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传染病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传染源:有某种传染病的病原体在其中寄居、生长、繁殖并能排出体外的动物。
2.免疫程序:动物出生后接种疫苗的时间、类型、顺序、次数、方法,时间间隔等。
3.街毒:在自然情况下分离到的狂犬病流行毒株。
4.疫源地:有传染源及其排除病原体污染的地区。
5.感染: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的部位寄居、生长、繁殖,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病理反应的过程。
6.传播途径:病原体经传染源排除后,经过一定的方式在侵入其它易感动物所经历的路径。
7.自然疫源地:有些病原体在自然条件下,即使没有人类或动物的参与,也可以通过传播媒介感染宿主造成流行,并且长期在自然界循环延续其后代。
人和动物疫病的感染和流行,对其在自然界的保存来说不是必要的,这种现象称为自然疫源性,存在这种病的地方称为自然疫源地。
8.慢病毒感染:指潜伏期长,发病呈进行性且最后常以死亡为转归的病毒感染。
9.一类疫病:对人和动物危害严重,需采取紧急、严厉的强制性预防、控制和扑灭措施的疾病,大多为发病急、死亡快、流行广、危害大的急性、烈性传染病或人兽共患病。
10.紧急接种:在发生传染病时,为了迅速控制和扑灭疫情而对疫区和受威胁区尚未发病的动物进行的应急性计划外免疫接种。
11.PRRS: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症,又称“蓝耳病”,由病毒引起,其特征是厌食、发热、怀孕后期母猪发生流产、死胎和木乃伊胎;仔猪出现呼吸道症状。
12.PCV-2:猪圆环病毒2型,能引起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母猪繁殖障碍、仔猪先天性震颤等临床表现,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传染病13.肾型传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鸡的传染病, 呼吸症状不明显, 表现厌食,排除白色稀便,粪便中几乎全是尿酸盐。
解剖主要表现“花斑肾,肾脏肿大苍白,肾小管充满尿酸盐结晶,扩张,外形成白线网状14.J亚群白血病:由J亚群白血病病毒引起的肉种鸡和蛋鸡的一种骨髓细胞瘤病。
潜伏期比传统白血病短,病鸡肝、脾、肾等均有肿瘤发生,肋骨和肋软骨结合处,胸骨内侧等有奶油状肿瘤形成;蛋鸡还可出现血管瘤。
15.鸭瘟:鸭瘟病毒引起的鸭、鹅和其他雁形目禽类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其临床症状特点是肿头、流泪,两脚麻痹,排绿色稀粪,体温升高。
病变特征为食道和泄殖腔有假膜性坏死性炎症,流行范围广、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可高达90%以上二、单项选择题1.生产上一般采用( B )进行布病的检疫A.琼扩试验、B.试管或平板血清凝集试验、C.中和试验、D. ELISA2.大肠杆菌有(D )血清型A.1个、B.2个、C.3个、D.多个3.发生可疑性炭疽后,应取( D )进行送检。
A.肝脏、B.心脏、C.肺脏、D.耳朵或天然孔渗出血4.猪丹毒主要发生于( B )A.仔猪、B.架子猪、C.怀孕后期母猪、D.香猪5. 猪喘气病是由( D )引起A.猪喘气病病毒、B.猪丹毒杆菌、C.衣原体、D.猪肺炎支原体6.猪伪狂犬病侵入一个猪场后,往往难以彻底根除,其根本原因是(B )A.病毒毒力太强、B.动物健康带毒、C.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太强、D.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7. 某鸡场成年鸡群发生一种以结膜炎、呼吸困难、喀出带血的粘液等为主要临床症状的急性传染病,在诊断上应首先怀疑该病为(D)A.鸡新城疫、B.鸡传染性支气管炎、C.鸡传染性鼻炎、D.鸡传染性喉气管炎。
8. 一开产前蛋鸡出现疑似鸡马立克病,假如要确切诊断,最好采用( C )方法进行确诊。
A.凝集实验、B.HA及HI、C.组织学检查、D.血清学检查。
9.对奶牛的结核病检疫,常采用(B )A.沉淀反应、B.变态反应、C.补体结合试验、D.平板凝集10. 沙门氏菌杆菌有( D )血清型A.1个、B.2个、C.3个、D.多个11. 被疯狗咬伤后,应( C )A.立即打破伤风针、B.立即打抗菌素、C.立即打狂犬病疫苗、D.不管12.仔猪水肿病的特征病变为(D )A.坏死性肠炎、B.虎斑心、C.雀斑肾、D.胃壁和其他某些部位水肿13.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之所以受到重视是因为( C )A.各种年龄的鸡都易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B.疫苗免疫效果不理想、C.因法氏囊被破坏,造成免疫抑制、D.预防接种往往归于失败,使鸡群对其它疾病的易感性增高。
14.鸡产蛋下降综合症是由( D )引起。
A.大肠杆菌、B.沙门氏菌、C.饲养管理不善、D.禽腺病毒。
15.鸡马立克氏病火鸡疱疹病毒疫苗接种的主要目的是(B ).A.防治鸡只感染野毒、B.在后来感染野毒时,可以防治形成肿瘤、C.诱发高水平母源抗体以保护其后代、D.使体内产生保护力很强的中和抗体。
16.病毒性传染病主要用( B )进行预防。
A.抗菌素、B.疫苗、C.中草药、D.干扰素17.在所有种类的抗体中,( B )是机体抗感染的主力军。
A.IgE、B.IgG、C.IgA、D.IgE18.猪瘟病毒和(D)有抗原交叉性。
A.口蹄疫病毒、B.猪伪狂犬病病毒、C. 轮状病毒、D.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毒19. 发生鸭瘟后,最好(C )。
A.注射抗菌素、B.喂中药、C.注射鸭瘟弱毒疫苗、D.口服补液盐。
20. 鸭病毒型肝炎主要发生于( A )饲养阶段的鸭。
A.1-7日龄小鸭、B.一月龄鸭、C.3月龄鸭、D.成年鸭21.鸡新城疫的病原是( B )A. 正粘病毒、B. 副粘病毒、C. 呼肠孤病毒、D. 反转录病毒22. 兔病毒性出血症的病理变化主要在(A )。
A.呼吸系统、B.消化系统、C.生殖系统、D.泌尿系统23.牛流行热又称(A )A.三日热或辐射热B.五日热C.七日热、D.无高热24.( A )又称“唢吼风”A.最急性型猪肺疫、B.最急性型猪喘气病、C.最急性型猪瘟、D.最急性型猪伤寒25.细菌性传染病主要用(D )进行控制。
A.疫苗、B.维生素、C.中草药、D.抗生素26.蓝舌病主要发生于( C )A.牛、B.山羊、C.绵羊、D.马27.( B )在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传递上起重要作用。
A.蚊子、B.苍蝇、C.老鼠、D.蜱28.下列传染病病中,传染性最强的是(D )A.炭疽、B.破伤风、C.结核病、D.口蹄疫29.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主要发生于(B)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30.羊猝击由(C)型魏氏梭菌引起。
A.A、B.B、C.C、D.D三、多项选择1.下列(ABCDE )可以作为传染源。
A.处于潜伏期的动物、B.发病动物、C.处于恢复期的动物、D.已治愈的动物、E.被病原污染的环境2.下列(ABCDE )可引起母猪出现繁殖障碍症状。
A.钩端螺旋体、B.日本乙型脑炎、C.细小病毒、D.布病、E.猪瘟3.下列(ABCE )可引起神经症状A.狂犬病、B.伪狂犬病、C.猪水肿病、D.口蹄疫、E.疯牛病4.下列(AB )可引起神经症状A.巴氏杆菌、B.大肠杆菌、C.沙门氏菌、D.结核病、E.猪痢疾5.下列(BC)可用HI进行抗体检测A.鸡马立克氏病、B.鸡新城疫、C.EDS—76、D.鸡传染性喉气官炎、E.IBD6.下列病原中,只有一个血清型的有(A )A.鸡新城疫病毒、B.IBDV、C.IBV、D.鸭病毒性肝炎病毒、E.MDV10.气肿疽,(BCD )A.由气肿疽病毒引起、B.主要经土壤传递、C.肌肉丰富部位发生肿胀、D.可用疫苗接种进行预防、E、怀孕母牛易发流产11.疯牛病,(ABCD)A.由阮病毒引起、B.潜伏期长、C.神经症状、D.脑灰质海绵状变化、E.可用疫苗预防12.下列(ABCDE )可引起猪出现呼吸道症状A.猪瘟、B.猪巴氏杆菌、C.猪支原体病、D.结核病、E.PRRS13.下列疾病中,能垂直传播的疾病有( ABCE )A.猪瘟、B.鸡白痢、C.猪伪狂犬病、D.喘气病、E.禽脑脊髓炎14.6、能引起动物群体发生传染病的原因有(.ABCD)A、细菌.B、病毒.C、衣原体.D、立克次氏体.E、毒鼠强15.下列诊断措施中,(ACD)有助于犬瘟热的确切诊断。
A.包涵体检查、B.细菌分离、C.病毒分离、D.血清学检查、E.变态反应16.通常以伤口感染为主的传染病有(BC )A.猪痢疾、B.木马症、C.恐水症、D.锁喉风、E.伪狂犬病17.下列微生物的变异中(ABE)与传染病的发生与防制直接相关A.毒力变异、B.抗原变异、C.形态变异、D.生化特性变异、E.耐药性变异18. 口蹄疫(BCDE )A.其病原具有七个血清型,但无血清亚型、B.病原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强、C.可感染牛、猪等多种动物、D.“虎斑心”病变、E.传染性极强19. 牛流行热(BE )A.主要感染水牛、B.多发生于夏季、C.传播缓慢、D.发病率高,死亡率高E.呼吸困难20.羔羊痢疾,(ABCE )A.由B型魏氏梭菌引起、B.主要危害7日龄内的羔羊、C.腹泻、D.大肠发生溃疡、E.可用羔羊痢疫苗进行预防21.炭疽(ACDE )A.由炭疽杆菌引起、B.病原不能产生芽孢、C.多发生于冬季、D.天然孔出血,血液凝固不良、E.尸体膨胀,尸僵不全22.巴氏杆菌引起的疾病有(ABCD )A.猪肺疫、B.牛出败、C.禽霍乱、D.兔巴氏杆菌、E.猪喘气病23.伪狂犬病可引起的症状为(ABCDE )A.奇痒、B.脑脊髓炎、C.流产死胎、D.呼吸症状、E.神经症状24.下列病原中,(ABCE )可以引起动物发生腹泻。
A.轮状病毒、B.猪瘟病毒、C.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D.布氏杆菌、E.猪流行性腹泻病毒25.下列诊断措施中,(ACD)有助于犬瘟热的确切诊断。
A.包涵体检查、B.细菌分离、C.病毒分离、D.血清学检查、E.变态反应。
26. 列家禽传染病中,(ABCD)有呼吸道症状。
A.鸡新城疫、B.鸡曲霉菌病病、C.鸡传染性喉气管炎、D.鸡马立克氏病、E.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27. 犬细小病毒感染的临床表型有(AE )A.肠炎型、B.脑炎型、C.繁殖障碍型、D.心内膜炎型、E.心肌炎型。
28. 下列传播途径中,属于垂直传播途径的有(BCD)A.交配、B.胎盘、C.鸡胚、D.产道、E.哺乳29. 鸭瘟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为(ABCDE)A.体温升高、B.呼吸困难、C.两腿麻癖、D.下痢、E.食道及泻殖腔粘膜有假膜覆盖30.兔发生巴氏杆菌病的临床表型有(ABCDE ):A.鼻炎型、B.地方流行型肺炎型、C.败血型、D.中耳炎型、E.生殖器管感染。
三、简答1..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具有哪些共同特征?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共同特征:由一定的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被感染机体发生特异性反应;耐过动物能获得特异性免疫;具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具有明显的流行规律。
2.免疫程序制定的依据。
当地疾病的流行情况及严重程度;母源抗体水平;上次免疫接种引起的残余抗体水平;动物的免疫应答能力;疫苗的种类和性质;免疫接种方法和途径;各种疫苗的配合;对动物健康及生产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