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妇产科护理学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教学学时:72课程学分: 4适用专业:三年制护理参考教材:1.《妇产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年02月(主编:夏海鸥)2.《妇产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年11月(主编:郑修霞)3.《妇产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年02月(主编:乐杰)一、课程性质《妇产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诊断并处理女性对现存和潜在健康问题的反应,为妇女健康提供服务的重要课程,是护士执业考证的重要项目之一,是用人单位选拔人才及护士晋升职称的重要考试内容。
妇产科护理学课程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职业技能目标、素质养成目标,三位一体,相互支撑: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护理程序,对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妇女进行整体护理,对各个体、家庭、社区开展保健服务,指导计划生育。
2.职业技能目标: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操作动手能力,掌握妇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防治原则、护理原理及指导病人进行自我护理。
3.素质养成目标:运用沟通技巧对孕产妇进行健康教育,护生具有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养成正确的护理行为意识。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三、教学内容要点:项目一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第一节女性生殖系统解剖教学学时数:2一、教学目的及要求:1.了解外生殖器的结构及特点。
2.理解内生殖器的邻近器官的解剖位置及与内生殖器的关系;会阴的结构、特点。
3.掌握内生殖器的结构与功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内生殖器的结构与功能。
(二)教学难点:1.内生殖器的邻近器官的解剖位置及与内生殖器的关系;会阴的结构、特点。
三、主要教学内容(一)主要内容1.外生殖器;定义、特点;2.内生殖器;结构、特点;3.邻近器官;结构、功能;4.血管、淋巴及神经;功能;5.骨盆;结构、特点。
四、考核知识、技能点1.内生殖器的结构。
2.内生殖器的功能。
第二节女性生殖系统生理教学学时数:2一、教学目的及要求:1.了解妇女一生中各阶段的生理特点;阴道及宫颈的周期性变化。
2.理解卵巢与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月经的临床表现。
3.掌握雌激素、孕激素的生理功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雌激素、孕激素的生理功能。
(二)教学难点:1.卵巢与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月经的临床表现。
三、主要教学内容(一)主要内容1.妇女一生各阶段的生理特点;2.月经及月经的临床表现;3.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及功能;4.子宫内膜及其他生殖器官的周期性变化;5.月经周期的调节。
四、考核知识、技能点1.雌激素的生理功能。
2.孕激素的生理功能。
项目二妊娠期妇女的护理第一节妊娠发生教学学时数:2一、教学目的及要求:1.了解着床的概念、时间、条件。
2.理解胎儿的发育特征,胎膜、脐带、羊水的形成与功能。
3.掌握胎盘的组织结构与功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胎盘的组织结构与功能。
(二)教学难点:1.胎儿的发育特征,胎膜、脐带、羊水的形成与功能。
三、主要教学内容(一)主要内容1.受精及受精卵发育、输送与着床;2.胎儿附属物的形成与功能。
四、考核知识、技能点1.胎盘的组织结构。
2.胎盘的功能。
第二节胚胎、胎儿的发育及生理特点教学学时数:2一、教学目的及要求:1.了解新生儿血液循环的特点。
2.理解胚胎及胎儿发育的特征。
3.掌握胎儿血液循环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胎儿血液循环的特点。
(二)教学难点:1.胚胎及胎儿发育的特征。
三、主要教学内容(一)主要内容1.胚胎及胎儿发育的特征;2.胎儿的生理特点。
四、考核知识、技能点1.胎儿血液循环的特点。
第三节孕妇的身心变化教学学时数:2一、教学目的及要求:1.了解妊娠期母体呼吸、消化、泌尿系统的生理变化。
2.理解妊娠期母体乳房、血液循环系统的生理变化、心理社会变化。
3.掌握妊娠期母体生殖系统的生理变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妊娠期母体生殖系统的生理变化。
(二)教学难点:1.妊娠期母体乳房、血液循环系统的生理变化、心理社会变化。
三、主要教学内容(一)主要内容1.生理变化;2.心理社会变化。
四、考核知识、技能点1.妊娠期母体生殖系统的生理变化。
第四节妊娠诊断教学学时数:1一、教学目的及要求:1.了解早孕反应、黑加征的概念。
2.理解妊娠的分期。
3.掌握妊娠各期的概念及诊断;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的概念及判断。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妊娠各期的概念及诊断;2.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的概念及判断。
(二)教学难点:1.妊娠的分期。
三、主要教学内容(一)主要内容1.早期妊娠的诊断;2.中晚期妊娠的诊断;3.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
四、考核知识、技能点1.妊娠各期的概念及诊断;2.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的概念及判断。
第五节妊娠期护理管理教学学时数:1一、教学目的及要求:1.了解产前检查的目的。
2.理解围生期的概念、产前检查的时间。
3.掌握预产期的推算,产科腹部检查,骨盆测量,妊娠期的护理措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预产期的推算,产科腹部检查;2.骨盆测量,妊娠期的护理措施。
(二)教学难点:1.围生期的概念、产前检查的时间。
三、主要教学内容(一)主要内容1.护理评估;2.护理诊断;3.护理措施。
(二)实践教学内容:子宫底高度和腹围的测量、四部触诊。
1.实践目的及要求:通过训练要掌握确认胎儿大小是否与孕周相符的方法。
2.实践条件要求:护士着装整齐,态度认真,洗手戴口罩;患者体位舒适、情绪稳定,愿意合作。
3.师资要求: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并有高校教师资格;熟悉妇产科护理工作内容及护理技能培训要求;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人际沟通能力。
4.实践教学设备、场地要求:具备妇产科医疗及护理的实践临床要求;妇科检查床、皮尺、骨盆外测量仪,模拟人;场地光线充足,可以容纳60个人的实训场地。
5.其他注意事项:子宫底高度和腹围的测量以厘米为单位,皮尺应紧贴腹部。
四、考核知识、技能点1.预产期的推算,产科腹部检查;2.骨盆测量,妊娠期的护理措施。
项目三分娩期妇女的护理第一节决定分娩的因素教学学时数:1一、教学目的及要求:1.了解骨盆各平面及径线。
2.理解决定分娩的因素。
3.掌握正常子宫收缩力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正常子宫收缩力的特点。
(二)教学难点:1.决定分娩的因素。
三、主要教学内容(一)主要内容1.产力;2.产道;3.胎儿;4.精神心理因素。
四、考核知识、技能点1.正常子宫收缩力的特点。
第二节枕先露分娩机制教学学时数:1一、教学目的及要求:1.了解分娩机制。
2.理解分娩机制的概念。
3.掌握枕左前位的分娩机制。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枕左前位的分娩机制。
(二)教学难点:1.分娩机制的概念三、主要教学内容(一)主要内容1.衔接;2.下降;3.俯屈;4.内旋转;5.仰伸;6.复位及外旋转;7.胎儿娩出。
(二)实践教学内容:枕左前位的分娩机制。
1.实践目的及要求:通过训练要熟练操作胎儿经过个骨盆平面而进行转动的过程。
2.实践条件要求:女性骨盆模型、胎儿模型、分娩机转模型3.师资要求: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并有高校教师资格;熟悉妇产科护理工作内容及护理技能培训要求;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人际沟通能力。
4.实践教学设备、场地要求:具备妇产科医疗及护理的实践临床要求;女性骨盆模型、胎儿模型、分娩机转模型,场地光线充足,可以容纳60个人的实训场地;5.其他注意事项:分组练习,按要求完成实训手册。
四、考核知识、技能点1.枕左前位的分娩机制。
第三节先兆临产及临产诊断教学学时数:1一、教学目的及要求:1.了解临产的诊断。
2.理解先兆临产。
3.掌握总产程及产程分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总产程及产程分期。
(二)教学难点:1.先兆临产。
三、主要教学内容(一)主要内容1.先兆临产;2.临产的诊断;3.总产程及产程的分期。
四、考核知识、技能点1.总产程及产程分期。
第四节分娩期护理管理教学学时数:3一、教学目的及要求:1.了解接产的步骤2.理解新生儿Apgar评分标准及方法。
3.掌握分娩期妇女各产程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分娩期妇女各产程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
(二)教学难点:1.新生儿Apgar评分标准及方法。
三、主要教学内容(一)主要内容1.第一产程妇女的护理;2.第二产程妇女的护理;3.第三产程妇女的护理。
四、考核知识、技能点1.分娩期妇女各产程的护理评估;2.分娩期妇女各产程的护理措施。
项目四产褥期母婴的护理第一节产褥期妇女的身心变化教学学时数:1一、教学目的及要求:1.了解产褥期妇女的心理调适。
2.理解产褥期妇女的心理变化。
3.掌握产褥期母体的生理变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产褥期母体的生理变化。
(二)教学难点:1.产褥期妇女的心理变化。
三、主要教学内容(一)主要内容1.产褥期母体的生理变化;2.产褥期母体的心理变化。
四、考核知识、技能点1.产褥期母体的生理变化。
第二节产褥期临产表现及护理管理教学学时数:1一、教学目的及要求:1.了解母乳喂养的优点。
2.理解产褥期妇女的护理管理。
3.掌握产褥期的临床表现。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产褥期的临床表现。
(二)教学难点:1.产褥期妇女的护理管理。
三、主要教学内容(一)主要内容1.临床表现;2.护理。
四、考核知识、技能点1.产褥期的临床表现。
第三节新生儿身心特点(自学)第四节新生儿护理管理(自学)项目五高危妊娠的管理第一节概述教学学时数:1一、教学目的及要求:1.了解导致高危妊娠的社会经济及个人因素。
2.理解高危妊娠的定义。
3.掌握导致高危妊娠的疾病因素。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导致高危妊娠的疾病因素。
(二)教学难点:1.高危妊娠的定义。
三、主要教学内容(一)主要内容1.定义;2.范畴。
四、考核知识、技能点1.导致高危妊娠的疾病因素。
第二节高危妊娠妇女的管理教学学时数:2一、教学目的及要求:1.了解高危评分标准。
2.理解高危妊娠的处理。
3.掌握高危妊娠的筛查及监护措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高危妊娠的筛查及监护措施。
(二)教学难点:1.高危妊娠的处理。
三、主要教学内容(一)主要内容1.高危妊娠筛查;2.高危妊娠监护;3.高危妊娠的处理。
四、考核知识、技能点1.高危妊娠的筛查及监护措施。
第三节高危妊娠妇女的护理教学学时数:1一、教学目的及要求:1.了解高危妊娠妇女的护理评估。
2.理解高危妊娠妇女的护理诊断及护理目标。
3.掌握高危妊娠妇女的护理措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高危妊娠妇女的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