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简述肺功能测定及报告分析

简述肺功能测定及报告分析


V75 、V50 、V25降低主要由于气道阻力增 大和肺弹性回缩力减弱所致。 V75降低表明有 大气道阻塞或呼吸肌力减弱, V50 、V25降低 表明有小气道阻塞。
30
2017/10/29
流速-容量曲线及其主要指标
流速 PEF
V75
V50 (FEF50)
V25
TLC FIF50 容量 RV
受试者在最大用力呼气过程中,将其呼出的8
2017/10/29
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
多见于慢阻肺(COPD)等。
49
2017/10/29
12
2017/10/29
肺活量(VC)

肺活量(VC):深吸气后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 当VC低于预计值的80%即为降低,80%-60%40%分别为轻、中、重度降低。 VC降低是由于: 1、限制性通气障碍引起(主因); 2、呼吸肌功能不全;
3、气道阻塞(轻度影响)。
13
2017/10/29
IRV
vc
ERV
最大肺活量=TV+IRV+ERV (VCmax )
14
2017/10/29
功能残气量(FRC)和残气容积(RV)


FRC是平静呼气后肺内残留的气量,RV是深呼 气后肺内残留的气量。 临床上常以RV占肺总量(TLC)的百分比 (RV/TLC)来表示肺泡内残留气量的多少,正常 人为20%-40%,此值随年龄增长而增大。

(血红蛋白每下降1g,肺弥散量下降约7%)
37
2017/10/29
正常
气胸
运动
肺气肿
肺A结扎 肺栓塞 吸入5%co2
全身麻醉
肺不张
38
发热
哮喘
2017/10/29
弥散量降低:





肺间质病:早期诊断有意义 慢阻肺( COPD ):往往不可逆 肺炎、(肺部感染):预后好,可随病情好转而恢复 肺结核:浸润型可恢复,晚期(毁损肺)不易恢复 职业病(各类尘肺):类似肺间质病 支气管哮喘:早期一般不降低 肺癌:部份病人早中期可降低 BOOP:不易恢复 肺切除术:切除部份小者可恢复 不明原因憋气:某些病例为弥散量降低引起 重度贫血:经校正,可证实非肺功能所致
17
2017/10/29
用力肺活量(FVC)

用力肺活量(FVC):深吸气后用力快速呼气时所 呼出的最大气量 FVC的临床意义同VC。正常人FVC与VC 相 等,而在COPD患者FVC往往明显减少,低于 VC。
18
2017/10/29
第一秒时间肺活量FEV1及FEV1 %

第一秒时间肺活量(FEV1) 是指深吸气后用力快 速呼气,在第1秒钟呼出的气量。 临床上常用FEV1%(FEV1 /FVC)或FEV1(实/预) (%)来表示。当FEV1 /FVC <80%时即为降低, 80%-60%-40%分别为轻、中、重度降低。当 FEV1实测值/预计值(%)<80%时即为降低, 80%-60%-40%分别为轻、中、重度降低。
2017/10/29
42
2、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VCMax↓,fvc↓, fev1↓, fev1/fvc(-),TLC↓,RV/TLC↓
(可见于肺间质病、气胸、大量胸腔积液、胸廓 畸形、肥胖、大量腹水、呼吸肌麻痹、肺水肿、 全心衰等,所有使胸廓扩张受限的病例)。
2017/10/29
43
3、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 VCmax↓,fvc↓, fev1↓, fev1/fvc↓,TLC↑,RV/TLC ↑

/

/-




46
2017/10/29
单纯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弥散量正常,多考虑支气管哮喘 可能性,伴有气道可逆试验阳性, FEV1 值提高 20% 以上,结合临 床可确诊。
47
2017/10/29
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及小 气道病变,并有弥散量降低,可 考虑有肺间质病变的可能。
PEF临床意义
1、诊断支气管哮喘,并与COPD相鉴别。 24小时PEF波动率=(PEF最高值- PEF最低 值 )/0.5(同日内最高值+最低值)
支气管哮喘>20% ,COPD<20%,正常人 <8%。 2、判断大气道阻塞性病变及程度。
29
2017/10/29
V75 、V50 、V25

75%、50%、25%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V75 、 V50 、V25):是指用力呼气到75%、50%、 25%肺活量位时的最大呼气流量。当V75 、V50 、V25实测值/预计值<70%即为降低,70%55%-40%分别为轻、中、重度降低。
2017/10/29
39
弥散量增高:

红细胞增多症(高原) 某些代谢性疾病


运动
40
2017/10/29
肺功能测定的判定指标 (诊断)
1、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fev1↓,fev1/fvc↓,TLC↑, RV/TLC↑,fvc(-),vcMax(-)。
(可见于气管炎、哮喘、COPD、长期大量吸烟、 所有使气道内气流受阻的病例)。
3
2017/10/29
4
2017/10/29
5
2017/10/29
肺功能测定影响因素:
1.环境因素:大气压、温度、湿度 – 2.地区因素:南方、北方、亚洲人、 欧洲人 – 3.个体因素:男、女、高矮、胖瘦

因此肺功能测定前必须经过校正(STBD即 C37º 时的饱合水蒸气压)
6
2017/10/29
(可见于肺气肿、肺间质病伴有气管 炎或吸烟等)
2017/10/29
44
4、单纯小气道病变:
V′50 ( 50% 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 ↓,V′25↓
(可见于正常人吸烟者,或较长 期生活于严重空气污染处)
2017/10/29
45
肺通气功能障碍判定
FVC FEV1 FEV1/FVC RV TLC 阻塞性 限制性 混合性
27
2017/10/29
小气道测定主要内容

最大呼气流量(PEF)
由肺总量位用力呼气时,呼气流量随驱动压 的增大而增加,约在75%-80%肺活量位时达最 大,此时的呼气流量称为PEF。当PEF实测值/ 预计值<80%即为降低,80%-60%-40%分别为 轻、中、重度降低。
28
2017/10/29
静态肺容量标志着肺的体积和容积
9
2017/10/29
动态肺容量
最大肺活量(VCmax) 用力肺活量(FVC) 第一秒时间肺活量(FEV1) 最大通气量(MVV)
主要反映肺、胸廓的弹性及气道的病变
10
2017/10/29
肺通气功能测定的临床意义
正常肺通气功能的维持主要取决于三个因 素,即
容量(升)
TLC FVC
a
b
FEV1 MMEF = bc / ab
c
RV
时间(秒)
0
1
2
3
4
5
22
2017/10/29
最大通气量和通气储备百分比
最大通气量公式 : MVV=33x FEV1.0+9.0L MVV=FEV1.0x35L
通气储备百分比 : MVV - MV MVV
23
X 100%
2017/10/29
弥散面积、 弥散距离、 血红蛋白携氧能力

(物理因素:o2、co2在血液中的溶解度,
弥散速率,毛细血管膜两端的压力差等。)
36
2017/10/29
弥散量的血红蛋白校正:

男:DLcoc= Dlcoc+1.4•(14.6-Hb) 女:DLcoc= Dlcoc+1.4•(13.4-Hb)

提纲:

、 肺功能测定的影响因素

、肺通气功能的基本概念及临床意义 、肺弥散功能的基本概念及临床意义 、肺功能测定的判定指标(诊断)


2
2017/10/29
在肺功能测定中,完成外呼吸的 功能部分,叫做肺通气,也称通气功 能; 完成内呼吸的功能部分,叫做肺换气 (肺泡的气体交换) 也称弥散功能。
小气道功能测定 及临床意义
2017/10/29
24
生理特点:

管径细、管壁薄、管壁内软骨组织消失,纤毛上
皮细胞减少,clara细胞增多,平滑肌厚度相对增
加,管壁弹力纤维相对减少。

小气道口径直接受肺容量大小的影响。

小气道总横断面积大,气流阻力小,气流速度慢,
气流形式为层流。有利于气体的均匀分布。
31
2017/10/29
不同类型通气功能障碍的流速容量曲线
流速
正常 阻塞 限制 混合
RV
容量
TLC
32
2017/10/29
用力程度对流速容量曲线的影响
流速
呼气
TLC
RV
容量
吸气
33
2017/10/29
弥散功能测定 (肺换气功能测定)
34
2017/10/29
35
2017/10/29
影响肺弥散功能的因素:
1:呼吸肌功能; 2:胸廓与肺的舒缩功能; 3:呼吸道的通畅程度。
呼吸肌功能不全引起的通气功能障碍可称 为通气泵功能障碍,胸廓与肺扩张受限所 致通气障碍为限制性通气障碍,气道阻塞 引起的通气障碍称为阻塞性通气障碍.
11
2017/10/29
常用肺通气功能测定主要内容:
VC(肺活量)、 FRC (功能残气量) RV(残气容 积 ) FVC ( 用 力 肺 活 量 ) 、 FEV1 、 FEV1/FVC、MMEF(最大呼气中段流量) V-V(流量-容积曲线)、MVV(最大通气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