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路面施工技术交底

路面施工技术交底

路面施工技术交底PXDJ-001 编号技术交底记录02 工程名称萍乡大街(昌栗高速收费站,龙虎山大道)部位名称路面结构层工序名称道路工程施工单位中铁十六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交底日期 2015年 8月 1 日交底内容:一、路面工程施工说明及相关技术要求1、本工程车行道采用沥青砼路面,按标准轴载BZZ-100KN设计,设计年限15年。

6 2、机动车道设计年末累计标准轴载为5.9×10轴次,路面设计弯沉值为0.265mm。

3、本册设计道路西起昌栗高速收费站,东至龙虎山大道,道路中心线位定义为M线,对应桩号MK1+382,MK1+920.942,全长约2.45Km。

4、道路标准横断面宽度为60m,双向8车道,四块板形式,中间绿化分隔带宽10m,两侧机动车道宽各15m,两侧机非分隔绿化带各宽3m,两侧非机动车道各宽3.5m,两侧人行道各宽3.5m。

萍乡大街与楓生南大道立交砸道(A、B、C、D匝道)机动车道宽6.5,7.5m,楓生南大道临时便道机动车道宽18m。

具体路面材料铺筑宽度以现场测量放线为准。

5、机动车道路面结构为:4cm 细粒式沥青砼(AC-13C)(SBS改性)6cm 中粒式沥青砼(AC-20C)8cm 粗粒式沥青砼(AC-25C)1cm 下封层18cm 水泥稳定碎石(3.0,4.0MPa)18cm 水泥稳定碎石(2.0,3.0MPa)20cm 级配碎石6、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4cm 细粒式沥青砼(AC-13C)(SBS改性) 6cm 中粒式沥青砼(AC-20C)1cm 下封层20cm 水泥稳定碎石(2.0,3.0MPa)20cm 级配碎石17、人行道路面结构4cm 花岗岩人行道板2cm 1:3水泥砂浆15cm 水泥稳定碎石(2.0,3.0MPa)8、立交匝道路面结构4cm 细粒式沥青砼(AC-13C)(SBS改性) 6cm 中粒式沥青砼(AC-20C)8cm 粗粒式沥青砼(AC-25C)1cm 下封层18cm 水泥稳定碎石(3.0,4.0MPa)18cm 水泥稳定碎石(2.0,3.0MPa)20cm 级配碎石9、楓生南大道临时便道路面结构4cm 细粒式沥青砼(AC-13C)(SBS改性) 6cm 中粒式沥青砼(AC-20C)1cm 下封层15cm 水泥稳定碎石(3.0,4.0MPa)15cm 水泥稳定碎石(2.0,3.0MPa)20cm 级配碎石10、设计参数各结构层回弹模量及竣工验收代表弯沉值详见下表。

回弹模量代表弯沉回弹模量代表弯沉 1 路面结构层 2 路面结构层 (MPa) (0.01mm) (MPa) (0.01mm)AC-13C(SBS改性) 1400 25.02 AC-13C 1400 48.7AC-20C 1200 27.59 AC-20C 1200 57.320cm 水泥稳定碎石AC-25C 1000 31.85 1000 73.9 (2.0,3.0MPa) 机非18cm 水泥稳定碎石1500 38.37 20cm 级配碎石 1500 239.97 动机(3.0,4.0MPa) 车动18cm 水泥稳定碎石道车1200 81.02 土基 30MPa 294.7 (2.0,3.0MPa) 道 20cm 级配碎石 200 239.97土基 30MPa 294.711、路面结构层混合料组成成分沥青(基质沥青采用道路石油沥青A,70号;表面层AC-13C采用改性沥青,改性剂采用SBS;粘层和透层采用乳化沥青)、粗集料、细集料、矿粉等材料的各项指标必须满足规范及图纸设计要求。

12、水泥稳定碎石的碎石压碎值不应大于30%。

机动车道上层18cm 水泥稳定碎石(3.0,4.0MPa)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为3.0,4.0MPa,压实度?98%;下层18cm 水2泥稳定碎石(2.0,3.0MPa)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为2.0,3.0MPa,压实度?97%。

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中水泥稳定碎石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为2.0,3.0MPa,压实度?97%。

水泥稳定碎石中水泥的最大剂量为5%,当强度达不到要求时,调整级配。

水泥稳定碎石级配范围及技术指标如下表:水泥稳定碎石级配范围及技术指标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 液限塑性级配类型 (%) 指数 31.5 26 19 9.5 4.75 2.36 0.6 0.075 水泥稳定碎石 100 90,100 72,89 47,67 29,49 17,35 8,22 0,7 ,28 ,913、级配碎石中针片状总含量不超过20%,机动车道级配碎石集料压碎值,30%,压实度?97%。

非机动车道级配碎石集料压碎值,40%,压实度?95%。

二、主要施工工艺及流程1、施工准备1.1 在铺筑级配碎石底基层(垫层)前,应从填筑好的路基上将所有浮土、杂物清除干净,并严格整形和压实使其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1.2 路床表面上的车辙或松软部分和压实不足的地方以及任何不符合规定要求的表面都应翻松、清除或掺填同类材料重新进行整修碾压,使其达到本标段技术规范的相关技术要求。

1.3 施工前对路基进行复验,同时保证路基排水设施的完好。

1.4 恢复线型测量:测量恢复中桩及边桩,直线段每20m设一桩,平曲线每10m 设一桩。

1.5 路基施工队、路面施工队及我项目部人员在路面施工前对标高进行复测,三方确认标高无误后报监理并在路基通过验收后方可进行路面施工。

2、级配碎石施工2.1材料准备级配碎石由你方提供,要求你方备足质量合格的级配碎石材料,并配备足够的运输车辆,以满足我标段级配碎石基层施工需求。

原材料具体要求如下:2.1.1 碎石中针片状颗粒总含量不应超过20%;2.1.2 碎石中不应有粘土块、植物等有害物质;32.1.3 碎石颗粒的最大粒径不应>37.5mm,级配碎石颗粒级配范围及技术指标见下表:级配碎石颗粒级配范围及技术指标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 液限塑性级配类型 53 37.5 31.5 19 9.5 4.75 2.36 0.6 0.075 (%) 指数机动车道 100 83,100 54,84 29,59 17,45 11,35 6,21 0,10 ,28 ,6 级配碎石非机动车道 100 85,100 69,88 40,65 19,43 10,30 8,25 6,18 0,10 ,28 ,6 级配碎石2.1.4 砂含泥量?5.0%,泥块含量?2.0%;2.1.5 碎石的压碎值应?35%。

2.2 集中拌制级配碎石在正式拌和级配碎石混合料之前,必须先调试所用的厂拌设备,使混合料的颗粒组成和含水率都能达到规定的要求。

每天拌和前要测定集料含水率,根据集料的含水率及时调整掺水量。

拌和过程中所洒的水量使得级配碎石的含水率较最佳含水率高一些,根据气温选择掺水量的多少,当气温较高、比较干燥时,含水率可以提高1.0-2.0%,当气温较低、比较潮湿时,含水率可以提高0.5-1.0%,但不能超过2.0%。

除监理工程师和承包人后场技术负责人外,拌和楼操作室不允许其他人出入,无特殊情况操作台上的任何数据不允许更改,操作手的首要职责是确保按照设计配合比拌和出合格的混合料,配合比的调整须获得监理工程师的认可;后场应设一个经验丰富的专职试验员站在拌和机的皮带输送器旁边,负责观察混合料的含水率、级配是否稳定、合格。

将各种粒径碎石用装载机按预定比例铲入拌和机料斗里,不同粒径的碎石和中粗砂通过下料斗皮带运输机进入拌和机进行级配碎石的集中拌和。

2.3运输、摊铺2.3.1 级配碎石拌和均匀后,用8T以上自卸汽车尽快运至施工现场用摊铺机进行摊铺。

装料时,运输车辆装料时应经常移动位置,严禁一次装载成型。

运输过程中应匀速行驶,避免集料离析。

根据运输车的运输能力和摊铺层的厚度及要求达到的压实度,计算每车混合料的摊铺面积,等距离堆放成堆。

将混合料均匀地卸在路幅中央,当路幅较宽时,应将混合料卸成两行。

用摊铺机将混合料按松铺厚度摊铺均匀。

设一4个三人小组跟在摊铺机后面,及时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

对于粗集料“窝”和粗集料“带”,应添加细集料,并拌和均匀;对于细集料“窝”,应添加粗集料,并拌和均匀。

2.3.2 摊铺前必须用盖板或铁板将原有雨水检查井及雨水口覆盖保护,若出现因你方保护措施不到位而导致排水设施被破坏,则由你方对其进行修复,并承担所产生的一切费用。

2.3.3 摊铺时每层厚度应一次铺齐,颗粒分布均匀,厚度一致,不得多次找补。

2.3.4 摊铺时应避免纵向接缝,若不能避免则纵横必须垂直相接,不应斜接。

2.3.5 混合料的摊铺、找平、碾压三道工序区段不宜拉得过长,尽量控制在100m范围内。

施工中随填随压,避免过度作业。

摊铺完成的混合料及时进行静压封面,避免高温时水分散失,避免因遇到降雨而污染、破坏混合料。

2.3.6 严禁压路机及运输车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和“急刹车”,以保证表层不受破坏。

2.4 整形用摊铺机将拌和均匀的混合料按规定的路拱和带线高(考虑松铺)进行整平和整形,在整形过程中,应注意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

用平地机在已初平的路段上快速碾压一遍,以暴露潜在的不平整,再用平地机进行整平和整形。

2.5 碾压当混合料的含水率等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率时,立即用20T振动压路机、18T 以上三轮压路机在结构层全宽内进行碾压。

碾压时为了满足外观和平整度要求,压路机在前进时,离摊铺机1,2m停下,在停之前必须把振动关闭,这样碾压下一段时就无明显接头。

由两侧路肩开始向路中心碾压,碾压时,后轮应重叠1/2轮宽;后轮必须超过两段的接缝处。

后轮压完路面全宽时,即为一遍。

碾压一直进行到要求的密实度为止。

一般需碾压6-8遍,应使表面无明显轮迹。

压路机的碾压速度,头两遍以采用1.5,1.7km/h为宜,以后用2.0,2.5km/h。

路面的两侧应多压2,3遍,严禁施工机械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或急刹车,以免损坏褥垫层。

5在碾压雨水支管及其他地下管线附近时,采用静压并加铺碎石以对地下管线进行保护,若因你方未采取静压或者未加铺碎石导致地下管线损坏,则由你方负责修复,并承担一切费用。

2.6 接缝的处理2.6.1 横向接缝的处理两作业段的衔接处,应搭接拌和。

第一段拌和后,留5,8cm不进行碾压,第二段施工时,前段留下未压实部分与第二段一起拌和,整平后进行碾压。

2.6.2 纵向接缝的处理、在前一幅摊铺时,在靠后一幅的一侧应用钢模板支撑,模板高度与级配碎石的压实厚度相同。

、在后一幅摊铺之前,将钢模板拆除。

2.7人工修整用摊铺机摊铺时,难免有局部凹坑,需用人工进行补平。

补坑时,不能掺2-4cm 碎石和1-3cm碎石,只用0.5-2cm碎石、0.5-1cm碎石和石粉按适当比例拌和后由人工用铁锨抛撒补平,然后用压路机进行补压密实即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