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少年闰土》教案(1)

《少年闰土》教案(1)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本课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

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作者笔下的闰土与“我”是很不一样的。

例如,闰土生活在“海边农村”,而“我”生活在‘高墙大院“;闰土是一个“忙月”的儿子,“我”是一个“少爷”;闰土见多识广,而“我”却孤陋寡闻。

环境不同、阶级不同、生活不同,没有让“我”感到快乐,反而引起“我”对自己所处地位和环境的不满,这些都流露出“我”对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的向往。

人教版新教材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主题是:“初识鲁迅”,四篇文章,第一篇精读课文是《少年闰土》,后三篇都是纪念鲁迅的文章。

从亲近鲁迅的文字入手,去感悟鲁迅。

这种安排非常符合语文教学的规律。

虽然鲁迅的头上带着许多的“家”,但在语文课堂,他首先应该是文学家。

我们语文课就应该引导孩子细细品味鲁迅的文字,去亲近鲁迅。

而《少年闰土》是学生感受鲁迅先生文学作品的一扇窗,应该引领学生去感悟语言的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快速地默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2、整体感知闰土的形象。

过程与方法:
1、有速度地默读课文。

2、概括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在旧中国深重的黑暗下,闰土身上的健康、机灵、纯朴和勇敢。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初步感知闰土的形象。

教学难点:揣摩人物的特点,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激发兴趣
1、谈话
2、板题
二、初读感知
1、注意文中生僻的字词,完成课件上的连线题。

2、理解词语意思。

三、带着问题,深入探究
1、找一找二人初次见面时闰土是怎样的形象;课文讲了闰土几
件事?
2、汇报交流:
1)说说闰土的形象有什么样的特点?
2)“我”对哪一件事情记忆最深刻?
3、自读看瓜刺猹片段,说说最感兴趣地方。

4、指导朗读
5、出示课本第一幅插图,引导学生背诵第一自然段。

六、小结
板书设计:
17少年闰土
紫色圆脸雪地捕鸟
头戴毡帽看瓜刺猹
项带银圈海边拾贝
见人怕羞潮汛看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