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基础心理学
第一节绪论
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一、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的定义: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进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基础心理学的任务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二、基础心理学的内容
●基础心理学内容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第二单元人的心理的本质
一、心理是有脑的机能:心理是脑的机能,也就是说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现象是脑活动的结果。
●心理现象是动物适应环境随着神经系统的产生而出现的。
动物心理进展:单细胞动物(变形虫)有感应性,没有心
理现象。
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客观外界事物作用于人体感觉器官,通过大脑的活动将客观外界事物变成映像,从而产生了人的心理,因此,心理
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大脑活动的物质产品,是一种主观映像。
这种主观映像可以是事物的形象,概念,体验,是主观的,而不是物质的。
心理是社会的产物,是能动的反映,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
因此可通过观察和分析人的行为活动,客观地研究人的心理。
心理现象既是脑的机能,又受社会的制约,是自然和社会相结合的产物,心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叫边缘学科。
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简史
一、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科学心理学诞生标志: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同期研究结果
有1840年德国生理学家韦伯定律(差别感觉阈限);1860年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的费希纳定律(开创心理物理学研究领域);艾宾浩斯开创了记忆的实验研究。
二、学派纷争:
三、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
第四单元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和方法
一、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心理现象是一种主观现象,所以对于心理学的研究来说,特别强调客观性原则是必要的,不
能对心理现象进行主观的猜测,而忽视去寻找它的客观证据,以臆测代替事实。
)
2、辩证进展的原则(动物从没有心理到有心理,再从低级发展到高级,直到出现人的意识,这是心理现象的
种族发展;人从出生,历经幼儿期,学龄期,青年期,中年期,最后到老年期,人的心理也有一个发生,发展
和成熟、衰老的过程。
)
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二、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
1、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系统观察人的行为和活动,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
的方法。
2、调查法:口头(访谈法)或书面(问卷法)
3、个案法(个案历技术):对某一被试者所做的多方面的深入详细研究,包括他的历史资料、作业成绩、测验
结果、以及别人对他的评价等,目的:发现导致某种心理和行为的原因。
强调个体间差异。
4、实验法:主试者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观察被试者的行为或活动,探索客观条件和人的心理活动之间因果联
系。
自变量:用来引起被试者心理行为或行为变化的条件(刺激变量)。
因变量:由自变量引起的被试者心理和
行为的变化。
额外变量:如:年龄,性别,知识经验,个性特点,环境条件等。
可通过消除和操纵控制额外变量。
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第一单元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
一、神经元及其功能:
●神经系统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脊髓和脑)和外周(周围)神经系统
●神经元分为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联络神经元)。
神经元是神经系
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白色)三个部分组成,刺激传导顺序:树突,细胞体,轴突,突触,下一个神经元。
二三四、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五、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
大脑两半球的解剖结构基本上是对称的,但其功能又是不对称的,这种功能的不对称性叫“单侧化”。
●右利手的人左半球言语功能、概念形成、逻辑推理、数学运算占优势,右半球占优势的功能是不需要语言参与的空
间知觉和形象思维活动,如音、美、情绪表达和识别不等。
●布洛卡区:运动型失语症,1860年法国布洛卡发觉了右利手的人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把主管言语表达的区域叫
做布洛卡区
●割裂脑实验:20世纪60年代美国罗杰斯佩里做了割裂脑实验,切断连接左右两个半球的神经纤维束—胼胝体。
实验证明,对于右利手的人来说,他的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右半球空间知觉和形象思维功能占优势。
第二单元内分泌系统与心理
内分泌系统由垂体腺、肾上腺、甲状腺、胸腺、胰腺、性腺等组成,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各腺体之间又有互相支配的关系。
●垂体腺:受丘脑控制,由垂体前叶和后叶组成。
前叶直接影响生长的速度和生长持续的时间。
后叶控制着泌尿,血
压,并影响分娩和乳汁的分泌。
●肾上腺:位于肾脏的上部,由肾上腺皮质和肾上腺髓质两个腺体组成。
受垂体腺调节,对生理平衡有重量影响,人
的情绪行为也和肾上腺有直接关系。
●甲状腺:位于气管下端的两侧,分泌甲状腺素,其功能是促进机体的代谢,增进发育。
亢进:多吃瘦,敏感、紧张、
兴奋;不足:萎靡,记忆力减退,疲劳;表现为呆小症;
●性腺:第二性征的发育
第三单元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射学说
第三节感觉、知觉
第一单元感觉概述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按刺激来源于身体的外部还内部分外部感觉和
内部感觉。
●外部感觉:由身体外部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引起的。
包括视、听、嗅、味和皮肤感受(触觉、温觉、冷觉和痛觉)●内部感觉:由身体内部刺激引起的,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
(内脏感受,饿、胀、渴、窒息、便意、性和
疼痛等感受)。
第二单元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刺激:是指客观事物对感觉器官所发生的作用。
发生作用的物体叫刺激物。
●适宜刺激:一种刺激能引起某一感觉器官最敏锐的感觉,这种刺激就是这种感受器官的适宜刺激,其他刺激对这种
感觉器官来说就是非适宜刺激。
如光对于视觉器官来说是适宜刺激,对于听觉器官来说则是非适宜刺激。
第三单元各种感觉
第四单元感觉现象
第五单元知觉概述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受器官的客观物体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知觉的基本特性:
1.整体性—把物体的各部分和各种属性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
(把图形中缺少的线条补上,辩认图形)
2.选择性—选为知觉内容的事物称为对象,衬托对象的事物称为背景。
对象知觉的格外清晰,而背景则知觉
的比较模糊。
(是酒杯还是人脸)
3.恒常性—当条件发生变化,而知觉的映像却保持相对稳定不变的知觉特性。
包括大小、形状、颜色、明度、
形状、运动等。
恒常性是有条件限度的。
4.理解性—在知觉外界物体时,人们用过去的经验对其加以解释,并用词把它揭示出来的特性。
会看看门道,
不会看喧闹。
第六单元知觉的种类
第四节记忆
第五节思维、言语及想像
第六节意识与注意
第七节需要与动机
第八节情绪、情感和意志
第九节能力和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