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二说课稿
2015-03-09 14:14:07
一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内容,是根据教育部2004年印发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编写。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政治生活的特点、内容、主要作用、认识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意义,树立有序政治参与的态度等。
包括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二、编写思路:
1.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根据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内容组织教材内容。
(1)课程内容贴近生活是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贴近。
(2)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
有其科学依据。
(3)《政治生活》依据“德育贴近生活”的理念,以当代中国人政治生活为基础组织教材内容。
2.根据公民政治生活的内容,提炼具有整合意义的若干主题,分单元进行编写。
(1)教材内容是对现实政治内容的归纳和提炼,(2)提炼的生活主题必须具有整合意义,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且能够体现课程性质的要求。
3.以政治学科知识为背景回答政治生活主题的有关问题,渗透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点教育。
政治生活主题
————————-------------政治观点教育-------------------政治学科知识为支撑.
总之。
以生活为基础,以思想政治观点为统领,以政治学科知识为支撑整合教材内容是编写《政治生活》的基本思路。
三、必修二的内容和结构。
本册教材共计四单元9课。
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主线。
根据政治生活主题安排教学内容。
从近到远,从具体到抽象的知识体系。
公民政治生活——政府——国家——政党——国际社会。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本单元由两课和一个综合探究组成。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主要内容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的特点,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政治权利,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政治性义务,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具体说明公民应当如何进行政治参与,主要内容由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综合探究是围绕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展开的活动——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
在探究活动中,要求学生查阅资料、列举案例、分析比较尝试制定规则。
这是对本单元知识的综合运用。
第二单元本单元有两课和一个综合探究组成。
教材讲了五个问题:一是我国政府的职能。
二是我国政府的责任是对人民负责。
三是我国政府要依法行使权力。
四是我国政府行使权力受人民的监督。
五是我国政府威信的来源以及树立威信的途径。
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主要阐述政府的性质、职能与责任。
第一框讲述政府的职能,主要内容有: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的职能和政府的作用。
第二框主要讲述政府的责任是对人民负责。
主要内容有: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必须具有为人民拂去的工作态度、树立求
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政府为公民求助和投诉提供多种途径和方式。
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监督,阐述政府该如何处理好与人民的关系。
第一框主要分析政府的权力要依法行使,主要内容有:什么是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和重要意义,政府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
第二框主要分析政府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主要内容有: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体系。
综合探究政府的威信从何而来主要探讨三个问题:政府的威信与国家性质相关,人民需要有威信的政府,政府的威信是通过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决策是否科学、民主、依法,依法行政的态度和能力,政府履行职能的效果以及政府工作人员的道德形象等方面树立起来。
公民要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必须先了解政府的性质和职能,感受政府履行职能的程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民也要对政府履行职责提出要求,既需要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政府要依法行使权力,接受人民的监督,行使权力要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我国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才能树立起政府的威信。
本单元授课以有关政府的知识为支撑,以了解政府、评议政府和感受政府的作为为途径,回归学生生活,回归社会生活,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教学上采用讨论法、探究法,例证法和分析法。
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包括三课和一个综合探究。
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讲述我国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第六课我
国的政党制度主要讲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执政方式、指导思想、性质、宗旨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知识。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讲述的主要内容有:我国是同意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我国的宗教政策是宗教信仰自由,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综合探究中国发展进步的政治制度保障,主要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内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引导学生认识我国人民当家做主的制度保障,以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
本单元由两课和一个综合探究组成。
第八课主要从静态方面分析国际社会,讲述的内容有: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主权国家及其权利和义务,国际组织概况、分类和作用,国际关系的内容、形式和决定性因素,中国与联合国。
第九课主要从动态方面分析国际社会的矛盾和发展趋势,并在这一基础上讲述我国的对外政策。
讲述的内容有: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解决和平与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
序,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以及我国应对国际竞争的策略。
这些内容反映了国际社会变化发展的新情况和新特点。
在从静态到动态两个层面分析当代国际社会的基础上,教材阐述了我国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应该采取的对外政策,主要内容由:我国外交政策的依据,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宗旨和基本准则,我国对外关系的成就,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及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所做的贡献。
综合探究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阐述了中国为什么能够和平发展,为什么要和平发展,和平发展的中国给世界带来了什么,为了中国的和平发展我们应作怎样的准备等问题。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和平发展是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有通过自身发展来维护世界和平,明确中国在当今国际社会的作用及发展前景,体验做中国人的自豪感,培养国际意识和世界胸怀。
本课在教学中可以动员学生搜集素材,也可以通过讨论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认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从而认识维护自身国家利益的正当性。
还可以采取例证和合作探究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