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试题及答案【篇一:红楼梦试题及答案2】/p> 1、曹雪芹的祖父是( a )a、曹寅b、曹玺c、曹振彦d、曹锡远2、教香菱作诗的老师是( b )a、宝钗b、黛玉c、湘云d、宝琴3、新红学、旧红学的说法最早是(c )提出的。
a、胡适b、俞平伯c、顾颉刚d、鲁迅4、大观园诗会的发起人是( c )a、李纨b、宝玉c 、探春d、黛玉5、林黛玉所作的《五美吟》组诗,每首诗吟咏历史上一个美人。
其第四首所吟美人是( b )a、红拂b、绿珠c、西施d、明妃二.填空1、高鹗,字(兰墅),别号(红楼外史)。
2、使下列两组人物间形成婚姻联系的器物是柳湘莲与尤三姐(鸳鸯剑)贾琏与尤二姐(九龙珮)3、下列回目所指主要人物是:牡丹亭艳曲警芳心(黛玉)痴女儿遗帕惹相思(小红)撕扇子作千金一笑(晴雯)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宝钗)4、贾宝玉与林黛玉的亲戚关系是(姑表兄),与薛宝钗的亲戚关系是(姨表弟)。
5、《红楼梦》(《石头记》)早期抄本上有大量评语,其中最主要的两(脂砚斋)和(畸笏叟)。
6、俞平伯红学代表作最初叫(《红楼梦辨》),建国后易名为(《红楼梦研究》)。
7、贾府“四春”名字的谐音寓意是(原应叹息)。
三.名词解释1、程乙本(1)程即程伟元,他和高鹗一起对《红楼梦》的流传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分(2)乾隆56年,程伟元同高鹗将《红楼梦》前80回与搜集到的后40回合为一体印行,世称“程甲本”,但甲本中有不少错误,转年又出修订版,且白话成分增加了,世称“程乙本”,比程甲本普及程度还要广。
—1分(3)程乙本的印行,扩大了《红楼梦》的影响,在《红楼梦》版本史上有重要意义。
—1分2、“一击两鸣”法(1)是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一种艺术手法,指作者描绘某一人或某一事物而实际上连另外的人或事都描绘出来了。
—1分(2)“一击两鸣”法是脂批中常提到的术语,如第五回说林黛玉“寝食起居,一如宝玉”,甲戌本夹批:“妙极,所谓一击两鸣法,宝玉身分可知。
—1分(3)“一击两鸣”法与中国古代小说传统评点有着渊源关系,如金圣叹批《水浒传》中的“一笔两用”;张竹坡评《金瓶梅》中的“一笔千万笔”等,有类似之处。
—1分3、索隐派(1)红学索隐派的产生与当时反满的历史环境、作品本身的原因有关,同时也渊源于文学和文化传统。
—1分(2)在操作上,索隐派是将《红楼梦》中的人物与清代人物机械比附,犯了“文史合一”的错误。
—1分(3)但索隐派对扩大《红楼梦》的影响起到了重大作用。
这一派注重对作品微言大义的阐发也有意义。
在红学史上它突破了题咏、评点等印象式批评,构建起了自成体系的学术。
—1分4、评点派(1)清代以散文形式评点《红楼梦》的一个流派,道光后鼎盛。
—1分(2)代表人物:三家评中的王希廉、张新之和姚燮。
—1分(3)它扩大了《红楼梦》的影响,但其观点多迂腐,值得肯定的是它对《红楼梦》艺术结构的分析还是很到位的。
—1分5、题咏派(1)清代以诗词曲赋等韵文形式评价《红楼梦》及其作者的一个流派。
—1分(2)代表人物或代表作:明义《题红楼梦二十首》、永忠《因墨香得观红楼梦小说吊雪芹》等。
—1分(3)它扩大了《红楼梦》的影响,但其篇幅短小,对全面理解《红楼梦》有局限性。
—1分四.问答题1.谈谈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在《红楼梦》艺术结构上的作用答:(1)刘姥姥在《红楼梦》叙事结构中起着重要作用,她三进贾府,亲历贾府兴衰,可以说构成了作品中的一条重要线索。
此外,作者用“以丑写美”的笔法,写出了这一人物身上的很多优秀品质,她还不仅仅是起插科打诨的作用,虽然作者也运用了漫画手法。
另外巧姐的结局的探讨和这一人物有重要关系。
—5分(2)举例展开论述5分。
(3)个人观点5分。
此题答案相对自由,根据试卷情况酌情给分2.脂本和程本的异同答:(1)脂本:一般书名叫《石头记》,是80回内的残本,有批语。
它保留了曹雪芹家世的有关文献,特别是80回后佚稿的情节线索,因此它有价值。
但其残缺不全,评语的艺术水平亦不高,使读者阅读受到一定的障碍,影响流传。
脂本有甲戌本、庚辰本、列藏本等。
—8分(2)程本:一般叫《红楼梦》,是120回全本,无批语。
它是以印本形式出版的《红楼梦》。
它的价值在于扩大了《红楼梦》的流传,使红学成为显学而功不可没。
其缺陷是在扩大流传的同时也掩盖了后40回续书的真相。
程本有程甲本、程乙本等。
—7分3.谈谈你对近些年兴起的红学探佚学这一学术前沿问题的评价答:(1)依据前八十回的整体构思和人物性格特别是第五回的判词以及脂砚斋提供的线索和时人的笔记文献来推论曹雪芹佚著应有的面貌,从而探讨原作及续作在故事情节、思想倾向、审美理想、人物结局以至语言风格等等方面的差异,称为红学探佚学。
—5分(2)探佚学力图恢复八十回后曹雪芹原作真相,这种努力是可取的,但如果曲解文献、主观臆断,则很容易与索隐派合流,这是需要避免的倾向。
—5分(3)个人观点5分,此题答案如果考生确实能言之有据,即使有不同观点也可以根据试卷情况酌情给分,优异者加分,并推荐给有关红楼学术刊物。
4.《红楼梦》的清代续书有什么共同点?并分析这一共同点形成的原因。
答:(1)除了《红楼梦》后四十回以外还有很多《红楼梦》续书,清代裕瑞《枣窗闲笔》列有七种,当代红学研究者经过辛勤搜集共得百余种,如《后红楼梦》、《续红楼梦》、《绮楼重梦》、《红楼复楼》、《红楼圆梦》、《红楼梦影》、《红楼梦幻梦》、《红楼觉梦》等等。
—5分(2)《红楼梦》续书的类型很广,如程高本续衍类、借题类、补佚类等。
但清代早期的《红楼梦》续书却有一个共同点,让黛玉回生、宝玉还俗,有情人终成眷属,即“大团圆模式”。
这一模式的产生有着历史、哲学、宗教、民俗以及审美等原因。
与任何传统文化一样,“大团圆”结构模式既不是绝对的好,也不是绝对的坏。
通过对“大团圆”这种文学现象的透视,可以加深我们对民族审美心理的认识。
—5分(3)个人观点5分。
此题答案相对自由,根据试卷情况酌情给分。
【篇二:红楼梦高考重要试题及答案】>1.简述“通灵宝玉”的来历。
2.说说《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的主要情节3.《红楼梦》中写道:“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请说说“金玉良缘”、“木石前盟”的含义.4.《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提到贾宝玉的取名和抓周,为《红楼梦》的这个主要人物情节的推进定下了基调。
简述这两件事。
5.简述宝玉挨打的直接原因。
6.林黛玉进贾府初见宝玉,两人都觉得似曾相识,为是么会这样?7.《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除了林黛玉和薛宝钗外,还有哪十位?8.简述在抄检大观园时探春的行为。
9.简述凤姐的如何计害尤二姐的10.说说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的结果11.请简要说说《红楼梦》中探春理家时主要做了哪些开源节流的改革12.具体说说《红楼梦》中林黛玉得知宝玉将娶薛宝钗和贾宝玉得知黛玉死后各有什么样的反应13.“泣残红黛玉葬花”、“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共读西厢花纷纷”都是有关宝玉、黛玉的精彩片段,请分别简述之14.简述黛玉之死15.简述王熙凤弄权铁榄寺的情节16.简要说明《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建造来历17.简述黛玉葬花的情景18.简述“香菱学诗”的主要情节19.简述《红楼梦》中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的故事20.简述尤三姐的性格和殉情经历答案:1.《红楼梦》中屡次提到的一块重要的玉石名称,本是女娲炼就的一块顽石,因无才补天而随神瑛侍者(即后来的贾宝玉)入世,幻化为贾宝玉落胎时口衔的美玉,上有“通灵宝玉”四字,“士隐接了看时,原来是块鲜明美玉,上面字迹分明,镌着通灵宝玉四字。
”(见《红楼梦》第一回)也称“通灵玉”。
2.《红楼梦》第四回中“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贾雨村刚到应天府走马就职,有金陵一霸薛蟠因争夺一婢殴伤人命而逍遥法外的官司,本当依法断案的贾公因为听了一位门子有关“护官符”的点拨,只得按照“官场潜规则”搪塞了事。
3.“金玉良缘”中“金”指薛宝钗的金锁,“玉”指贾宝玉的通灵宝玉,贾府上下都希望贾王两大家族再次联姻,直称薛宝钗与贾宝玉是“金玉良缘”。
“木石前盟”是指林黛玉与贾宝玉的前世。
木指“林”,石指“宝玉”,《红楼梦》第一回讲林黛玉的前世是绛珠仙子,贾宝玉前世是神瑛侍者,神瑛侍者日日浇灌绛珠仙草,绛珠仙草发誓来世要用一世的眼泪来偿还他的恩情,此为“前盟”。
4.贾宝玉出生时嘴里衔着一块玉,所以取名宝玉贾宝玉满月时贾政(贾宝玉的父亲)让他抓周,来看他以后的发展。
结果贾宝玉什么都没有抓,只是手里拿着胭脂水粉不放,所以贾政认为贾宝玉以后一定是个浪荡子,不思进取。
就不再喜欢他了。
5.由于宝玉调戏丫鬟金钏,金钏被王夫人怒斥后,不堪受辱而投井自尽,事后贾环告发宝玉,贾政听后勃然大怒而暴打宝玉。
仙草。
今世有因缘7.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8.首先暗笑,说她那里既然窝藏了东西,那她就是第一个贼(这是警告王熙凤等人,我不像其他姑娘那么软弱可欺)。
喝令所有伺候她的丫鬟把东西全翻出来(包括探春本人的物品)(这样做使抄检的人自讨没趣,不好找茬)。
当王善保家的存心不良想翻她贴身的裙子时,她当即扇了王善保家的一个耳光,然后声泪俱下地控诉抄检的罪恶,声称抄检无异于自取灭亡(这使得王熙凤一行相当尴尬,只得想着法儿安慰她)。
9.凤姐先劝说尤二姐进入贾府,尤二姐进贾府后又冷言冷语的讽刺她,然后让贾琏的小妾秋桐侮辱,欺凌尤二姐,给她吃剩饭,折磨使其生病,又让庸医把尤二姐的孩子打掉,尤二姐不堪凌辱,吞金自杀。
10.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不但使贾府认下了这门亲戚,还拿回来二十两银子;刘姥姥二进大观园,装疯卖傻,逗得贾母欢心,又得了许多银子、衣服之类;第三次进荣国府时,贾府的老祖宗贾母已死,凤姐病得骨瘦如柴,神情恍惚,只得把自己的独生女儿托付给她。
11.一是“节流”,将一些哥儿小姐重复支取的笔墨纸张钱、头油脂粉钱“”了去,还严格财务纪律,禁止破例冒领;二是“开源”,将大观园里的田地、苗圃、花木等发包给专人管理,这样不但大观园里的鸟食、插花等开销可免了,还可收受租金,一年下来,足有四百两银子的进账。
12.黛玉机缘巧合忽听得“傻大姐儿”泄露出宝玉将与宝钗成婚的消息,怨急攻心,立时觉得“那身子竟有千百斤重的,两只脚却象踩着棉花一般,早已软了,只得一步一步慢慢的走将来”,在极度的悲哀中迷了心智,于是有了与宝玉相对傻笑、让读者想哭的一段事故。
待后回到潇湘馆门口,她那本来怯弱的身子再也无法承受:“只见黛玉身子往前一栽,哇的一声,一口血直吐出来。
”其“命”与“病”,至此际已入“危境”了。
13.14.因宝钗与宝玉的结合而忧愤焚稿后泪尽而亡。
15.秦可卿死后的事,铁槛寺是贾府的家庙,送葬到铁槛寺停放秦可卿的灵柩!水月庵的尼姑来求王熙凤摆平一桩官司,王熙凤收了她三千两银子,就拆散了一对可怜人,结果他们双双殉情,王熙凤为三千两银子害死两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