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章 脂类代谢

第十章 脂类代谢


长期饥饿、糖尿病患者
糖的氧化供能不足
或障碍
动员脂肪氧化产能;
大量FA在肝内生成酮体
超过肝外利用速度,
血中酮体
酮血症;
过多酮体随尿排出
酮尿症;
乙酰乙酸和-羟丁酸
在血中积聚过多,
血液pH
酮症酸中毒;
部分丙酮
呼出体外
呼气有烂苹果味。
二、三酰甘油的合成代谢
甘油三酯 (肝脏、脂肪组织)
磷酸甘油
脂肪酸
磷酸二羟丙酮 甘油的磷酸化
第三节 三酰甘油的代谢
一、 三酰甘油的分解代谢 (catabolism of triacylglycerols)
(一) 脂肪动员 贮存在脂库中的三酰甘油,被脂肪
酶逐步水解为游离脂肪酸及甘油并释放 入血供给全身各组织氧化利用的过程, 称为脂肪动员。
H2O 三酰甘油
三酰甘油脂肪酶
FAFA
(脂库)
(激素敏感性脂肪酶)
9
9
ω-9 广泛
十八碳二烯酸 18:2
9,12
6,9
ω-6 植物油
十八碳三烯酸 18:3
9,12,15
3,6,9
ω-3 植物油
十八碳三烯酸 18:3
6,9,12
6,9,12 ω-6 植物油
廿碳四烯酸 20:4 5,8,11,14 6,9,12,15 ω-6 植物油
廿碳五烯酸 (EPA)
20:5 5,8,11,14,17 3,6,9,12,15 ω-3 鱼油
甘油磷脂 ——由甘油构成的磷酯 (体内含量最多的磷脂)
鞘 磷 脂 ——由鞘氨醇构成的磷脂

FA
油 FA
Pi X
鞘 氨 FA 醇 Pi X
廿二碳五烯酸 (DPA)
22:5
7,10,13,16,1 9
3,6,9,12,15
ω-3
鱼油, 脑
廿二碳六烯酸 (DHA)
22:6
4,7,10,13,16 3,6,9,12,15,
,19
18
ω-3
鱼油
(二) 磷酸甘油的生成
1.由糖代谢转变而来
CH2OH
G
CO
磷酸甘油脱氢酶
CH2O – P NADH + H+ 磷酸二羟丙酮
每类又可分为若干亚类:
apoA: AI、AII
常见: apoB: B48、B100
主要功能
apoC: CI、CII、CIII
运载脂类; 各种载脂蛋白还有某些激活剂功能。
某些载脂蛋白的激活剂作用 apoA-Ⅰ→ 激活PCCAT → 促进HDL成熟,
→ 将胆固醇转运入肝内;
apoC-Ⅱ→ 激活LPL → 促进CM和VLDL的降解;
线粒体
合成
FA 胞质
2、 合成过程
(1)乙酰CoA的羧化
Pi
CO2
ADP
O ATP
Mn2+ 生物素
O
CH3 - C~SCoA
HOOC - CH2 - C~SCoA
乙酰CoA羧化酶
乙酰CoA(-) (关键酶) (+) 丙二酸单酰CoA
胰高血糖素
胰岛素
(2)软脂酸的合成
乙酰CoA+7 丙二酸单酰CoA+14 NADPH+H+
糖代谢 脂肪分解 蛋白质
乙酰CoA
(一) 脂肪酸的合成 1. 合成原料及部位
1) 部位:胞质(肝、肾、乳腺、脂肪组织等)
2) 原料: 乙酰CoA, NADPH+H+ 供氢,ATP供能

脂 蛋白质
【O】 线粒体
乙酰CoA 柠檬酸-丙酮酸循环
胞质: 乙酰CoA (作为FA合成的原料)
糖 、 脂 、 蛋 白 质
脱羧缩合 加氢 脱水 再加氢
脂肪酸合成酶系(以酰基 载体蛋白ACP为核心的7种 酶蛋白复合体)
软脂酰ACP 硫酯酶
1分子 软脂酸 +7CO2+6H2O+8CoASH+14NADP+)
(3)碳链加工
延长或缩短、改变饱和度等
①线粒体酶系 软脂酰CoA + n个乙酰CoA 18,24,26C脂肪酸
②内质网酶系 软脂酰CoA + n个丙二酸单酰CoA
③不饱和脂肪酸的生成 软油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
常见的不饱和脂酸
习惯名
软油酸 油酸 亚油酸 α-亚麻酸 γ-亚麻酸 花生四烯酸
timnodonic
clupanodonic
cervonic
系统名
碳原子及 双键数
双键位置
△系
n系
族 分布
十六碳一烯酸 16:1
9
7
ω-7 广泛
十八碳一烯酸 18:1
(apoB100、E)
溶酶体
水解释放
胆固醇 被组织利用
低密度脂蛋白(LDL)代谢小结
合成部位:血浆中VLDL转变而来 主要物质:胆固醇酯50% 功能:转运内源性胆固醇至肝外 正常人空腹血浆的主要脂蛋白 LDL↑,引起动脉粥样硬化
4、高密度脂蛋白(HDL)的代谢
新生HDL (肝,小肠)
apoB-100 → 参与对LDL-R的识别 → 促进各组织 对LDL的摄取
(三) 血浆脂蛋白的代谢和功能
1、乳糜微粒CM的代谢
食物脂肪
消化吸收
三酰甘油
LPL
小肠粘膜细胞
apoCⅡ
成熟CM
进入血液
新生CM
CM
载脂蛋 白交换
残余颗粒
甘油
脂肪酸 血液HDL
肝细胞降解
apoB48
apoE 磷脂 胆固醇
CH2O – P
甘油-3-磷酸
NAD+
磷 酸
NADH+ + H+ CH2OH
二 CO 羟
经糖代谢途径进一步分解
丙 酮
CH2O – P
异生为糖
(三)脂肪酸的分解
1. 脂肪酸的氧化分解过程
(全过程包括下列4个阶段,肝、肌肉细胞最活跃)

脂肪酸的活化(胞质)
• 脂酰辅酶A进入线粒体
• 脂肪酸的-氧化
• 乙酰辅酶A的彻底氧化
血浆脂蛋白的主要组成及功能
名称 脂类
蛋白质 场所
CM 三酰甘油 (90%)
1% 小肠
VLDL 三酰甘油 (60%)
8% 肝
LDL 胆固醇 (50%) 25% 血浆
HDL 磷脂、胆固醇 (各25%)
50% 肝
功能
转运外源性 转运内源性 转运胆固醇 转运胆固醇从 三酰甘油 三酰甘油 从肝内到肝外 肝外到肝内
• 含量:
–甘油三酯 –总胆固醇
1.13mmol/L(100mg/dl) 5.17mmol/L(200mg/dl)
二、血脂的来源和去路
食物中脂类 体内合成脂类 脂库动员释放
血脂 400- 700mg/dl
波动范围较大
氧化供能 进入脂库储存 构成生物膜 转变成其他物质
三、 血脂的运输形式——脂蛋白( lipoprotein)
脂类 + 蛋白质 (疏水性) (亲水性)
血浆脂蛋白颗粒
(水溶性)
(一)血浆脂蛋白的分类与命名
1、电泳法分类
依据:各类脂蛋白颗粒中蛋白质含量不同而 有不同的表面电荷,在电场下产生不同的迁 移率。
乳糜微粒(CM)
电泳法将血浆脂蛋白分为 四类:β-脂蛋白
前β-脂蛋白 α-脂蛋白
血浆脂蛋白电泳图谱与命名
颗粒 密度
乳糜微粒
乳糜微粒 (CM ) 大 小
前β-脂蛋白 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
β-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 (LDL)
-脂蛋白
高密度脂蛋白 (HDL) 小 大
LP() : 与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有关
(二)血浆脂蛋白的组成与结构
脂类
血浆脂蛋白
三酰甘油 磷脂 胆固醇及其酯
载脂蛋白 ( apo)A、B、C、D、E 等;
第一节 概述
一、 脂类的分布和生理功能
分布 占体重(%) 主要功能
三酰甘油
(贮存脂) (可变脂)
脂库
类脂
(基本脂) (固定脂)
生物膜
10 ~ 20
储能、供能
保温,固定,保护 协助维生素吸收
5
生物膜基本成分
胆汁酸,VitD3 , 类固醇激素
二、 脂类的消化和吸收
消化 三酰甘油 胰脂酶
胆盐
甘油 脂肪酸 单酰甘油
脂蛋白电泳
血清蛋白电泳
2、超速离心法(密度分类法)
依据:
各脂蛋白颗粒中脂类含量不同而有不同的密度,
超离心时有不同的沉降率。
超离心法分为四类
血浆
名称
密度
乳糜微粒
(CM )
(低)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低密度脂蛋白 (LDL)
高密度脂蛋白 (HDL)
(高)
两种分类法所得血浆脂蛋白的一一对应关系
电泳法分类 超离心法
含磷脂、胆固醇、 apoA、C、E
胞膜,
胆固醇-OH
CM,VLDL
血液
磷脂酰胆碱上2-脂酰基
PCCAT
溶血磷脂酰胆碱
胆固醇酯
apoC,E转移至CM和VLDL
肝 (胆固醇)
成熟HDL (富含胆固醇酯)
胆汁酸
高密度脂蛋白(HDL)小结
合成部位:肝脏、小肠 主要物质:磷脂、游离胆固醇、apoA、C、E 功能:将肝外组织胆固醇转运到肝脏代谢 HDL↑,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脂肪酸的氧化分解过程
1.脂肪酸的活化(胞质) 2.脂酰辅酶A进入线粒体 3.脂肪酸的-氧化 4.乙酰辅酶A的彻底氧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