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与插花艺术论文盆景的发展历史与流派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学号专业:中国·大庆中国盆景的发展历史与流派盆景是在我国盆栽、石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树、石为基本材料在盆内表现出自然景观饼借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作品。
它起源于中国,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由于受到不同的自然条件、文化传统、风土人情、欣赏习惯的影响出现了异彩纷呈的造型形式和各具特色的加工技艺。
不同的创作者由于生活阅历、思想方法、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的不同,往往在作品中表现出有艺术特色的风格。
在一定地域流传下来就形成了地方流派。
中国盆景艺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各地因取材和造型手段的不同,形成了不同艺术风格的流派。
主要的流派有苏派、扬派、川派、岭南派、徽派、海派、通派、浙派八大流派。
1、中国盆景流派1.1、清秀古雅的苏派苏派盆景历史悠久,所在地苏州自唐代起经济文化一直十分繁荣,历代是文人荟萃之地。
明代的“吴门画派”、古典园林对其影响甚远。
五十年代以后,盆景艺人大胆创新,桩景的枝片已不受“六台三托一顶”所限,干形力求自然多变,在用棕丝扎片的基础上年年进行细致的修剪,形成一种“粗扎细剪”的整形方法。
苏州盆景艺人扎片技术娴熟,起片自然,逐步形成以剪为主,以扎为辅及粗扎细剪的手法。
使苏派盆景焕然一新,以‘清秀古雅’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
苏州盆景树种以榆、雀梅、三角枫、石榴、梅等落叶树为主。
苏州、常熟一带传统的桩景形式以规则式居多,树干微曲,左右互生六个园片称‘六台’ ,向后伸出三片称‘三托” ,顶上一片称一顶” , “六台三托一顶’的桩景多成对放置。
苏派的桩景枯干峰峨而枝叶碧翠,新陈对比强烈,形象生动鲜明,犹如枯木逢春。
苏州留园陈列的一盆大型古桩雀梅树龄达三百余年,叶青翠欲滴,纯净透明,皮自然枯朽,苍老古稀;干粗壮、雄奇、奔放,根似露非零,盘根错节。
苏派盆景的老干虹枝像传说中的龙,干形为曲干式,柔媚秀气,弯曲有力,又符合自然情理, “曲折有致,刚柔相济”才能做到曲折优美。
1.2、游龙狮式的扬派扬派是以扬州为中心的盆景,包括嘉州、泰州、兴化、高邮、南通等地,由于地处江苏北部,故有统称苏北派。
扬派盆景分两支,西派和东派。
西派以游龙式为主要标示,东派则以两半弯(或三半弯)为主要特色。
扬派盆景常用的树种有松、柏、榆、黄杨。
历史上扬派盆景以“狮式盆景”(即两半弯)最为著名,造型特点为“云片”即树桩盆景的树冠像片片碧云状,且有层次分明、平整平稳的艺术风格。
在树种选择方面,要选择萌芽能力强、耐修剪、寿命长、易繁殖的针叶或小阔叶树为好。
盆景犹如绘画一样注重气韵法,讲究形态美,使其应物象形,做形神兼备、情趣横生,给人以丰富美感享受。
扬派的“狮式”盆景,艺上必须意态如狮,只求神似,不求似,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制作上必构成三弯九片一顶。
今日的“二弯半”不受狮式盆景的约束,造型自由,构思开阔,这自有它好的一面,但它和一般“曲干式”就难区分了。
倘若二弯半能恢复狮式的神韵,则更能体现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
1.3、苍古雄奇的川派川派发源于四川成都常用树种有瓶兰花、梗海棠、六月雪、罗汉松、杏、梅竹、紫薇、扑地柏等造型特点为悬根露爪,虫多姿,苍古雄奇。
川派盆景艺术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在造型上从简到繁、再从繁到简的过程。
前一个简是简单,后一个简是简练。
四川号称天府之国川西平原丰富的植物资源,繁荣发达的经济氛围为川派盆景艺术的发展奠定了雄厚基础。
近几十年来画家和技师们紧密合作,大胆创新,创作了一批姿态自然、苍古雄奇、颇具画意的自然式盆景,与传统的古桩相映成趣,交互生辉,为川派树桩盆景的发展开创了新路。
四川民间有盆景无根如插木的的谚语,故其桩景特别强调根的处理,盆中的树木多悬根露爪,注意盘根错节的造型。
成都的银杏古桩树干犹如石灰岩溶洞中的钟乳,其态瑰奇独特,稀有少见。
自然式的盆景中常喜用竹子作素材与石相配,别有情趣,富有地方特色。
总的来说,川派的艺术风格:树桩以古朴严谨,虬曲多姿为特色。
山水盆景则以气势雄伟取胜。
高、悬、陡、深表现出巴山蜀水的自然风貌。
1.4、隽永神韵的岭南派广东地处五岭以南,俗称“岭南”。
明清时期,广东各地民间已广为栽种盆景,多选用九里香、榆树、罗汉松、柏树等树种,造型则比较程式化。
诸如树干必呈“之”字型,弯曲有序,每曲位长一枝拖,树顶为平定状,树型呈扇面状。
另一种形态是像铁线扎作,这种形式不讲究支托布局,依傍着树干用铁线扎作框架,带引枝条沿势生长而成。
岭南派的盆景主要的艺术特色为挺茂自然,飘逸豪放,隽永神韵。
典型的造型式样有雄健繁茂的大树型,扶疏挺秀的高坠型,潇洒豪放的飘逸型,多干株连的连根型。
构图活泼,野趣天然。
现岭南派整型修剪方法,是蓄枝截干。
所谓“蓄枝截干”,就是使桩景矮化紧凑达到艺术美的方法。
具体讲就是待树木的枝(干)长到一定粗度时,要进行强度的剪裁,再在枝(干)上选留角度位置适合的新枝,待这些新枝(干)蓄到适当的粗度后,再次进行剪裁。
采用这种不断进行剪裁的造型方法,才能使枝干和叶比例恰当,上下匀称,枝干瘦硬如曲铁,树型顺其自然。
1.5古朴苍蛐的徽派徽派盆景是以徽州命名的盆景艺术流派。
它以歙县卖花渔村(又名洪岭)为代表, 包括绩溪、黟县、休宁等地民间制作的盆景。
徽派盆景的特点是古朴、苍老、遒劲、庄重、幽静。
徽派盆景主要是树桩盆景, 树桩大而奇, 形态蟠曲古朴, 造型精巧奇美, 倔傲刚劲。
用于树桩造型的主要树种有梅、圆柏、翠柏、黄山松、罗汉松、榔榆、天竹、南天竺、紫薇、山茶、杜鹃等。
盆景价值的高低, 除看其树桩造型、年限长短外, 还要看植物品种, 以梅花、茶花为上品, 其中以梅桩最具有特色,称为“徽梅”。
徽派盆景的造型独特,造型加工采用棕皮、树筋,制作形式有蟋曲式、游龙式,、扭转式以及疙瘩式、三台式、屏风式等传统形式。
主干有几弯至几十弯不等,侧枝有龙爪弯、之字弯、螺丝弯等,以古傲、苍劲、奇峭取胜。
现在有了新的发展,采取“祖扎细剪”,取法自然,力求简便,改进了徽派盆景技艺,成型快,造型多样,既保留了地方上风格,又有所创新。
1.6雄健精巧的海派海派盆景源自上海。
上海是国际化大都市,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很高,各地盆景先后传入。
近几十年来,日本盆景也远渡重洋落户上海,使海派盆景博采众家之长,在保持我国传统艺术和风格的基础上,刻意求新,自成一派。
海派规则式的桩景多用五针松作成,树干直立,枝叶四布,层次分明,左右前后各自开面,称立体式 ,这类桩景以大型的为多。
为使生长年限短的幼树呈现苍老古稚之态,可采用人工雕琢树皮来实现,也可用雕琢加工法使其变得美观呈现出自然枯朽的神态。
雕琢加工主要在树干观赏面进行,既不能损伤背面的树皮,更不能环雕,否则损失过大,会引起树势衰弱,甚至死亡。
一般在树干正面雕一个洞、疤或剥去一块皮,即可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常用的方法有剖干、剥皮、撕枝、雕疤、锤击等。
海派的桩景树种丰富,约有140余种,以罗汉松、五针松、黑松等松柏树为主。
桩景的形式规格多种多样,有高达丈余的大型落地盆景,也有一掌可里数盆的微型盆景。
艺术风格不构一格,以自然火为主。
造型屈伸自如,自然流畅,雄健精巧。
1.7姿态端庄的通派通派盆景是指江苏南通、如皋带的盆景艺术流派,其地域范围南通市、如皋市为中心,包括通州石港镇、海门市四甲镇、如东县马镇和丰利镇等。
通派盆景传统造以“两弯半”见长。
通派盆景多采用“棕丝剪扎,细扎粗剪,以扎为主”的技艺。
形成风格严谨、姿态端庄的特点。
通派盆景的植物材料有一百多个品种 ,主要树种有雀梅、榆、白皮瓜子黄杨、罗汉松、五针松、锦松、绒针柏等,尤以极富地方特色的雀舌罗汉松著称。
“两弯半”盆景在片千造型上有“三忌’ ,一忌“临门干”顶门干,即主干正面大面留有一根枝。
二忌“扁担干”对干,即主干左右两侧留有一根直线状的对生枝三忌“背尾干”,即在主干背面拖着较长的“尾巴”。
盆景老艺人亦流传有两句歌诀“寸结寸弯鸡爪翅,云头雨脚美人腰”,形象而生动地总结出通派盆景传统造型的艺术特色。
1.8时代浓郁的浙派浙派盆景以杭州温州为中心地域,目前主要代表人物是杭州潘仲连和温州胡乐国。
浙派盆景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
自唐宋以来,一直是崇尚自然,师法自然,刚柔并济,追求诗情画意的。
浙派的代表树种是五针松,另有松柏、罗汉松、榆、雀梅、石榴、六月雪、南天竹、虎刺、桂柳等。
典型造型是独具-格的高干式、合栽式大树型。
在技法上浙江盆景采用以扎为主,以剪为铺。
扎片;求层次,注重节奏布势、尤其注重力度。
在枝干线条处理上,做到直线与曲线并用,顺势与逆势并用,长跨度与短跨度并用,硬角度与软弧度并用。
它的艺术风格是苍劲入画、富有韵律,又有着浓厚的时代气息,昂奋上进;集浙江自然风景、园林景观、风土习俗、文化历史于一体 ,创作个性与艺术特色别具风彩,余味无穷。
浙派盆景可进一步简括为两句话:松柏为主 ,偏好高干合栽。
讲求动势,侧重精神意念。
总的来说,盆景犹如绘画一样注重气韵骨法,讲究形态美,使其应物象形,做到形神兼备、情趣横生,给人以丰富的美感享受。
在交通、通讯、传媒高度发达的今天, 每一种进步理念、每一门先进方法、每一项优秀成果都在快速交流, 互相影响, 盆景业也不例外。
寸有所长, 尺有所短, 每一流派、每种风格都有它的优点,亦有它的不足。
我们不能因为某一流派产生较早就一味颂扬其悠久历史而忘其弊, 亦不能因为某一流派创作风格比较流行就妄自尊大、贬低别人。
只有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选优汰劣、共同提高才能使中国盆景迅速地赶超世界。
参考文献:[1]戴自强.中国盆景流派丛书.上海科技出版社.2004.[2] 李定航 ,徐宗河 ,李健吾 ,张宏松. 盆景流派特色之采撷——清秀古雅的苏派盆景[J]. 河南林业, 1998,(02) .[3] 曹卫领 ,李定航. 盆景流派特色采撷——苍古雄奇的川派盆景[J]. 河南林业, 1998,(04) .[4] 李定航 ,徐宗河 ,李侦吾 ,张宏松. 盆景流派特色之采撷——飘逸豪放的岭南派[J]. 河南林业, 1998,(03) .[5] 董胜林 ,李定航. 盆景流派特色之采撷——雄健精巧的海派盆景[J]. 河南林业, 1998,(05) .[6] 张小平. 盆景流派之我见[J]. 花木盆景(盆景赏石), 2007,(08) .[7] 杨传友. 中国盆景的艺术流派[J]. 花木盆景(花卉园艺), 1997,(06) .[8] 徐志苗. 中国盆景艺术流派何去何从[J]. 花木盆景(盆景赏石), 2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