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交通运输的概念交通是运输和邮电的总称。
运输是人和物借助交通工具的载运,产生有目的的空间位移。
邮电则是邮政和电信的总称,邮政是信件和包裹的传递,电信是语言、符号和图象的传输。
这是广义的交通概念。
2、一体化交通运输(Integrated transportation)是指交通运输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进一步融合。
包括:1.运输方式内部及运输方式之间的一体化;2. 运输与能源环境的一体化;3.运输与土地利用规划的一体化;4.运输与国家、社会安全的一体化;5.运输与教育、健康和财富创造政策的一体化。
3、现代交通运输系统的结构现代交通运输系统是由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构成的立体化综合系统。
运载工具亦称活动设备,是运输对象(旅客和货物)的承载体和形成动态交通流的基本单元。
运输线路是运载工具的载体,为提高运载工具的通达性,运输线路一般呈网状布局,线路之间的交叉点形成所谓交通结点,而在大城市和区域经济中心,各种运输方式的结合部,多形成所谓交通枢纽。
以运输线路和交通枢纽为主体,构成运输的固定设备。
运输经营管理系统则是为保证交通工具和运输通道相互配合、安全有效运行而设置的管理系统,不仅要对交通流实行及时正确的动态监测、疏导、调整和控制,而且要经济合理地整合运输资源,科学有效地组织运输生产过程,保证高质量和高水平的运输服务。
4、现代交通运输系统的功能可以概括为:实现人流、物流的经济有序的流动,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多样化的运输需求,促进人类的活动空间和经济空间的形成和拓展。
实现人流、物流的经济有序的流动,是交通运输系统微观层次的基本功能。
不断地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所提出的多样化运输需求,是交通运输系统宏观层次的基本功能。
促进人类的活动空间和经济空间的形成和拓展的功能,则是从交通运输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角度审视交通运输系统历史作用的概括。
5、现代交通运输系统的特征从社会特征看,生产过程的运输是社会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流通过程的运输则是社会流通领域的专业化运输。
从技术特征看,交通运输系统的运行鲜明地呈现出人流、物流、交通流和信息流四位一体的特征,交通通道和运载工具的相互作用,不可分离,固定设备、活动设备和运输组织三者综合形成运输能力。
从市场特征看,是运输企业、用户、中介机构(运输代理)和政府之间的相互作用,运输企业提供运输服务,组织并实现运输过程;用户提出运输需求,通过需求的变化影响运输企业的生产组织和资源配置;运输代理是用户与运输企业的联系媒介,通过运输代理,实现用户对运输方式的合理选择,不仅获得高效方便的服务而且降低了流通成本;政府则是运输市场的监督者与管理者。
从产品特征看,运输产品是人和物的空间位移,以吨公里和人公里计量。
从运输过程开始到结束,运输对象(人和物)的基本属性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其空间位置。
运输产品边生产、边消费,既不能存储,也不能调拨。
运输生产组织和运输市场营销过程同步进行,是运输业区别于其它产业的鲜明特点。
6、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支持作用运输设备和运载工具的发展,直接表现为运输供给能力的增长和运输服务水平的提高,依赖于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支持。
现代科技进步,突出表现在高速、重载、安全、信息和复杂系统规划管理最优化五个技术领域对交通运输技术进步的支持。
7、中国2020年中长期交通科技发展纲要一个重点领域:建立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三个优先主题:1.交通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2.交通安全;3.缓解城市交通拥挤。
8、运输组织是在运输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关于运输资源进行科学、经济、合理配置和利用的理论和技术。
运输组织属于企业生产组织和管理的范畴,是从系统整体优化的目标出发,以生产过程的组织管理的最优化,实现资源投入的最小化和产品利润的最大化。
交通运输组织与管理是研究交通工具在运输网络上的流动,实现人和物的迅速、安全、经济、方便和准时运输,创造空间效用和时间效用的科学,是现代交通运输组织管理理论和科学。
属于技术科学的范畴,又具有非常浓厚的应用技术基础的色彩。
9、运输过程的基本情况交通运输的基本功能:实现人和物的有目的的空间位移。
运输活动的本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种经济行为。
现代社会的运输活动:主要由提供运输服务的专门的运输企业完成。
10、旅客运输与货物运输的区别:旅客运输的运输对象是人,在运输过程中接受运输服务过程有一定的自主性,因此运输组织过程需要旅客的参与和配合;货物运输过程中,货物的仓储、装卸和中转、货物运输载体的各种作业和运动,要由相关运输企业的生产活动来完成,需要运输企业对货物运输及其技术作业过程进行一系列严密、科学、有效的组织管理。
11、运输企业旅客运输组织工作:(1)市场调查:旅客运输市场调查和旅客运输需求预测分析;了解不同旅客群体(客流)的数量、流向、流程、流时、旅行服务需求及其变化,分析各种运输方式的市场占有率;(2)产品开发: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有竞争力的、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多样化旅客运输产品和运输服务;如各运输线路和方向的、不同行程的铁路列车、飞行航班、公路班车等;(3)制定计划:合理运用运输技术设备、能源和人力资源;(4)提供服务:方便的客票预订和发售服务;良好的候车(船、机)环境和旅客乘降服务;安全、快速、舒适的运载工具;旅行途中优质规范的餐饮、卫生和文娱服务,信息服务、各种延伸服务,旅客投诉和理赔服务。
12、货物运输生产三大作业:发到作业、中转作业和运行作业。
13、货运企业的运输组织工作(1)市场调查和需求预测(2)产品开发(3)组织货源货流,制定计划(4)提供信息服务和延伸服务14、“响应需求运输”和“零库存系统”两者从不同角度指明货物运输应当完全响应需求的动态变化,提供柔性的服务,使运输供给利用与运输需求保持高度的跟随性,实现适时生产和适时运输这是运输业纳入社会物流及其管理体系后,对运输组织创新和变革提出的新要求。
15、交通运输流组织的主要任务:(1)管理、调节和控制交通运输需求(2)调节控制运载工具的运行速度(3)规范运载工具的运行路径(4)调整及控制运载工具运行顺序(5)组织交通运输场站作业过程(6)编制公共交通运输服务时刻表保证:交通运输安全、效率、秩序16、运输组织化的概念运输组织化是指运输系统对运输流的调节、控制和管理的规模范围和质量水平。
(1)组织化程度高的交通运输方式航空和铁路,交通流基本上是有组织和受控的。
(2)组织化程度较低的交通运输方式公路和城市道路,交通流量生成和分布的随机性十分明显。
(3)不同交通运输方式,其交通运输流组织的重点、方法、手段和难度各不相同。
17、运输流程再造运用信息社会下的业务流程再造(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BPR)理念,为有效地改善运输系统的绩效,对现有运输流程的重新分析、设计和改造。
18、传统组织与流程再造不同点?运输组织部门:按运输环节分别设置;流程再造:整个运输过程;运输组织上:按运输环节分别组织;流程再造:总体组织、平行进行;组织要求上:按运输业运营效率;流程再造:按需求方的要求;信息传递:在运输环节中传递;流程再造:一次获取、统筹规划;19、运输市场结构及特征(一)运输市场的结构运输市场结构是具有多重含义、多个侧面、多重规定的经济范畴,它包括空间结构、技术结构等不同内容。
运输市场的空间结构特性决定不同区域运输供给与运输需求的特征以及其相互关系。
由于运输生产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依据地理或经济区域划分运输市场,易于观察和分析运输市场的空间结构特征。
(二)运输市场的特征运输市场是以商品交换为主要内容的经济联系形式,它是运输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相互联接的桥梁和纽带,具有一般商品市场所具有的特征和属性。
由于运输业本身的特点,决定了运输市场具有一些与其他市场不同的特征。
1.运输市场具有较强的空间性和时间性2.运输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3.运输市场上出售的是非实物性产品4.运输市场上存在较多的联合产品(共同产品)5.个别市场的进入有一定的困难20、运输管制概述经济管制:政府基于社会公众利益或国家经济发展政策的需要,对某一产业的企业行为所制定的规范以及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干预。
受管制的产业有公用事业和运输业。
运输管制:政府对运输行业的企业行为所制定的规定性,一般包括行业进入和退出管制、费率管制和安全管制等内容。
21、)运输管制的必要性1.公用运输业固定成本比例很高,趋向于大规模的组织与经营,容易造成独占的现象。
2.运输业具有许多外部成本(如拥挤和污染)及外部利益(如运输所导致的土地使用的增值),难以在市场体系中恰当反映。
3.运输服务具有部分(准)公共物品的特性。
4.除了效率以外,政府还有国家安全及公众福利的考虑。
5.运输产品多为劳务且不能存储,产品具有共同性且需要持续供应,而消费者的需求则有显著的波动。
22、运输管制的目的是促进运输部门之间整体发展,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避免不公平的差别待遇,以及避免不合理优惠或毁灭性的竞争行为,以达到维护公众利益与安全的目的。
23、运输管制的措施大致可以分为五种类型:1.报酬率管制:合理报酬率的限制下追求其利润的最大化2.营运比管制:总收入与运营费用的差额设定一合理比率3.价格管制:确定价格上限或价格下限4.数量管制:限制企业数量和运营规模5.服务品质管制:确定应达到的服务标准24、国家运输政策运输政策是以国家社会利用为前提,根据当前环境需要制定的具有前瞻性、开创性、规范性和整体性的与运输有关的政策。
运输政策是制定与运输有关法规的主要依据,是运输部门营运的最高指导原则。
因此,要探讨国家的运输管制法规,必须先了解该国的运输政策。
由于我国的铁路、公路民航、水运和管道运输不归属同一个政府部门管理,因此在运输立法的表现上并未在同一部法律中体现。
对于各种运输方式,其政策法规相应的体现在专门的法律之中,例如《铁路法》对铁路,而《航空法》则对民用航空发展管理政策给予阐述。
25、目前,我国运输管制的内容主要包括加入和退出管制、费率管制、服务水准管制、补贴等。
运输补贴我国运输补贴分为中央财政补贴和地方财政补贴两级。
中央财政补贴主要用于铁路和管道,补贴方式主要是差额式补贴,即由中央财政拨款弥补运输企业运营亏损。
前几年,我国铁路就采取此种补贴方式。
地方财政补贴主要用于补贴城市公共交通,对城市公共交通运输企业包括地铁、公共汽车等进行补贴,补贴方式主要是差额式补贴。
26、)我国的交通运输法规我国的交通法分为法律、法规和规章三个层次,包括国务院已发布的有关的行政法规和各交通运输主管机关制定的行政规章。
如《海上交通安全法、《铁路法》、《海商法》、《民用航空法》、《公路管理条例》、《汽车旅客运输规则》、《汽车货物运输规则》、《航道管理条例》、《水路运输管理条例》、《危险货物运输规则》、《石油、天然气管道条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