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础心理学 第四章(1)

基础心理学 第四章(1)

(一)大小恒常性
(二)亮度恒常性
(三)形状恒常性
(四)颜色恒常性
第六节观察
一、观察的含义
(一)什么是观察
(二)观察的特征
1.观察的目的性
2.观察的客观性
3.观察的精细性
4.观察的敏捷性
二观察力的培养
(一)帮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
(二)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
(三)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四)指导学生做好观察总结
第二,在空间上接近、连续,形状上相似的客观刺激物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
第三,在相对静止的背景上运动着的客观事物,容易成为知觉对象。
第四,客观事物维度变化多的刺激,容易被人知觉为对象。
(二)知觉者的主观因素
知觉者的需要与动机、愿望与要求、目的、任务、兴趣、爱好、已有知识经验等,都是把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重要主观条件。
•说明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的相对应关系
•对人的心理活动内容的量的说明
一、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一)什么是感受性
感受性是指人的感受器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阈限是刺激强度的界限或临界值,感觉阈限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者是刺激变化的强度,或者是引起感觉的刺激强度变化所需量的临界值。
二、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整体性是指根据自己的知识与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不同属性、不同部分的刺激信息作为整体反映的过程。在知觉时,把过去的知识经验参与其中,大脑在对来自各感官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时,就会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刺激物中缺失的部分加以主观上的整合与补充,把客观事物知觉为整体,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特征以及各种属性,对个体整体知觉的作用并不一样,特别是客观事物中的关键性成分,对知觉的整体性起决定性作用。
•第一个感觉剥夺实验是由加拿大吉尔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赫布和贝克斯顿等人于1954年进行的。
(二)感觉的特点
第一,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直接面对的客观事物,而不是过去的或间接的事物
第二,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的整体
第三,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二、知觉的涵义
(一)什么是知觉
1.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教学难点:知觉的基本特性
教学方法
讲授法、自学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感觉和知觉的概述
一、感觉的涵义
(一)什么是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通过感觉才可以进行复杂的知觉、记忆和思维等活动,从而更好地反映客观事物。
•感觉是维持人的正常心理活动的重要保障,如果把感觉剥夺,就会使人的思维过程发生混乱,导致注意力不能集中,甚至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
2.差别感觉阈限与差别感受性
刚刚能够引起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叫做差别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是指刚刚能够觉察出同类刺激之间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差别感觉阈限与差别感受性之间成反比关系:人的差别感觉阈限越大,差别感受性越小,差别感觉阈限越小,差别感受性越高。不同的感觉,具有不同的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
作业设计:如何运用感知觉规律教学
第三节感觉现象
一、感觉适应
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适应可以使感受性提高,也可以使感受性降低。视觉适应是最常见的感觉适应现象,视觉适应包括明适应和暗适应:暗适应是视觉分析器在弱光刺激下感受性提高的过程,明适应是视觉感受器在强光刺激其感受性降低的过程。
二、感觉对比
感觉对比是指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对比包括: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二)什么是感觉阈限
1.感觉阈限
感觉阈限是测量人的感觉系统感受性大小的指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刺激量的大小来表示的感觉阈限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两类。
(1)绝对感觉阈限与绝对感受性
绝对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绝对感受性是指刚刚能够觉察出最小刺激量(强度)的能力。绝对感觉阈限与绝对感受性之间成反比关系。
(二)依据知觉对象的不同,可以把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空间知觉是人对客观事物三维空间特性的反映,它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和方位知觉等
时间知觉是人对客观事物或现象的延续性(时间长短)、顺序性(先后)和周期性的反映
运动知觉是人对物体在空间位置移动的反映
第二节感觉的测量
•感觉测量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二、感觉阈限测量
传统心理物理学对感觉阈限的测量方法:极限法、平均差误法、恒定刺激法、信号检测论。
(一)极限法
是直接测量感觉阈限的基本方法
(二)平均差误法
用来测定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
(三)恒定刺激法
可以用于测定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
(四)信号检测论
用于测试人对刺激信息的辨别能力,它能够将被试反应的主观因素与感受性两者区分开
2.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对感觉信息整合后的反映
(二)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既相同又相异的心理活动过程
相同点:都是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的反映
存在的区别:
(1)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则反映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
(2)感觉是最简单的认知活动,知觉则是高于感觉的认知活动。感觉是单个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
(3)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总是在感觉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
三、感觉的分类
可以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一)外部感觉
1.视觉
2.听觉
3.嗅觉
4.味觉
5.肤觉
(二)内部感觉
1.运动觉
2.平衡觉
3.机体觉
五、知觉的分类
(一)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对知觉进行不同的分类,依据知觉活动时感受器的不同,将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和味知觉等。
授课教案设计(4)
课程名称
基础心理学
计划学时
4学时
教学单元
第四讲感觉和知觉
教学章节
第一节感觉和知觉概述
第二节感觉的测量
第三节感觉现象
第四节知觉的组织
第五节知觉的基本特性
教学要求
了解并掌握感知觉的概念,感知觉的基本规律及其在教学中的一般应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感知觉的基本规律及其在教学中的一般应用。
三、知觉的理解性
在知觉过程中,个体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其确定意义的过程。
知觉的理解性与个体的知识经验、实践经历、言语指导、兴趣爱好有关。对同一事物表现出不同的知觉结果识经验的参与,知觉并不因知觉条件,如距离、角度、光亮等的变化而改变,仍保持相对稳定不变的特征
第五节知觉的基本特征
一、知觉的选择性
迅速地从背景中选择出知觉对象的过程。知觉中的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的,它们可以互相转换,把刺激物从背景中区分出来成为知觉对象,既与客观事物本身的特点有关,也与个体的主观因素有关。
(一)客观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第一,客观刺激物的强度大、对比明显,容易成为个体的知觉对象。
(一)同时对比
不同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产生同时对比现象。
(二)继时对比
当不同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产生的对比现象。
第四节知觉的组织
由感觉到知觉的选择处理过程,称为知觉的组织。最主要的四种知觉组织原则是相似、接近、闭合和连续原则。
(一)相似原则
(二)接近原则
(三)闭合原则
(四)连续原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