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商圈分析的内容和步骤

商圈分析的内容和步骤

下面对上述内容作具体分析。 首先看人口特征分析。关于商圈内的人口规模、家庭数目、收入分配、教育水平和年龄分 布等情况可从政府的人口普查、购买力调查、年度统计等资料中获知。可从商业或消费统 计公告中查到特定商品的零售额、有效购买收入、总的零售额等资料。 其次看竞争分析。在作商圈内竞争分析时必须考虑下列因素:现有商店的数量,现有商店 的规模分布,新店开张率,所有商店的优势与弱点,短期和长期变动以及饱和情况等。任 何一个商圈都可能会处于商店过少、过多和饱和的情况。商店过少的商圈内只有很少的商 店提供满足商圈内消费者需求的特定产品与服务;商店过多的商圈,又太多的商店销售特 定的产品和服务,以致每家商店都得不到相应的投资与回报;一个饱和的商圈商店数目恰 好满足商圈内人口对特定产品与服务的需要。饱和指数表明一个商圈所能支持的商店不可 能超过一个固定数量,饱和指数可由公式求得。
第四步是确定商圈内居民人口特征的资料来源。
第五步是根据上述分析,确定是否在商圈内营业。
第六步要确定商店的区域、地点和业态等。
附表:
市场调查、商圈评估表 1
地区经济 区域规划 地点 人口分布结构 旅游资源 服务 法规 商圈类别 街道形式 能源供应 交通状况(人次、车次/分) 10 分钟能到达店铺的人数 商圈未来的发展展望和重要演变 铺头可见度 地点特性
IRS=C╳RE/RF 公式中 IRS——商业圈的零售饱和指数;
C——商业圈内的潜在顾客数目; RE——商圈内消费者人均零售支出; RF——商圈内商店的营业面积。 假设在商圈内有 10 万个家庭,每周宰食品中支出 25 元人民币,共有 15 个店铺在商 圈内,共有 144000 平方米销售面积。则该商圈的饱和指数为: IRS=100000╳25/144000=17.36 元 这一数字越大,意味着该商圈内的饱和度越低;该数字越小,则意味着该商圈内的饱 和度越高。在不同的商圈中,应选择零售饱和度和指数较高的商圈开店。 再次对商圈内经济状况的分析。如果商圈内经济很好,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则零售市场也 会增长;如果商圈内产业多角化,则零售市场一般不会因对某产品市场需求的波动而产生 相应波动;如果商圈内居民多从事同一行业,则该行业波动会对居民购买力产生相应影响, 商店营业额也会相应受影响,因此要选择行业多样化的商圈开业。 商圈分析的步骤一般可分为以下几步: 第一步是确定资料来源,包括销售记录分析、信用证交易分析、邮政编码分析、调查等。 二步是确定调查的内容,包括购物频率,平均购买数量、顾客集中程度。第 第三步是对商业圈的三个组成部分进行确定。
附表:
市场调查、商圈评估表 2
店铺实际平方数
房租费
商圈内竞争店的情形如何
竞争店对本铺位的营运影响如何
居民的收入水平
消费习惯
店铺的结构是否符合要求

其他
综合评估
附 1:
市场调查、商圈评估表的操作说明 1、“地区经济”:指收集和评估周围商业快速增长地区的数据。 2、“区域规划”:主要指涉及到建筑的拆迁和重建的问题。 3、“人口分布、结构”:这个因素主要考虑到街道和交通的形式会吸引人们到这个社区来, 还是他们因旅游而使人口发生移动。 4、“旅游资源”:主要考虑旅游资源是否丰富,附近是否有旅游景点。 5、“服务”:保安和防火、垃圾废物处理和其他所需要的服务都包含在这个因素里。 6、“法规”:如税收、执照、营业限制、最底工资法、规划限制、环保等政府部门的相关 规定等。 7、“商圈类别”:包括商业区、住宅区、文教区、办公区、混合区。 8、“能源供应”:主要是指水、电、天然气等经营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基本的标准是 “三通一平”。 9、“交通状况”:交通状况是指车辆通行状况和行人的多少。关于目标地点的街道交通状 况信息可以从公路系统和当地政府机关获得,或可以选取一天中有意义的样本数据作为参 考。交通状况的计算往往在中午、周末的晚上和星期天。在一段时间内统计的数据应去处 那些带有偏见的结果。 10、“餐厅可见度”:指餐厅位置的明显程度。也就是说,无论顾客从哪个角度看,都可 以获得对餐厅的感知,餐厅可见度是由从各地驾车或徒步旅行来进行评估。 11、“地点特性”:要考虑和购物中心、商业区、娱乐区的距离和方向。 12、“其他”:如:必要的停车条件、公路建设等。 附 2: 好的店址往往具有以下几个显而易见的条件: (1)、交通方便。 (2)、周围居民有较强的购买力切人口密度大。 (3)、面向客源量最多的城区。 (4)、靠近人群聚集的场所。 好的店铺选址并非一定要这四个条件全部具备,往往其中的一两个条件具备,就足以使这 个店铺选址成为好的地点。 餐厅选址的一般原则要从下述几点进行考虑: (1)、不宜在居民人口稀少的地方开餐馆。 (2)、餐厅不应设在餐馆成群的地方,更不要门对门的经营,这对营业收入必然造成影响。 (3)根据周围居民的生活、工作特点、年龄、性别结构等因素确定本店提供餐饮的形式, 如以午餐、快餐或其他形式为主,以满足周围居民的要求 。 (4)、不宜在告诉车道旁开餐馆。 (5)、餐馆门前不应有障碍物,被建筑物挡住,影响餐馆的能见度,会减弱客源。 (6)、行人匆匆而过的地方不宜开餐馆。
调查长短处:居住地购物倾向与设店预定地的评价易于比较,调查费用偏高。 •逛街者购物动向调查 调查目的:在预定设店地点对实际逛街者的消费购买动向进行调查,以把握零售业的商业 潜力。 调查对象:以预定设店地点步行人数抽样调查,或是百货店主要顾客的调查。 调查方法:在调查地点通过的行人,依一定时间段采取面谈方式,时间以 10 分钟内为佳。 调查项目:居住地、年龄、职业、逛街目的、使用交通工具、逛街频率、商品购买动向。 调查长短处:调查费用偏低,但对于居住地与设店预定地购物依存度难以明确把握。 •顾客流动量调查 调查目的:在预定设店地点对日期、时间流动量的把握,作为确定营业体制的参考。 调查对象:调查地点流动的 15 岁以上的人。 调查方法:可与逛街者购物动向调查并行,而依时间、性别区分。 调查长短处:调查方法比较容易,并可借以提供促销运用的参考。 •其他调查 利用各种座谈会的机会,或利用各种场合进行各项有关资料的收集与调查。 3、竞争对手店的调查 在顾客调擦汗完成后,你还必须做好你的店铺所处商圈现在的竞争对手与潜在的竞争对手 的调查。 •竞争店构成调查 调查目的:竞争店卖场构成的调查,以此作为新店铺卖场构成的参考。 调查对象:设店预定地商圈内竞争店铺主要卖场及特色卖场的调查。 调查方法:销售人员与促销人员同行,针对店铺使用面积、场所、销售体制的调查,以便 共同研讨。 •竞争店商品构成调查 调查目的:针对前项调查再进行商品构成调查,对商品组成纲目的调查,以作为新店铺商 品类别构成的参考。 调查对象:与前项调查对象店相同,着重对主要商品进行更深入的调查。 调查方法:主要商品方面,有销售人员、采购人员与促销人员同行,着重于商品量的调查。 •竞争店价格水平调查 调查目的:对于常备商品的价格水平进行调查,以作为新店铺的参考。 调查对象:与前项调查对象店相同,针对常备店铺的商品,对达到预定营业额或毛利额标 准的商品进行调查。 调查方法:采购人员与销售人员同行,对于陈列商品的价格、数量进行调查,尤其是年节 繁忙期间的这种调查更为必要。 •竞争店流量调查 调查目的:对于竞争店铺出入客数的调查,以作为新店铺营业体制的参考。
商圈分析的内容和步骤
在为店铺选址时,必须要明确商圈范围、了解商圈内人口因素、市场因素及一些非市场因 素的有关资料,并由此评估经营效益,确定大致选址地点。经营者通过对商圈的调查分析, 能够了解不同位置的商圈范围、构成及特点,并将之作为店铺选址的重要依据。 1、商圈形态 商业区:商业行为的集中区,其特色为商圈大,流动人口多、热闹、各种商店林立。其消 费习性为快速、流行、娱乐、冲动购买及消费金额较高等。 住宅区:该区户数多,至少有 1000 户以上。住宅区的消费习性为消费者稳定,便利性、亲 切感、家庭用品购买率高等。 文教区:该区附近有大、中、小学校等。文教区的消费习性为消费群以学生为多、消费金 额普遍不高、休闲食品、文教用品购买率高等。 办公区:该区为办公大楼林立。办公区的消费习性为便利性、外食人口多、消费水准较高 等。 混合区:住商混合、住教混合。混合区具备单一商圈形态的消费特色,属多元化的消费习 性。 2、商圈的确定 对于一家尚未设立的连锁店铺而言,由于缺乏商圈统计的基本资料,当然更谈不上顾客的 支持程度了。因此在从事商圈设定的考虑时,可以针对设店地区居民的生活形态及具有关 联性的因素为出发点,并配合每天人口的流动情形,深入探讨该地区人口集中的原因,以 及其流动的范围,以此作为基本资料来从事商圈的设定。 尤其是一家大规模的连锁经营企业,其商圈的设定并不像一般小型商店是徒步商店,可能 顾客会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前来,因此其商圈乃属于特性商圈,所以对于设店地区内工作、 学习的人的流动性、购物者的流动性、城市规划、人口分布、公路建设、公共交通等均要 加以观察,并配合各有关的调查资料,运用趋势分析以进行商圈设定。 3、商圈分析的内容与步骤 商圈分析主要包括以下九个部分内容组成: (1)人口规模及特征:人口总量和密度;年龄分布、平均教育水平;拥有住房的居民百分 比;总的可支配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职业分布;人口变化趋势,以及到城市购买商品 的近邻农村地区顾客数量和收入水平。 (2)劳动力保障:管理层的学历、工资水平;管理培训人员的学历、工资水平;普通员工 的学历与工资水平。 (3)供货来源:运输成本;运输与供货时间;制造商和批发商数目;可获得性与可靠性。 (4)促销:媒体的可获得性与传达频率;成本与经费情况。 (5)经济情况:主导产业;多角化程度;项目增长;免除经济和季节性波动的自由度。 (6)竞争情况:现有竞争者的商业形式、位置、数量、规模、营业额、营业方针、经营风
三、店址选择的使用方法 如何在开业前就能对未来店铺的发展做到心中有数,惟一可能的方法就是对候选地址进行 调查。我们以某点开业时所实施的地理战略与调查内容事项为依据,以实例的方式加以说 明。 1、设立店铺前的市场调查 由于此店想设在该地区,因此必须先对该地区的市场进行调查,有关调查的重点与整理的 报告内容介绍如下: •调查实施概要: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数据;调查方法;调查日期。 •调查对象的特征:性别、年龄;婚否;职业;居住;子女构成;家庭人数;房间数;家庭 每月收入。 •上街者的住处及动向分析:依主要零售店调查每周平均上街的频次;再进一步依目的地分 析上街者到其他主要店市去的上街频次。 •主要零售店的来店顾客调查:依主要零售店调查各主要店铺来店顾客的商圈分布状况及来 店顾客对象的年龄、性别、特征(前面已有“特征”内容介绍)。 • 购买金额及购买商品的调查:分析商圈全体及主要零售店平均一人购买额,一个月中及 一次的购买金额,以及调查对象的购买地点。 •分析主要零售店的商品销售状况。 •调查上街者的商品购买情形:在哪一家店铺,购买什么商品,例如,生鲜食品方面,在什 么店铺,各有多少顾客购买?到底买了哪些商品?然后另外调查何种商品在哪家店铺销售了 多少,同一商圈内消费量所占百分比。 •调查主要大型商品的普及状况和今年一年间的购买预定情况。 •家庭经济状况、支出内容比例以及商品的购买状况等。 参考以上抽样调查的资料,并对竞争店铺的广告宣传及各种促销方式进行分析之后,这家 店铺在该市设店的地理战略就该立项了。 2、做好顾客调查工作 提到市场调查,再进一步加以说明:由于市场调查是针对设店预定地开店的可能性再进一 步深入地确认与了解,所以调查的结果对设店的决定具有参考价值,现分成顾客调查的方 法与竞争店调查的方法,选择较重要的叙述如下: •消费者购物倾向调查 调查目的:对于居住地居民有关年龄、职业、收入对商品购买的倾向把握,以调查可能的 商圈范围。 调查对象:以学校或是各种团体的家庭为对象,或是依据居住地点以抽样的方式进行家庭 抽样调查。 调查方法:以邮寄的方式或采用直接访问均可。 调查项目:居住地点、家庭结构、成员年龄、职业、工作地点、购物倾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