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主备人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能用置换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
情感目标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运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金属的置换反应能否发生。
难点运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金属的置换反应能否发生。
中考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
共同教案个人教案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展示】古代金、银、铜、铁等金属制品的图
片。
【问题情景】为什么有的保留这么完整,表面
没有什么改变;而有的金属表面却有这么大的
改变呢这些金属制品的“化妆师”是谁呢
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内容之一。
【板书】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题引入】确切地说应该是空气中的氧气在
偷偷在起作用。
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以前学习过
的金属和氧气的化学反应有哪些呢它们反应的
现象是什么化学方程式怎样写
【展示】镁、铁燃烧的图片
【演示】将一根铜丝和金戒指分别放在酒精灯
火焰上燃烧。
【补充】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金入于猛
火,色不夺精光”,由此说明,金在高温下也不
与氧气发生反应,金最不活泼。
【板书】活动性:Mg、Al>Fe>Cu>Au
【解说】这就解答了一开始就我们提出的问题。
铁的活动性比较强,因此铁制品被腐蚀地比较
严重。
铜活动性较弱,被腐蚀的程度比较轻。
而金的活动性弱,基本上不被腐蚀。
【思考】铝的化学性质比铁活泼,为什么我们
通常看见铁生锈而没有看到铝生锈在清洗铝制
品时应注意些什么
【小结】镁、铝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
如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回忆相关反应的现象、条
件,书写化学方程式。
3Fe+2O2 Fe3O4
2Mg+O22MgO
4Al+3O22Al2O3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请一位同学上黑板书
写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本组
的实验方案或生活实例。
听讲,进一步理解金属与氧
气的反应。
学生讨论并回答:铝制品耐
腐蚀是由于铝可与空气中
的氧气反应,使其表面形成
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
之故;若用钢刷、沙等来擦
洗铝制品,容易把氧化铝薄
教学过程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
的氧化铝(Al2O3)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
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这也是
铝的产量在短短一百多年里得到大幅度的提
高,并被广泛的运用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过渡】很多金属不仅能与氧气反应,而且还
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
金属与盐酸或稀硫酸
是否反应以及反应的剧烈程度,也可反映出金
属的活泼程度。
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比较
镁、锌、铁、铜的活动性。
【投影】活动与探究:
将学生分成A、B两组。
A组:在四支试管中分别放入两小块打磨光
洁的镁条、锌粒、铁片、铜片,各加入约5 mL
稀盐酸,观察现象,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用
燃着的木条放在试管口,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B组: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进行实验,并比
较发生的现象。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和展示探究结果】
引导对信息进行处理,并获取结论。
【导思】同学们,你们的观察真实可靠吗
【投影】“金属与盐酸反应的比较”
【过渡】一些金属不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
如铜和银,如何确定它们之间活动性顺序呢
要求:对铝、铜、银活动性顺序的探究:
1、? 设计探究方案
2、? 预测实验现象
3、? 作出合理判断
【展示】铜与硝酸银反应图片——银树,铝与
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图片——铜树。
(若有条件,
演示银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导入】我们作出了这么多探究,但规律还是
零碎的,请同学们将已经探究的规律归纳起来。
【介绍】“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是现代湿法冶
金的先驱,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辛勤智慧的
结晶,我们应该加倍努力把我们祖先的业绩发
扬光大。
膜除掉,从而起不到保护作
用。
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方案。
分组实验并仔细观察实验
现象,记录并通过比较、分
析,得出结论。
A组:
Mg+2HCl==MgCl2+H2↑
Zn+2HCl == ZnCl2+H2↑
Fe+2HCl==FeCl2+ H2↑
B组:
Mg+H2SO4==MgSO4+H2↑
Zn +H2SO4== ZnSO4+ H2↑
Fe+ H2SO4==FeSO4 + H2↑
交流:
(1)镁、锌、铁可与盐
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铜不与盐酸或者稀硫酸反
应。
(2)镁、锌、铁与盐
酸或稀硫酸反应时的剧烈
程度不同。
镁反应最剧烈,
其次是锌,然后是铁。
(3)与酸反应时,能生
成氢气的金属活动性强;否
则,就较弱。
(4)镁、锌、铁、铜的金
教学过程锈蚀的条件。
与学生探讨设计的目的并对学生的设计给予评
价。
小结:在水、氧气同时存在的环境中铁能锈蚀
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 · xH2O
提问:1、试管Ⅱ中为什么要用煮沸过的蒸馏水,
且要加入植物油
2、试管Ⅲ中为什么要将空气干燥
教师展示实验:(1)、试管①中加入稀
硫酸或醋酸溶液,浸没铁钉后,倒去溶液;
(2)在试管②中加入少量的氯化钠溶液,使铁钉
的一半浸没在溶液中;
(3)在试管③中把铁钉放在一团湿棉球上;
(4)在试管④中注满迅速冷却的沸水,塞紧橡皮
塞;
(5)在试管⑤中加入少量干燥剂(生石灰或无水
氯化钙),再放一团干棉球,把铁钉放在干棉球
上,塞紧橡皮塞。
(注意)试管2需要事先用酒精灯进行加热。
提问:通过探究小结使铁制品发生锈蚀的主要
因素有哪些
提问:通过探究小结使铁制品发生锈蚀的主要
因素有哪些
提问:铝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铝能起保护里
层铝的作用。
铁锈是否也能保护里层的铁呢
了解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才能知道如何防止铁制
品锈蚀的方法,因为如果破坏铁制品锈蚀的条
件就能防止铁制品的锈蚀。
思考:你对防止铁制品的锈蚀有什么建议
防止铁生锈的原理
提前一星期设计准备铁的
锈蚀条件的“活动与探
究”,完成实验报告。
在课
堂上回顾实验步骤,汇报实
验结果:
试管1:生锈
试管2:不生锈
试管3:不生锈
为了防止蒸馏水中溶有氧
气。
为了去掉空气中原有的水
蒸气
小结:1.导致铁制品锈蚀的
因素是:水和氧气同时存
在;2.加速铁制品锈蚀的因
素是:酸或者氯化钠。
小结:铁锈具有疏松多孔的
结构,易吸水和氧气,从而
加速铁的生锈。
而铝表面有
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保护铝
不与氧气接触。
教学过程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可通过哪些
步骤进行
1.计算2称量3溶解
以“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为例指导学生进行配制溶液实验,说明步
骤、注意点等。
比如标签的书写和规律,先加固体后加液体
等
[本课小结]本节课学习了表示溶液组成的
一种方法——溶质质量分数。
并能进行两简
单的计算,理解了向溶液中增加溶质或增加
溶剂时溶液组成的改变情况并会计算。
[作业]
习题1、4、7,并完成P42实验9-6
板书设计:
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
一、溶质的质量分数
1、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2、计算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
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求溶质的质量
分数
2、已知溶液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求溶
质和溶剂的质量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学生交流,进行配制
50g、质量分数为6%的
氯化钠溶液的
(变式练习)
1.配制一定溶质质量
分数的盐酸溶液时,通
常不使用的仪器是
( )……..
(见附录二课堂练习内
容)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