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浮锚杆施工专项施工技术方案

抗浮锚杆施工专项施工技术方案

目录
第一章施工流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施工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制作锚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锚孔定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成孔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清孔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下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注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章质量保证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锚杆抗拔承载力检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施工流程
锚杆达到设计抗拔力,应先做抗浮实验锚杆。

抗浮试验锚杆成功后,才开始进行大面积锚杆施工。

抗浮锚杆宜在浇筑底板垫层混凝土封闭基底土层后,再进行锚杆施工。

这样可保护基底不受水浸泡破坏其原有土层结构,导致基底土层承载力降低,同时锚杆施工完成后不会扰动锚杆,破坏其水泥固结体;并且不会因基底泥泞而限制施工钻机移动,影响施工进度。

全长粘结抗浮锚杆施工流程如下:
第二章施工方法
一、制作锚杆
1.杆体锚筋按设计焊接和弯折,根据锚固长度以及设计要求,并考虑与底板(筏板或承台)的锚固段长度,同时把注浆管捆绑在杆体锚筋骨架上,注浆管一般比杆体下端短150mm,绑扎松紧适度,以注浆后较易拔出为宜。

2.杆体锚筋骨架间距1500mm(按设计要求)设置定位器,保证骨架
制作平顺,焊接牢固。

杆体保护层不小于25mm,锚头锚固在底板中
不小于25D
3.锚杆孔口上下各250~500mm长部位进行防腐处理(可涂环氧树脂);锚杆头部(按设计尺寸)出垫层处设置压浆封口钢板,尺寸不小于杆体直径。

二、锚孔定位
1.锚杆按设计或自行统一编号,用经纬仪或全站仪测放出各施工区抗浮锚杆的孔位,用木桩或钢筋头做出标记。

2.锚杆孔位允许偏差≤50mm,特殊情况经设计单位与业主单位同意后适当移位。

三、成孔
1.岩层采用潜孔钻机配合空压缩机进行干作业成孔,成孔直径不小于150mm,注浆前保证空内干净。

2.土层、沙砾层采用地质钻钻进,泥浆护壁,成孔后清水洗孔除浆。

成孔完成后即下入锚杆注浆,以免时间过长塌孔。

3.流塑性较大的土层、沙砾层当无法钻进成孔时,采用地质钻加钢管套管跟进钻入,进入锚杆底部后立即下锚,然后开始一次注浆,边注浆边拔套管。

4.锚杆垂直度允许偏差应小于1%,成孔深度一般要求比设计深度大200~300mm,以防钢筋底端腐蚀。

结合现场实际,成孔过程中应随时注意孔内返浆的变化,调整施工工艺,保证成孔顺利。

每根锚杆都必须详细做好整个成孔的原始记录。

四、清孔
清水清孔以排出空内沉渣,直至孔口返水较干净、无大量沉渣为止,但清孔时间不宜过长,以防塌孔影响注浆质量。

五、下锚
1.锚杆制作完成后,下锚前检查注浆管有无破裂或堵塞,接口处是否牢固。

2.结合设计的杆体长度和现场实际,可用人工、钻机架、塔吊等将锚
杆吊入孔中,安放时避免锚杆扭曲、弯折及部件松脱。

下锚过程中若遇杆体无法下至孔底时,应将杆体拔出并用钻机重新扫孔后再下锚。

3.杆体下至孔位后,应测量顶部标高,并做记录,保证整体平整,以防杆体在混凝土底板中的锚固长度不够或影响混凝土底板受力钢筋
的安放。

六、注浆
1 浆是锚杆施工的一个重要工序,填充土层中的孔隙,形成锚固体,防止锚杆钢筋腐蚀,形成锚杆抗拔力。

2.注浆再用孔底返浆法,导管一端与杆体注浆管连接,另一端与压浆泵连接,导管一般采用Φ30mm的pvc管或胶管。

水泥宜选用42.5MPa 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宜为0.4~0.6并保证浆液的流动性与强度。

根据设计要求以及地质层情况,可选用适合的外加剂掺入浆液中。

3.锚杆采用简易二次注浆,结合穿越的地质层情况,一次注浆压力参考值可为0.6~1.2MPa,二次注浆压力参考值可为1.5~2.5MPa,一次注浆4~8h后进行二次注浆。

注浆时,当见到浆液从孔口外溢时,即可将注浆管逐步外拔,但应保持浆液外溢孔口直至拔出。

注浆应连续进行,不得中断,同时做好详细完整的施工记录。

.三章质量保证措施
.1施工前应会同业主、设计、监理、施工各方进行技术交底,认真分析抗浮实验锚杆的各项基础参数,严格按照施工方案施工。

.2各种原材进场时应先进行相关检验试验,确保合格后方可施工。

锚杆杆体下锚前应清除其表面油污及膜锈,确认无损伤、扭曲后方可下锚。

.3锚杆注浆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浆液、泥浆、沉渣应及时清运并冲洗场地,以免流入注浆锚孔中。

.4注浆完成后,在浆体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前,不得承受外力、移动或者受扰动。

.5施工过程中,应认真做好成孔以及注浆记录,并做好各个工序的检查记录。

第四章锚杆抗拔承载力检测
由于抗浮锚杆只承受单向抗拔力,所以抗拔承载力的检测即为抗浮锚杆质量与功效的最终检测。

抗浮锚杆的检测数量可参照土层锚杆的检测数量,即为施工锚杆数量的5%。

抗浮锚杆若分区施工,则按各个施工区数量的5%进行检测。

锚杆抗拔承载力以单根锚杆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Rk)作为合格与否的评定标准,单根锚杆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Rk)根据试验确定。

单根锚杆抗拔承载力特征值(Rt)与单根锚杆抗拔极限承载力
标准值(Rk)的关系按下式确定:Rt= Rk/K
式中K为安全系数,K=2.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