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壮医目诊的规范化与应用研究(适宜技术奖成果汇报)

壮医目诊的规范化与应用研究(适宜技术奖成果汇报)


• 3.2慢性胃炎:目诊诊断符合率97.43%。 • 3.3高血压: 目诊诊断符合率89.4%。 • 3.4肿瘤: 子宫肌瘤诊断符合率为85%;诊断大肠癌 诊断符合率为76.67%。 • 3.5甲亢: 目诊诊断符合率84.2%。 • 3.6糖尿病: 目诊诊断符合率90%。 • 3.7痔疮:痔症的目诊诊断符合率为:内痔大于86%,外 痔大于73%,混合痔大于77%,黑睛出现阳性征大于82%, 白睛出现阳性征大于90%。 • 3.8腰椎间盘突出症:目诊诊断符合率90.18%。 • 3.9乙型肝炎:目诊诊断符合率84%以上。
黑睛的划分与定位
• 二.科研立项
199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壮医目诊诊断胃、十二指肠 及妇女生殖系统疾病的研究》 • 199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壮医目诊诊断子宫肌瘤的研 究》 。


• •
1996年广西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望诊诊断肝癌的发掘整理与 研究》(桂科自9636030)
2005年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壮医目诊诊断消化性溃疡的发 掘整理研究》。 2007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壮医目诊诊断技术诊断胃十 二指肠溃疡的规范化研究 》 (2007BAI48B07-01)
• 三、技术路线
临床应用研究 规范化研究 临床调查整理 •1990年开始,走访名 老壮医1500,查阅文献, 从文献资料、历史沿革、 目诊的分类与定位、定 性,临床实例与操作技 巧等整理。目诊专家黄 老五等临床观察数万病 例。 对研究目的、设计类型、 研究人群、检查方法、 诊断标准、数据管理、 统计分析方法等优化设 计。开展诊断适用病种、 临床诊断价值、操作方 法、评分量化、标准诊 断等研究工作。 应用目诊技术观察消化 性溃疡、慢性胃炎、子 宫肌瘤、肝癌、大肠癌、 痔疮、糖尿病、高血压、 腰椎间盘突出症、乙型 肝炎等病症。
• 4.论文与专著 • 目诊技术人员共发表目诊临床观察与规范化研究论文 16篇,
出版专著3部。 • 1.《观目诊病》广西民族出版社 2010年 18万字,发行2万 册。 • • • 2.《壮医目诊诊断技术规范与应用研究》 广西科学技术出 版社 2008年 10万字,发行3千册。 3. 《中国壮医病证诊疗规范》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 32.5万字,发行2千册。 4 .壮医目诊辅导教材 30多万字,内部印刷2000多册。
《壮医目诊的规范化与应用研究 》
成果汇报
一、立项背景 • 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壮族医药是 我国民族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目诊简称为观目诊 病,是壮医重要的诊断特色之一。该诊法流传于壮族民 间,最初由民间壮医黄老五根据壮族民间一些独特的望 诊技艺和经验进行整理,并逐步运用于临床诊断疾病, 由于操作简便,费用低廉,深受患者的欢迎,本项目在 继承前人目诊经验的基础上,对壮医目诊诊断技术的临 床规范化及应用研究,并对该项技术进行初步的推广应 用。
• 壮医目诊诊断疾病的特点
• 一、诊断准确,迅速 • 巩膜诊法诊断符合率高达85%,虹膜诊法达80%以上。 • 二、操作简便,易学易懂 • 壮医目诊诊断技术设备简单,肉眼或5~50倍放大镜或裂隙灯显微镜,形象直观。 • 三、无副作用,经济安全,易于推广 • 临床诊断技术(如B超、CT扫描、核磁共振等),设备造价高,检查费相对较贵, 目诊法医患易配合,1次完成检查,费用低廉 。 • 四、司外揣内,见微知著 • “外”主要指眼睛的外在变化或局部表现,“内”则指人体的“三道两路”, “天地人”三气。 “微”亦即眼睛的外在细微变化,“著”则指人体阴阳的失调及脏 腑、气血骨肉、经脉的相关病症。 • 五、有助于体检和普查 • 据统计可对200多种病症诊断。 • 六、预测未病,防患未然 • 壮医目诊还可以早期预测疾病,它能在早期身体未出现任何其他体征前探查出器 质性病变,还能预测出未来10~15年后可能发展或无法康复的慢性疾病。
3.全区各级医疗单位广泛运用壮医目诊 技术诊断疾病,如广西壮医医院运用壮 医目诊诊断的病者达万人次。
• 六、成果水平
• 本项目研究首次对壮医目诊诊疗技术进行了系统整理并对其应用进行了 规范化研究,对壮医目诊主要原理、适用病种、目诊指征与主病、目诊诊断 标准等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出版《观目诊病》和《壮医目诊诊断技术规 范与应用研究》等专著,发表了16篇重要论文。应用目诊技术观察消化性溃 疡、慢性胃炎、子宫肌瘤、大肠癌、痔疮、高血压、腰椎间盘突出症、糖尿 病、乙型肝炎等病症 ,在壮医目诊临床应用、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了重要 的进展,分别列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广西中医药管理局民族医药适宜技术 推广项目。本项目成果是壮医临床研究的新突破,填补了壮医目诊规范化研 究的空白。整个项目研究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本研究对于弘扬我 国民族医药,提高壮医药的学术水平、完善壮医药理论体系、指导壮医药的 临床诊疗及民族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作用,学术价值重大。研 究成果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 七、今后努力方向

总的来说,《壮医目诊的规范化与应用研究》项目基本完成 原定所规定的研究内容,取得了预期的效果,通过研究壮医目诊 规范化诊断技术目趋成熟,在临床上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培养 了一批目诊技术人才,带动了壮医药学术的发展。 今后,要在 该研究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发掘整理壮医目诊经验,首先还要扩 大系统验证的病种,其次,进一步细化、量化观察指标。通过不 断的科学的验证,使目诊诊断标准更完善,提高壮医目诊的可操 作性与诊断符合率,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服务。
• 五.已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和推广应用情况
• 1.分别列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民族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 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壮医临床适宜技术大力推 广应用。
• 2.广西民族医药研究院培训部专门编写了壮医目诊教材, 举办了29期目诊培训班,培训了1530名学员,这些学员来 自全国20多个省市,学成后,回到当地传播、推广壮医目 诊技术。
• 2.制定壮医目诊诊断技术规范 •

壮医目诊诊断评分法
(白睛或黑睛相应的反应区的阳性眼征:积分超过13分者结合临床表现可确诊,积分 10~13为疑似诊断须结合临床进一步确诊)
• 3.完成壮医目诊临床研究
• •
3.1消化性溃疡
采用目诊积分法进行评分及诊断,300例疑似消化性溃疡患者 经胃镜确诊为消化性溃疡的患者288例,壮医目诊出现阳性眼征 为255例,灵敏度为87.8%,假阴性率为12.2%,特异度为83.3%, 假阳性率为16.7%,阳性似然比为5∶3,阴性似然比为1∶6.8, 正确诊断指数为87.7%,真实性较好。并根据壮医原则将分消化 性溃疡为谷道热痧型、谷道血瘀型、谷道虚劳型三种证型,从壮 医目诊诊断与壮医证型关系、胃镜诊断与壮医证型关系、壮医证 型与目诊表现积分关系等角度探讨消化性溃疡壮原理
• • 壮族称眼睛为“勒答”。壮医对“勒答”极为重视,认为勒 答是天地赋予人体的窗口,是光明的使者,是天地人三气精华之 所系,人体脏腑之精皆上注于目,所以“勒答”能包含一切,洞 察一切,也能反映百病。勒答长在“巧坞”(头脑)上,直接受 巧坞指挥。因而,壮医在疾病诊断上,把目诊放在首要位置,认 为凡人体内脏腑、气血、骨肉、谷道、气道、水道、龙路、火路 的功能状态如何,都可以通过目诊而诊查出来。目诊就是通过肉 眼、放大镜或裂隙灯显微镜,观察眼睛的巩膜、虹膜、瞳孔的色 泽、形态以及脉络的细微变化,来判断疾病的位置、病因病性和
• 四、解决的技术关键及取得的成果
• 1.壮医目诊资料的搜集整理 • 对壮医目诊的诊断方法、临床指标、诊断适 应病种等方面进行科学系统的归纳整理。 完成制定壮医目诊操作技术规程及壮医目诊 诊断评分法,制定壮医目诊诊断消化性溃疡、子 宫肌瘤、肝癌、高脂血症、糖尿病、咽炎、鼻炎、 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痔疮等疾病 的技术规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