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史一轮复习: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通史一轮复习: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统一货币
齐 楚燕韩赵魏秦

圆形方孔钱
作用:便于商品的流通,给等价交换提供了 基础,为秦朝的稳固统一提供了经济基础
统一文字:
以秦国的小篆为统一文字,后又出现了更为
简便的隶书。对贯彻法令、传播文化起了重大作用, 文字的统一,成为维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步的一 条生动鲜明的脉络。
齐 楚燕韩赵魏秦

驰道
b、北击匈奴,内地移民戍守垦荒,修筑万里长城 抵御匈奴。
c、打通西南夷(云、贵、川),设置行政机构,促 进西南地区与中原地区的交流。
(2)采取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车同轨、修驰道,开 凿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加强南北 交通)
辽东
全长一万多公里
临洮
(四)政治制度--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建立
秦律主要内容是保护封建基础,维 护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 经济制度;维护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政治 压迫,镇压农民的反抗活动;保护官府 和私人占有 奴隶;保护官僚地主特权 的诉讼制度和监狱管理制度。秦律中的 刑罚有:1、 死刑,主要有弃市和磔。 2、 肉刑,有斩足、宫、劓、黥等肢体 刑。3、徒刑,将犯人拘禁起来,并使 服苦役。4、迁刑,即将犯人流放边地。 5、 笞刑,即鞭笞之刑。6、赀罚,让 罪人向官府交纳财物或提供劳役以达到 惩罚的目的。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其发 展过程中会产生哪两对矛盾?
中央


地方



君权
相权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中央集权制的主要内容
①建立皇帝制度: 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 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皇位世袭
②建立中央官制: 三公九卿制
③建立地方机构: 废分封,置郡县
皇帝制度的确立
➢皇帝独尊: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中央机构 三公九卿 郡 郡守
县 县令或县长
职责?
乡 三老、有秩、啬夫、游徼
里 里正
(3) 地方机构——郡县制
春秋已有,战国广泛设置
秦设三十六郡,每郡有守(相当于省长)、尉(相当
于防区司令)和监(相当于监察专员)各一。郡下辖县; 县以下设乡、里和亭。郡(守)与县(令),由皇帝直
接任命。唐代柳宗元写有政论文章《封建论》,认为 中国分封制是百害而无一利,并阐发了郡县制的 优越性。
五尺道从蜀南今四川宜宾、朱提(今云南昭通)到滇池, 由于道路宽仅五尺,故史称“五尺道”。这条道路尽管狭 窄,却和秦始皇在全国其他地区兴修的宽达五十步的“驰 道”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是云南与蜀的重要商道。
(三)秦初步巩固统一的措施
(1)初步奠定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 本疆域
a、南征百越,设立桂林、南海、象郡。
与中央关系
诸侯国相对独立于中央政 中央政府下的地方行政机构, 府之外,虽拓展周朝疆域,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 但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家统一。
共同点
①都是为了巩固统治 。 ②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③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都起了积极作用。
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细密、严苛。
本质:从云梦秦简可知,秦律是地主阶级意志的集中 体现,是秦始皇统治全国的有力武器。
直道
五尺道
驰道是以国都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东)为中心,通向全国各 个重要地区,尤其是六国的古都,这是为了打击没落奴隶 主贵族的复辟活动。
直道和驰道不同,它只有一条,是由云阳县的甘泉山通到 九原郡。云阳县在今陕西淳化县北,距咸阳不远;九原郡 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西,正在阴山山脉的南麓,南北 遥遥相对,所以称为直道。直道的修筑则是为了打击、阻 遏匈奴奴隶主贵族的向南侵扰。
皇帝
(牵制)
御史

大夫 (统率) 相
直 接 控
(统率) 制
诸卿
三公九卿制
太 (虚设) 尉
秦代三公九卿 秦朝中央官僚机构
制度的特色
的特点
❖“三权分立”
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
❖相互配合 心的中央行政制度。
❖互相牵制 ❖不得世袭
第二,充分体现“家天 下”的特点。 第三,官僚政治取代贵
族政治。
皇帝
●郡县制的推行
长 安
一)汉的政治制度 汉承秦制并有所发展 演变: 中央:三公九卿的变化及影响:
三公九卿 “内朝”即中朝、“外朝” 削弱了相权,强化了皇权
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 出现“王国问题”, 七国之乱 景帝削藩,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汉初诸侯王国地位远在汉郡之上。从大汉国来说,郡国是 相互独立的,互不统属,从诸侯国(辖区有郡的)内部 来说郡就属于国了
第二单元 秦汉时期
(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步发展时期, 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时期。
(关键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汉承秦制、 郡国并行制、刺史制度、内外朝制度、推恩令、察举制、统一度量 衡、田庄经济、盐铁官营、儒学正统)
时代特征: 政治方面: 1 )长期的统一,较为稳定。 2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巩固时期 3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初步形成 经济方面:
中央要给他们派傅、相等官,名为辅助,实为监视。但是皇帝又 怕傅相大臣与诸侯串通一气,共同糊弄皇帝,所以制定阿党法来 管理这帮人。所谓阿党,是指诸侯有罪,傅相不举报,则傅相有 罪,重至弃市。
附益法:诸侯也知道"朝里无人莫做官"的道理,往往贿赂 中央大臣,让他们在皇帝面前说几句好话,附益法就是针 对这个情况制定的。朝廷大臣交结诸侯,帮助其获得不正 当的利益,或者自己受贿,为附益,重者也至于弃市。 私出界罪:为了防止诸侯王互相沟通,重现吴楚七国联盟 之类的组织,干脆规定诸侯国王不经中央同意不得擅自离 开封地,违者降为侯爵。
但是它也造成了极端腐朽的封建专制,加强了对农 民的残酷剥削和对人民的精神束缚,桎枯了封建经 济的进一步发展,又对社会文化发展起着极大的阻 碍作用。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
三公为: 丞相:为百官之首,承受皇帝之命,辅助皇帝处理全 国政事 太尉: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吏;
御史大夫:其地位相当于副丞相,主要职责是管理图籍、奏 章,监察文武百官。
▪ 九卿:
▪ 奉常:掌管宗庙礼仪,地位很高,属九卿之首;
▪ 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 ▪ 卫尉:掌管宫门警卫; ▪ 太仆:掌管宫廷御马和国家马政; ▪ 廷尉:掌管司法审判; ▪ 典客: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务; ▪ 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务; ▪ 治粟内史:掌管租税钱谷和财政收支;
▪ 少府:掌管专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泽之税。
1原因: A政治:秦朝的统一、地主阶级的需要 B经济:封建自然经济需要强有力政权的维护。 C思想:法家理论。 D制度:对商鞅变法的继承和发展 E历史根源、地理环境
君主专制 决策方式 即君主个人的专断独裁,控制一切 军政大权。
2.内涵
地方管理方式 中央控制地方的军政财权,地方接
中央集权
受中央的管理。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极权制度形成和长期存在的 是:
一、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其形成是由封 建经济基础决定的。 1.中国封建经济的特点决定的。
(1)封建经济的脆弱性等,经不起自然灾害或社会动乱的冲击, 要维持生产正常运行,就必须依赖于国家集权对其生产等的保护。 (2)封建经济的分散性,使得封建地主有着极强的割据性。割据局 面一旦出现,必然引起社会的动乱,严重威胁封建政权基础的稳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 郡高于县,郡守、县令(县长)

巩固统一 颁布秦律、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统一文字;

的措施 修驰道、开灵渠、筑长城、移民等。
度 的 形 作用影响 成
影响
积极影响
①促进秦朝国力增强,初步奠定祖国 疆域,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以及中 华民族的形成;②有利于封建经济文 化的发展;③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 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左官律。所谓"左官",是在诸侯手下当官。在诸侯手下当官要受
诸多限制,比如不能住在首都,不能提升,诸侯犯罪跟着连坐等 等,把诸侯的手下往受气包方向培养。武帝在淮南王谋反之后作 出此规定,意在限制臣民擅自出仕诸侯,进而削弱诸侯的私人班 子,剪除其羽翼。
阿党法。诸侯不能自行聘任官员,倒也不能让他们当光杆司令,
景帝三年平定吴楚七国之乱以后,诸侯王国逐渐被削,诸 侯王特权被夺,王国地位降格,与郡同为一级行政区划。 汉王朝的地方行政区划遂行郡(国)县两级制,与秦代的 单一郡县制实质上没有什么差别。
知识拓展: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方法 推恩令。推恩令是主父偃(人名)向汉武帝提的建议,规定诸侯的
子弟除了嫡长子继承爵位之外,其他的儿子可以由中央出名义, 割诸侯的地盘封侯。中央出些名义毫发无损,诸侯可被切的七零 八落。力分则弱,从此丧失向中央挑战的实力。
国号为秦的政权。
(西周)
诸侯势力强大 “两制”渐渐
崩坏
(春秋)
分封制、宗法制
秦的统一
秦商鞅变法 成效最大
诸侯割据混战
封 建





(战国)
各国掀起
自上而下
变法运动
(一)秦灭六国,统一中国
秦王嬴政
想一想:秦国能灭六国、统一中国的条件有哪些?
秦朝统一的条件
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各地联系加强 ; 经过多年的战争,人民渴望统一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实力强大; 春秋战国时期大国兼并小国,实现了局部统一 各民族初步融合 秦朝正确的统一策略(秦始皇的雄才大略)
固。因而,必须要加强中央集权,以防止割据势力的膨胀。
2.封建地主阶级也需要强有力的政权以保护封建土地所
有制,镇压农民阶级的反抗,巩固本阶级的统治地位。
二、其思想根源:法家的“集权”理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