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0章 脂类代谢

第20章 脂类代谢


哺乳动物磷脂酰丝氨酸的合成见P416图25-20
3、内脑磷脂、卵磷脂的合成(哺乳动物)
(脑磷脂)
(卵磷脂)
六、胆固醇的代谢
1、胆固醇的转化(相当于分解代谢)
(1)转变为胆汁酸 (bile acid)(肝脏) (图25-24)
初级胆汁酸:在肝脏由胆固醇直接转变生成的胆汁酸,包括游离
型和结合型。胆汁酸合成的限速酶是7--羟化酶。
去饱和
去饱和酶
软脂酸(棕榈酸,16C) 硬脂酸(18C)
去饱和酶
棕榈油酸(16,△9)
油酸(18,△9 )
注意: 1、去饱和酶的作用是催化双键形成,动物在细胞的内质网上 进行,植物在细胞质中进行 2、去饱和催化反应需要NADPH 和O2参与。 3、动植物都可以形成△9单不饱和键,但是只有植物和无脊椎 动物可以形成△9以外的双键,哺乳动物则没有此功能。哺乳 动物可以利用双不饱和脂肪酸合成多不饱和脂肪酸。
甘油三酯分解代谢总结
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
合成方式:
A. 从头合成(de novo):从乙酰CoA开始,在胞液中进行,主 要合成16碳以下的脂肪酸。
B. 延长途径:即在已有的脂肪酸的基础上加上二碳物,在内 质网和线粒体中进行。
1.丙酮酸脱羧
原料:乙酰辅酶A
2.脂肪酸β-氧化
3.氨基酸氧化
以上过程均发生在线粒体中,因此乙酰辅酶A须 穿过线粒体膜才能进入胞液开始从头合成
NADP+
-羟脂酰-ACP 脱水酶
OH O H3C-CH-CH2-C~S-ACP 辅基是生物素,是脂肪酸合成的限速酶
脂肪酸合成酶复合体
在高等动物细胞内,脂肪酸合成酶系是一个多功能酶的二聚 体。每个亚基含有一个酰基载体蛋白(ACP)的核心和七种酶活 性部位,7种酶活性部位都在一条多肽链上,属多功能酶,由一 个基因编码。
5、直链奇数碳饱和脂肪酸的β氧化
直链奇数碳脂肪酸经过反复的 β氧化后除了产生多个乙酰CoA外 还产生丙酰CoA,丙酰CoA有两条 代谢途径:
丙酰CoA转化成琥 珀酰CoA,进入TCA (反刍动物体内) 图25-6
丙酰CoA转化成乙酰CoA(这条途径在植物、微生物和海洋 生物中较普遍)。
6、饱和脂肪酸彻底氧化产能计算
次级胆汁酸:
初级胆汁酸经 胆道系统排入 肠道,在肠道 细菌作用下的 产物,例如粪 固醇。
(2)转化为7-脱氢胆固醇(皮肤)
脂肪酸合酶的基本构成,辅酶和辅基是谁? 脂肪酸合成共分几步完成?软脂酸从头合成总方程式(P410)?
每生成一分子软脂酸所需的能量(P411)?
CO2 的作用?(同位素实验证明,释放的CO2来自形成丙二酸 单酰CoA时所羧化的HCO3- ,羧化上的C原子并未掺入脂肪酸, HCO3- 在脂酸合成中只起催化作用) 每次逐加的二碳单位乙酰- CoA ,1分子软脂酸由1分子丙二酸单 酰CoA与7分子乙酰CoA形成。 奇数碳原子的饱和脂肪酸的合成的起始物为两分子丙二酸单酰ACP,而不需要乙酰-S-ACP,逐加的二碳单位也来自乙酰-ACP )
脂酰-CoA合酶家族对脂肪酸的链长具有要求:
活化长链脂肪酸(12C以上)由内质网膜型脂酰CoA合酶
活化中、短链脂肪酸(4~10C)由线粒体外膜型脂酰CoA合酶 中、短链脂酰CoA直接进入线粒体
2、脂酰CoA进入线粒体
穿梭是在在肉碱(carnitine)的协助下,肉碱脂酰转 移酶Ⅰ是限速酶,脂酰CoA进入线粒体是脂肪酸-氧 化的主要限速步骤。
脂酰基载体蛋白(ACP) 1:乙酰CoA-ACP转移酶(AT) 2:丙二酰CoA-ACP转移酶(MT) 3:β-酮脂酰-ACP合酶(KS) 4:β-酮脂酰-ACP还原酶(KR) 5:β-羟脂酰-ACP脱水酶(HD) 6:烯酰-ACP还原酶(ER) 7:硫酯酶(TE)
磷酸泛酰巯基乙胺
脂肪酸从头合成小结
三酰甘油
载脂蛋白
乳糜微粒
/骨骼 肌 等 部位
甘油的去路
思考:一摩尔甘油经酵解和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为CO2 和H2O净产生的ATP是多少?
二)脂 肪 酸 的 氧化分 解(主要在肝部) 1、脂肪酸的活化——脂酰CoA的生成(细胞质)
O R C O Fatty acid + HSCoA ATP AMP + PPi O Mg2+ R C acyl-CoA S CoA synthetase acyl-CoA
脂类
复合脂类
衍生脂类
不含脂 肪酸
一、脂肪酸的分解代谢
CH2 OH HO CH CH2 OH 甘油
RCOOH 脂肪酸
一)三酰甘油的消化、吸收和运转
长链三酰甘油
胃脂酶 胰脂酶
短链(2~4C)/中链(6~10C)三酰甘油
胃脂酶 胰脂酶
胆固醇脂 磷脂 肝/肾 血液 甘油 胆 血液 单(二)酰甘油 固 磷脂酶A2 + 与清蛋 和脂肪酸 醇 脂肪酸 白结合 酯 胆汁酸 乳化 脂蛋白脂肪酶 酶 肌肉/脂肪组织 肝/心 胆汁酸盐微团 胆固醇/溶血磷脂 淋巴 血液
思考:硬脂酸(18C)与油酸(18:1)比较,在ATP 生成上有何变化?
7、酮体代谢 概念:在肝、肾细胞内,脂肪酸经β-氧化产生的乙酰CoA,
在的线粒体内生成乙酰乙酸(30%)、β-羟丁酸(70%)、丙酮 (少量)的代谢过程。这三种物质统称为酮体。
肝脏线粒体中的乙酰CoA走 哪一条途径,主要取决于草 酰乙酸的可利用性。饥饿状 态下和糖尿病患者,草酰乙 酸离开TCA,用于糖异生合成 Glc。因此进入TCA的草酰乙 酸的量减少,造成TCA循环减 慢,结果只有少量乙酰CoA进 入TCA,过量的乙酰CoA就被 用于合成酮体。
1、乙酰CoA运转:柠檬酸—丙酮酸循环
线粒体内 柠檬酸 乙酰CoA
柠檬酸 合成酶 草酰乙酸
线粒 体膜
胞液 柠檬酸
柠檬酸 裂解酶 草酰乙酸
苹果酸 脱氢酶
CoA ATP ADP+Pi
乙酰CoA
NADH+H+ NAD+
ADP+Pi ATP CO2
丙 NADH+H+ 酮 苹果 酸 酸脱 羧 氢酶 化 NAD+ 酶
三、脂肪酸代谢的调节
合成脂肪酸
1、丙二酸单 酰CoA强烈的 抑制脂酰肉碱 胞液 转移酶1的活 性,故丙二酸 单酰CoA的浓 脂酰CoA 度高时,合成 增加分解被抑 SHCoA 制。 肉碱脂酰转移酶Ⅰ
膜间隙
线粒体 肉碱脂酰转移酶Ⅱ
肉碱
脂酰CoA 肉碱 SHCoA 脂酰肉碱
强烈 脂酰肉碱 抑制
β-氧化
生 物 化 学 Biochemistry
第20章 脂质代谢
Lipid Metabolism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陈吉宝
本章主要内容
一、脂肪酸的分解代谢
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
三、脂肪酸代谢的调节
四、三酰甘油的合成代谢
五、磷脂的分解与合成代谢 六、胆固醇的代谢 七、血浆脂蛋白代谢
生物体内的脂类
三酰甘油 单纯脂类 蜡 磷脂 糖脂 硫脂 甾醇类 萜 类 细胞的结 构成分 参与代 谢调控 储能物质 含脂 肪酸
酮体生成的生理意义及酮症的产生
意义 酮体是脂肪酸在肝内正常的中间代谢产物,是肝 输出能源的一种形式。酮体具水溶性,能通过血脑屏障 及毛细血管壁,对于不能氧化脂肪酸的脑组织来讲,酮
体则是脑组织的重要能源。
酮症 正常情况下,血中仅含少量酮体(每100mL血中含0.2 -0.9mg)。在异常情况下,如饥饿、高脂低糖膳食及糖尿病 时,脂肪动员加强,酮体生成增多。当肝内产生酮体超过肝 外组织氧化酮体的能力时,则血中酮体蓄积,当每100mL血 中含300-400mg时称为酮血症。尿中有酮体排出,称酮尿症。 二者统称为酮症。酮症可导致代谢性酸中毒,严重酮症可导 致人死亡。
四、甘油三酯(三酰甘油)的合成
合成部位:肝、脂肪组织及小肠。 合成原料:甘油、脂酰CoA。
1、甘油 二酯途径 :存在 肝
细胞、脂 肪细胞
脂肪酸的活化 脂酰CoA
2、甘油一酯途径
小肠粘膜细胞利用消化吸收的甘油一酯及 脂酸再合成甘油三酯,称甘油一酯途径。
五、磷脂的分解与合成代谢
含有磷酸的脂类统称为磷脂,是脂类中极性最
酮体的分解—肝外组织使用酮体作为燃料
肝中酮体生成的酶类很活泼,但肝细胞没有能利用酮体的酶 类,而肝外许多组织具有活性很强的利用酮体的酶。因此,肝脏 线粒体合成的酮体,迅速透过线粒体并进入血液循环,送至全身 进行分解。 正常情况下 脑组织基本 上利用Glc 供能,严重 饥饿状态 75%的能量 由血中酮体 供应。
大的化合物。
磷脂
糖脂
{ {
甘油磷脂
鞘磷脂 鞘糖脂
}
鞘脂
甘油糖脂
一)甘油磷脂的分解代谢
磷 脂 酶 的 作 用 部 位
磷脂酶 A1
磷脂酶 A2
磷脂酶 C
磷脂酶 D
二)磷脂的生物合成
鞘 磷 脂
甘 油 磷 脂
1、磷脂酸的合成(真核生物)
二脂酰甘油 二脂酰甘油激酶
2、心磷脂、磷脂酰肌醇、磷脂酰丝氨酸的合成(真核生 物)
(5)动物体内脂肪代谢产生的乙酰-CoA大部分直接进入TCA最终
产生能量和CO2,少部分用于生成酮体、类固醇、脂肪酸;植物 体内脂肪代谢产生的乙酰-CoA可直接进入TCA,也可进入乙醛 酸循环形成草酰乙酸,并通过糖异生途径生成葡萄糖。
4、不饱和脂肪酸的β氧化
单 不 饱 和 脂 肪 酸 的 氧 化
多不饱和脂酸的氧化(自学)
3、饱和脂肪酸β-氧化作用
概念:脂肪酸在氧化分解时,在羧基端的β-碳原子上进行氧 化,并在碳链的α-碳原子与β-碳原子之间断裂,每次断下一个 二碳单位,即乙酰CoA,该过程称作β-氧化。
试验证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