延续到建立高级生 命救护或恢复自主的心跳、呼吸活动。
关键步骤
立即识别心搏骤停和启动急救反应系统 早期心肺复苏 快速除颤终止室颤
部应与躯干保持在同一轴面上,将双上肢放置 在身体两侧,解开衣服,暴露胸壁。
(2)判断大动脉博动
成人检查颈动脉, 方法是示指与中指并拢, 从患者的气管正中部位 向旁滑移2~3cm,在胸 锁乳突肌内侧轻触颈动 脉搏动。
检查大动脉搏动注意事项
医务人员检查脉搏时间不应超过10秒钟。如 果在10秒钟内不能确定脉搏,则应立即开始 胸外按压。
心肺复苏(CPR)
是针对心搏、呼吸停止所采取的抢救 措施,即应用胸外按压或其他方法形成暂时 的人工循环并恢复心脏自主搏动和血液循环, 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并恢复自主呼吸, 达到恢复苏醒和挽救生命的目的。
心肺脑复苏(CPCR)
指对心脏骤停病人采取机械、生理和 药理学方法使其恢复自主循环和自主呼吸、 并尽早加强脑保护措施的紧急医疗救治措 施。
临床表现 三联征
2010年CPR与ECC指南 意识---呼吸---脉搏
2015年CPR与ECC指南 意识---呼吸+脉搏
注意事项
不要等待心搏骤停的所有临床依据均具 备才诊断
不要因为听心音、测血压而浪费宝贵的 抢救时间
更不要等待心电图证实以后才开始抢救
第二节 心肺脑复苏
心肺复苏的发展历史
院外急救
生存链
手机时代,充分利用社会媒体呼叫施救者
院内急救
院内急救应以团队形式实施心肺复苏:早期预警系统、快 速反应小组(RRT)和紧急医疗团队系统(MET)。
心肺脑复苏的程序
基础生命支持(BLS) 高级生命支持(ACLS)
延续生命支持(PLS)
一、基础生命支持 ( basic life support,BLS )
时间就是生命
心搏停止抢:救时间: 10秒后昏迷<4分钟------60%成活率 20-30秒后4呼-6吸分停钟止-----40%成活率 60秒瞳孔散>8大分钟-------20%成活率 4-6分钟后大脑细胞可能发生不可逆损害
二、心搏骤停常见原因
心源性原因:1.冠心病 2.心肌病变 3.主动脉疾病
非心源性原因:1.各种原因所致呼吸停止 2.严重的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衡 3.突然意外事件 4.其他:低血容量、各种药物中
毒或过敏反应、诊断性操作
三、心搏骤停的临床表现及判断
意识突然丧失或伴有短阵抽搐 脉搏扪及不到,血压测不到 呼吸断续,呈叹息样,后即停止
瞳孔散大 面色苍白或兼有青紫 心音消失
1950 1960
1966
1985
人工 呼吸
心肺 复苏 术诞 生
电击除颤, 和人工呼 吸胸外按 压构成了 现代心肺 复苏术
强调脑和神 经系统功能 的恢复,诞 生了心肺脑 复苏的新标 准
2000 2005 2010
发展为心 肺复苏学, 每隔5年 更新心肺 复苏指南
心肺复苏(CPR) 心肺脑复苏(CPCR)
(一)心肺复苏的 基本程序
C (circulation) 胸外按压
A(airway) 开放气道
B (breathing) 人工呼吸
心肺复苏程序图解
判断
呼救
体位
胸外按压
畅通气道
人工呼吸
1.循环支持( circulation , C)
1.在安全情况下,快速识别和判断心搏骤停
(1)判断患者反应----拍 迅速置患者于复苏体位,即仰卧位,头、颈
8岁以下儿童——至少达到胸廓前后径的 1/3
婴儿——4cm 儿童——5cm
胸外按压的注意事项
按压与胸廓弹回/放松的时间接近1:1; 救护者必须竭尽全力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 2015指南强调:按压间隙不依靠患者胸部!
2.开放气道( airway , A)
仰头抬颏/颌法(head tilt-chin lift) 托颌法(jaw thrust)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