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月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月考

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语文月考语文测试题(本试卷满分共12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34分)一、基础记识:(6小题,共19分)1.下列划横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霎时(shà)依偎(wèi)卜问(pǔ)粼粼(lín lín)B、瘫痪(tān) 憔悴(zú) 繁衍(qiān) 捶打(chuí)C、栖息(qī) 脸颊(jiá) 逮住(dǎi) 攥着(zuàn)D、匿笑(nì) 菡萏(hān) 攲斜(jí) 祷告(dǎo)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3分)A.各得奇所自做主张形影不离B.花团锦簇喜出望外水波粼粼C.翻来覆去恍然大悟流转无力D.和谐温馨暴怒无常美不胜收3.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A、在这个世纪新旧交替之际,回顾百年来中华民族走过的道路,我不禁百感交集。

....,在21世纪将成为现实。

B、宇宙观光旅行,乍一听似乎异想天开....C、随着电脑的普及,中国的远程教育网将获得前程万里的发展。

....D、昨晚,在上海音乐厅,一台惟妙惟肖的“中外名曲合唱之夜”音乐会带着人们畅游了迷人的音乐长廊。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A.由于受阴雨天气影响,使得部分地区的天文爱好者没能欣赏到“金星凌日”的奇观。

B.《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实施,可以有效避免校车交通安全事故不再发生。

C.“网络造词”是当前经济发展时期的产物,但它能不能延续下去,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D.能否真正保护好著作权,关键在于全面树立公众的著作权保护意识。

5.下列对第一单元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世说新语》作者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B.《陈太丘与友期》中能体会到元芳维护父亲尊严的责任感和无畏精神。

C.有些词语出现在一定的语境中,语境会赋予该词语临时的意义。

D.《新月集》、《春水》的作者是印度文学家泰戈尔。

6、综合性学习:开学了,同学们在新的学校,认识了很多新朋友。

请完成下列题目:(4分)(1)请写出与友情有关的成语两个、。

(2)请写出与友情有关的古诗词一句:,。

二、古诗文积累(2小题,共15分)7.古今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10分)(1)曹操在《龟虽寿》中抒发的豪情壮志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

李白把对朋友的担忧思念托寄给明月,吟出了:, 的诗句。

(2)《过故人庄》中描写农村优美风光的句子:, 。

描写农家的劳动生活的句子:, 。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每词1分,共5分)。

()(1)谢太傅寒雪日內集,与儿女讲论文义....(2)撒盐空中差可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4)陈太丘与友期.行。

()(5)友人惭,下车引.之。

()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共56分)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9-11题(10分)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分)(1)尊君在不.()(2)去后乃.至()(3)相委.而去()(4)元方入门不顾.()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11.通过本文可知元方是怎能样的一个孩子?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谈谈你对元方这一行为的看法。

(4分)四、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共12分)秋天的怀念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母亲就悄悄的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总是这么说。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的神色。

“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

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好吧,就明天。

”我说。

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

”“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苗儿。

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

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一生艰难的生活。

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妹妹也懂。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12. 根据文意依次填入下面空白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2分)(1)当一切恢复______,她又悄悄地进来。

(2)她憔悴的脸上现出______的神色。

A.安静恳求B.平静哀求C.宁静请求D.沉寂央求13.“我”的腿瘫痪之后,母亲侍弄的花为什么都死了?(2分)14. 文中加线的三个句子反复写母亲“悄悄地”“出去”“进来”,联系上下文,分析一下母亲这样做反映了她怎样的心理。

(4分)15.为什么“我”答应去看花,母亲竟高兴得坐立不安?为什么“我”责备她“烦不烦”,她却笑了?这说明了什么?(4分)(二) 阅读下文,完成16-19题(14分)①一夜春雨。

清晨,我撩开白色的帘幔,一眼瞥见小窗下那几根光秃秃的枝条上,冷不丁爆发出些淡绿、鹅黄色的嫩芽。

“新叶!”我不由眼睛唰地一亮,惊喜地叫出声来。

陡然觉得一阵清风带着春的气息从胸间穿过。

“啊!你好,新叶!”②大自然里的花五彩缤纷,而“绿色的花”却十分罕见,如果说我见过的话,那就是新叶了。

③人们总是把燕子飞来当作春天来临的预告,而我认为,新叶,才真正称得上春的使者。

早在严酷的冬天,它就怀着自己的信念和希冀,坚定执着地等待着,积蓄着,一旦冰消雪化,它便急不可耐地从干枝秃条上冒出来,怯怯地朝四处窥探一眼,然后,轻轻抖动小小的身子,亲热地互相招呼着,迎阳光,沐春雨,尽情舒展开来。

不几天,就星星点点地缀满一树,展示出蓬勃的生机。

④新叶一天天长大了,伴着春的脚步。

转眼间,便是满目碧绿。

仰头望去,在阳光的照射下,片片澄明透亮,青翠欲滴,恰似一芽鲜嫩的新茶投入沸水里。

老远看来,却见一团团、一簇簇,浓淡相间,亭亭如盖。

密处浓得深邃,像汩汩流油;稀处,淡得清亮,像一层薄薄的光晕。

⑤然而,倘若它只有惹人喜爱的风姿,怎值得我动之以情。

留意观察许久,我发现一些使我敬慕的——它的德行和情操。

⑥新叶的一生是短暂的。

春天萌芽,夏日生长,秋风起后,大都飘飘去了。

短暂的一生,却洋溢着无穷的活力和对生活的爱。

首先,它从不挑剔所处环境的恶劣。

可安家于深山僻野,或置身繁街闹市,忠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于地不争丰瘠,于人但求有益。

它辛勤地工作着,日夜不停地吸收二氧化碳,输出新鲜氧气。

它用自己的身体装点河山,美化环境,为大道挡阳拦沙,为路人庇荫遮雨。

它扶持着香甜的果实、艳丽的花朵,却从不炫耀自己。

默默地专心致志地垂着绿阴,谦逊而不卑贱,清高而不孤傲,淡妆自恃,深根自养,忘我自献。

大地的乳汁养育了它,它报以一腔忠诚。

即使凋落下来,也总是挤挤地集在树根前,不肯离去。

而且,大多是叶面朝下,把最后一吻献给母亲。

⑦也许是因为“绿叶红瘦”的缘故,花朵常常比绿叶更容易博得人们欢心。

可是红花虽好,还需绿叶扶持。

没有绿叶的“无穷碧”又哪来花朵的“别样红”?我赞美绿叶,尽管我也十分喜欢花朵。

⑧新叶青青,使我忽然想起:即使不能做一朵流芳溢彩的鲜花,做一片纯净高尚的绿叶又何乐而不为呢。

人生,本该像它一样青翠、蓬勃、谦逊、勤恳。

⑨朋友,愿你生命之树,永远长满绿油油的新叶,四季长青。

16.文中赞美了新叶的诸多可贵品质,请你简要写出其中四种。

(2分)17.第一段中描写作者内心感觉的是哪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2分)18.第五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19.①请找一处你认为写得精彩的语句,简要说说好在哪里。

(4分)例:第一段“光秃秃的枝条”与“淡绿,鹅黄色的嫩芽”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嫩芽”的勃勃生机。

②绿叶对人生有什么启示意义?(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4分)第三部分:写作(共50分)五、按要求作文:请以“崭新的生活”为题,自选角度,写出对初中生活的点滴感受。

要求:1、字数:不少于500字2、书写工整,语句通顺,勿写错别字3、有事例,有真情实感。

七年级语文答案:一、1-5:C A D C D6、(1)义结金兰、莫逆之交、志同道合等(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相关即可)二、7、(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8、(1)谈论诗文(2)相比(3)凭借(4)约定(5)拉三、9、(1)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2)才(3)丢下,舍弃(4)回头看10、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不讲礼貌。

11、元方是个性格直率、聪慧善辩、正直明理的孩子。

观点一(元方不失礼):元方以客”无礼“、”无信“为核心进行责备,可见他懂礼识义.对粗俗的客人”入门不顾“又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可以理解为元方并非”无礼“.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对子骂父的人,其品行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距之于千里之外.观点二(元方失礼):可以理解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天下人谁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 (言之成理即可)四、(一)12、D13、因为母亲为了照顾“我”,将所有的精力都花在了我的身上,以至于她的花没时间照顾,所以花死了,这也说明母亲非常的爱我,母爱是最伟大的!14、母亲悄悄出去是为了让“我”尽情地发泄心中的苦痛,期待“我”能恢复平静和理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