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检测试卷(I)卷一、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 (2分)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 稍逊(xùn)分外(fèn)风骚(sāo)济慈(cí)B . 瑟(sè)索深黛(dài)阴晦(huì)嗤(cī)笑C . 鄙(bǐ)夷愕(è)然静谧(bì)惘(wǎng)然D . 襁褓(qiǎng)栈桥(jiàn)恣睢(zì)丝缕(lǚ)2. (2分)下列各组词语的字形及划线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 . 繁衍(yǎn)分道扬镳(biāo)B . 恣睢(suī)与日俱增(jù)C . 拾级(shè)无精打采(cǎi)D . 瑰宝(guì)万簌俱寂(lài)3.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 雨后的青山湖如出浴美人,舟行寂寥的湖面,游人沉湎于氤氲的云气中,如梦如幻,喜不自胜。
B . 个人的智慧和力量终究是有限的,只有将其融入到集体之中,才有可能发挥出更为强大的能量。
C . 像我这样极为普通的芸芸众生的人,也许不能取得事业上的巨大成就,但也可以使生命熠熠闪光。
D . 他知识广博,思维敏捷,又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因此在处理问题时常能进退维谷,游刃有余。
4.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我们的报刊、电视、网络和宣传媒体,更有责任做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现象。
B .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C . 这段时间的温度是否适宜,是茶叶能否丰产的关键。
D . 通过收看专题片,使我们认识到人类要与动物和谐共处。
二、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41分)5. (16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缰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乙】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
幼时殊无异人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人威易之。
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不苟同俗,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
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
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
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著,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
书有弗记者乎?(《板桥善诵》节选)【注】①殊:特别。
②寝陋:丑陋。
③易:轻视。
④赴古人之奥区:探求古人高妙的境界。
⑤畅:酣畅。
⑥蓟匕箸:调勺和筷子。
(1)下列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穷:极)B . 由卑及高,由迩达远(迩:近)C .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食:食物)D . 假诸人而后见也(诸:兼词,相当于“之于”)(2)下列划线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 . 以:①以中有足乐者②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B . 于:①今诸生学于太学②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鱼我所欲也》)C . 而:①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②假诸人而后见也D . 乎:①况才之过于余者乎?②书有弗记者乎?(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 【乙】文可以用一句俗语来揭示所言道理:“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B . 【甲】文强调学习须“勤且艰”,虽有理,却不能与时俱进,和今日之“乐学”相悖,我们必须抛弃。
C . 【甲】【乙】两文都善于运用对比映衬手法,突出文章的主旨。
D . 【甲】【乙】两文揭示出一个共同的道理:求学者定要发挥自我主观能动性,化不利之客观为我所用,即使“天质之卑”亦能“业有所精”、“德有所成”。
(4)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②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
(5)阅读两文结合链接材料,谈谈今天的学习需要怎样的方法或态度。
【链接】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6. (25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___________,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___ 。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上文选自《》,它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是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
(2)在文中划横线处填上正确的语句。
(3)解释下列加横线词的意思。
人不知而不愠()传不习乎()不逾矩()曲肱而枕之()(4)翻译下面句子。
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5)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你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
三、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7. (8分)根据提示默写。
(1)________,可以为师矣。
(《论语》)(2)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
(《行路难》李白)(3)________,塞上燕脂凝夜紫。
(《雁门太守行》李贺)(4)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
(《秋词》刘禹锡)(5)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6)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
(《观书有感》朱熹)(7)夕阳西下,________。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8)________?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爱这土地》艾青)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63分)8. (38分)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快手刘冯骥才①人人在童年,都是时间的富翁。
我有时待在家里闷得慌,就不免要到离家很近的那个街口,去看快手刘变戏法。
②快手刘是个摆摊卖糖的大胖汉子。
随身背着的绿色小木箱,上面插着一排排廉价的棒糖。
他变戏法是为吸引孩子们来买糖。
戏法很简单,俗称“小碗扣球”。
一块绢子似的黄布铺在地上,两只白瓷小茶碗,四个滴溜溜的大红玻璃球儿。
他两手各拿一只茶碗,你明明看见每只碗下边扣着两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一下,只见他一边叫天喊地,东指一下手,西吹一口气,嘿!四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只茶碗下边去了。
③有一次,我亲见他手指敏捷灵活地一动,把一个球儿塞在碗下边扣住,便想揭他老底,禁不住大叫:“在右边那个碗底下,我看见了!”“你看见了?”快手刘明亮的大眼珠子朝我惊奇地一闪:“不会吧!你可得说准了,猜错就得买我的糖。
”“行!我说准了!”谁知快手刘突然把右边的茶碗翻过来:“瞧吧,在哪儿呢?”咦?怎么碗下边什么都没有呢?快手刘又把左边的茶碗掀开,同样也没有。
球儿都飞了?只见他将两只空碗对口合在一起,举在头顶上,口呼一声:“来!”双手一摇茶碗,里面竟然哗哗响。
打开碗一看,四个球儿居然又都出现在碗里面。
怪,怪,怪!围看的人发出一阵惊讶不已的唏嘘声。
“怎么样?你输了吧!不罚你钱,买块糖吃就行了。
”我臊得脸皮发烫,在众人的笑声里买了块棒糖,站在围了几圈的人后边去。
从此我只站在后边看了,再不敢挤到前边去多嘴多舌。
他的戏法,在我眼里真是神奇无比,那时他是我最佩服的人。
我童年和少年的许多时光,就是在他令人痴想不已的表演中慢慢消磨掉的。
④我上高中是在外地,人一走,留在家乡的童年和少年就像合上的书。
快手刘带给我的美好故事,就像鲜活的花瓣夹在书页里,再翻开都变成了干枯的回忆。
⑤高二暑假回家,一天在离家不远的街口看见十多个孩子围着什么又喊又叫,走近一看,竟然是快手刘!他依旧卖糖葫芦和变戏法,但那只木箱,已经破损不堪,再也看不出先前那悦目的绿色。
再看他,饱满的曲线没了,尖尖的骨形突露,眸子没了光彩。
这双手尤其使我吃惊,手背上青筋缕缕,污黑的手指头上绕着一圈圈皱纹,好像吐尽了丝而皱缩下去的老蚕……他抓住两只碰得破破烂烂的茶碗口,缓慢迟钝地翻来翻去,四个小球一会儿没头没脑地撞在碗边上,一会儿从手里掉下来。
⑥孩子们叫起来:“球在那儿呢!”“在手里哪!”“指头中间夹着呢!”叫声让他慌张不已,手抖抖索索,连他自己都不知道球在哪儿了,无怪乎周围的看客只是寥寥无几的孩子。
⑦“在他手心里!绝对没错!”孩子们吵着闹着叫他张开手,他却攥得紧紧的,几乎用请求的口气说:“是在碗里呢!我手里什么也没有……”可这些稚气的小孩儿偏偏不依不饶,非叫他张开不可!他哪能张开?一张开,就会漏洞百出。
我真不愿意看见他这幅窘相,走到孩子们中间,用手指那木箱说:“球在这箱子上呢!”⑧孩子们被我这突如其来的话,弄得莫名其妙,都瞅那木箱。
就在这时,我瞥见快手刘用一种尽可能快的速度把手里的小球儿塞在碗下边。
“球在哪儿呢?”孩子们问我。
⑨快手刘笑呵呵地翻开地上的碗说:“瞧,就在这儿哪!怎么样?你们说错了吧?买块糖吧!”孩子们给骗住了,再不喊闹。
一两个孩子掏钱买糖,其余的一哄而散。
只剩下我和快手刘呆立在那儿,他灰蒙蒙的眸子里充满疑问,显然他不明白,我这个陌生的青年何以要帮他解困。
⑩在饱经风霜的岁月里,艺人的高超技艺,却没有人来传承,他晚年竟变得如此凄凉,为什么呢?我陷入了沉思之中。
(1)阅读全文,用文中原词填写下表。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2)品析下面的词或句,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①从此我只站在后边看了,再不敢挤到前边去多嘴多舌。
(“挤”字有何表达效果?)②“球在那儿呢!”“在手里哪!”“指头中间夹着呢!”(连用三个感叹号,有何作用)(3)从结构和内容上,说说第④段在全文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