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标准地调查

标准地调查

水土保持与生态工程专业三年级姓名日期2015/11/22
实验二标准地调查
一、标准地设置
1.标准地:所谓标准地,即人为选定的、并且期望能够代表待测林分调查因子平均水平的典型地块。

2.标准地种类
按设置目的与用途,标准地分临时标准地和固定标准地两类。

临时标准地是为临时满足需要能迅速提供资料而设置的,只进行一次调查。

固定标准地是在较长时间内进行科学研究试验,有系统地连续收集资料而设置的,要进行多次调查,测设要求更为严格。

二、标准地调查基本步骤
(一)每木调查
又称每木检尺,即测定标准地内每一株树木的胸高直径(可精确到0.1cm),这是标准地调查的最基本工作。

有时为简化记载和计算,每株树直径可按整化径阶记载在每木调查表上,我国常用划“正”字格式进行记录。

1. 径阶大小确定
2. 确定起测径阶
3. 其它注意事项
调查记载需分别树种进行。

如果是复层异龄混交林而又能够划分出林层和年龄世代,则需分别林层和世代调查记载。

按整化径阶记载时,有时每株树还需要按照相应标准确定出它是用材树还是半用材树或薪材树,分别记入每木调查表各相应栏目。

(二)测树高
目的是求林分平均高或径阶平均高。

本实习可沿标准地对角线随机选取25~30株,实测每株树的树高和胸径(精度均记载到小数后一位),中央各径阶需测3~
水土保持与生态工程专业三年级姓名日期2015/11/22
5株,其它各径阶1~2株,根据树高和胸径实测值,采用适当模型或手工描绘调制树高—胸径曲线,根据每木调查算出的平均直径,代入树高曲线求出相应平均高。

次要树种只需测出与平均直径相近的3~5株平均木的树高,以其平均值作为平均高。

测定记录于表2。

(三)测定年龄
可用生长锥、伐倒标准木查数根颈年轮数或查数
轮生枝等方法查定
(四)测定郁闭度
可按测线、测点或树冠投影等方法测定。

(五)各项林分调查因子的计算
包括平均直径、平均高、平均年龄、树种组成、地位级(或地位指数)、疏密度、蓄积量、出材等级等。

本次实习林分蓄积量采用平均标准木法(参见附录1)计算。

(六)其他工作
包括地形、地势、活地被物的种类和生长分布状况、土壤、幼树更新和林分卫生状况等的调查记载,其详细程度视具体要求而定,有时还需伐倒标准木或树干解析木,进行林分蓄积、材种、生长等方面的计算和分析。

标准地每木检尺记录表
表1 标准地面积26.6x23.17m2
编号
胸径(cm)
树种编号
胸径(cm)
树种方向一方向二平均方向一方向二平均
1 28.55 28.6 28.6 马褂木 29 16.4 16.38 16.4 马褂木
水土保持与生态工程专业三年级姓名日期2015/11/22
28 25.62 25.6 25.6 56 37.3 37.5 37.4
林分起源林分年龄郁闭度调查日期 2015年10月27日表2 树高测定记录表
记录号树高(m)胸径(cm)记录号树高(m)胸径(cm)
1 32.3 28.4 14 20.
2 20.6
2 37.6 32.4 15 24.
3 24.5
3 32.5 27.7 16 21.
4 37.4
4 23.4 35.
5 17 18.1 22.7
5 25.2 30.1 18 26.2 30.1
6 30.5 37.4 19 21.5 32.6
7 28.7 25 20 20.3 24.1
8 17.5 37.2 21 15.4 23.4
9 25.3 25.6 22 22.7 31.9
10 22.6 29.2 23 25.6 29.3
11 24.1 22.3 24 21.2 25.5
12 25 39.1 25 21.6 33.5
13 18.9 18.9
水土保持与生态工程 专业 三 年级 姓名 日期 2015/11/22
附录1:平均标准木法计算林分蓄积量的方法 (1) 设置标准地,并进行标准地调查;
(2) 由标准地每木检尺结果,计算出平均直径(Dg),根据所得树高曲线,求出林分平均高(HD);
(3) 寻找1~3株与林分平均直径(Dg)和平均高(HD)相接近(一般要求相差在±5%以下)且干形中等的林木作为平均标准木,用区分求积法(参见立木上部直径测定)测算其材积;
(4) 按下式计算标准地蓄积量,并根据标准地面积换算为单位面积蓄积量。

∑∑===n
i i
n
i i
g
G
v M 1
1
式中:n 为标准木株数,i v 与i g 分别为第i 株标准木的材积及断面积,G 与M 分别为标准地总断面积与蓄积量。

三、立木上部直径测定
水土保持与生态工程 专业 三 年级 姓名 日期 2015/11/22
树干上部直径测定记录表
胸径30.1 cm 树高25.2 m 测点至被测树木水平距离L= 28 m 观测仪器水平线与被测树干交点的高度=H h 1.903 m 树种 马褂木 测径高度T h (m ) 竖直角(°)
)(
L
h h arctg H
T -=β
直径读数
n
上部直径d(cm)
2
2)(L h h n d H T +-⨯=
区分求积(m3)
1
36 0.203575 3 2.24 0.9 25.22 0.099910 5 6.31 0.87 24.51 0.094364 7 10.32 0.83 23.62 0.087635 9 14.22 0.8 23.11 0.083892 11 18.00 0.74 21.79 0.074582 13 21.62 0.66 19.88 0.062080 15
25.07
0.6
18.55
0.054051
胸径29.3 cm 树高25.6 m 测点至被测树木水平距离L=18 m
h 1.145 m 树种马褂木观测仪器水平线与被测树干交点的高度=
H
胸径25.6 cm 树高25.3 m 测点至被测树木水平距离L=20 m
h0.6 m 树种马褂木观测仪器水平线与被测树干交点的高度=
H
四、布鲁莱斯测高器测定树高方法
1、选好测点,量水平距离。

观测点选在可以同时看到树梢和树基的水平距离大于树高的地方;
2、按仪器背后的按钮,是指针自由悬垂,从瞄孔看树梢,待指针停止时,按仪器前面的制动按钮固定摆针,从相应水平距栏读出指针所指高度h梢;
水土保持与生态工程 专业 三 年级 姓名 日期 2015/11/22
3、 重复以上操作,瞄准树基的h 基;
4、 4、 H=h 梢+h 基(同侧相减、异侧相加)。

●克里斯顿测高器测高:
1、 选择大于树高的距离, 用手拿着测尺上的绳子,使之 垂直于地面,然后上下、前后移动使树梢和树基位于测尺的上端和下端;
2、 瞄准后,读出树高两米位置的相对应测尺上的读数, 即为树高。

五、平均标准木法测定林分蓄积量的方法步骤
(1) 设置标准地,并进行标准地调查;
(2) 由标准地每木检尺结果,计算出平均直径(Dg),根据所得树高曲线,求出林分平均高(HD);
计算得:胸径算数平均值=28.2cm ,几何平均胸径=28.9cm ,由树高曲线图可得林分平均高HD=24.1m 。

(3) 寻找1~3株与林分平均直径(Dg)和平均高(HD)相接近(一般要求相差在±5%以下)且干形中等的林木作为平均标准木,用区分求积法(参见立木上部直径测定)测算其材积;
(4) 按下式计算标准地蓄积量,并根据标准地面积换算为单位面积蓄积量。

三个标准木材积之和为:2.2439593m ,测定断面积之和为:0.1900562m 。

根据每木检尺得出平均胸径为28.2cm ,林分总的胸高断面积为:G=22497648.3564282.0m =⨯÷⨯π。

水土保持与生态工程 专业 三 年级 姓名 日期 2015/11/22
∑∑===n
i i
n
i i
g
G
v M 1
1
=2.243959*3.497648/0.190056=41.2961373m
式中:n 为标准木株数,i v 与i g 分别为第i 株标准木的材积及断面积,G 与M 分别为标准地总断面积与蓄积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