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气污染现状及其对健康的影响姓名:张珊珊班级;医检本科2班摘要:我国近年来大气污染日益严重,虽然一些常规污染物得到一定的控制,但是新的污染接踵而来。
环境污染已日趋严重,环境问题已危机到人类的生存,使得健康受到严重的影响,许多流行病不断出现,为此,我们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阻止大气污染态势的发展。
该文主要阐述了中国大气污染现阶段所面临的情况和趋势,及一些相应的防治对策和对人类健康的危害问题的简要分析。
关键词:大气污染现状对策人体健康前言:地球上人口在急剧增加,人类经济在急速增长,地球上的大气污染也日趋严重。
目前,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主要表现在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遭到破坏三个方面。
中国是一个工业化程度还比较低的发展中国家,2012年国内能源消费中煤炭占比67%,相比2011年略有下降,但是从资源禀赋及当前和未来技术条件判断,我们坚持认为至少10年内中国高度依赖煤炭资源的能源格局将不会有明显改变,因此大气污染相当严重。
近年来我国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
但是,传统模式下的生产力的提高在驱动经济增长和为企业带来的利润的同时,却使我们的地球家园变得千疮百孔,不堪重负。
中国经济要发展,但是不应该以破坏环境为代价。
要全面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对我国大气污染状况有一个全局性认识,并采取积极措施对大气污染进行综合防治。
正文:1.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现状我国城市大气污染主要呈现为煤烟型污染。
城市大气中悬浮颗粒物含量普遍超标、机动车尾气排放量快速增长、二氧化硫污染较为严重,全国华东、华南、华中、西南已经形成多个酸雨区,其中华中酸雨区污染程度最深。
在以往调查的三百四十多个城市中,总悬浮颗粒物平均浓度超过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规定浓度的城市占64%,其中近30%的城市颗粒物平均浓度超过三级标准规定浓度。
1.1二氧化硫排放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随着煤炭消费量的增长而增加。
08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2321.2万顿比07年减少6%,其中工业和生活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86%和14%。
1.2悬浮颗粒物污染有关资料分析结果表明:北方多数大型城市大气中的首要污染物是总悬浮颗粒物,并且较为频繁。
这些颗粒物主要来本地粉尘污染和自沙尘暴。
其中本地粉尘主要来自于拆迁工地、建筑工地和市政管线工地等施工场所的扬尘。
近年来我国沙尘暴呈现逐渐频繁的趋势,大规模的沙尘天气严重影响了空气的质量,给人民生活环境和交通运输带来了众多的不便。
1.3机动车尾气排放自上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汽车数量逐步增长。
自2009年起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和销售国,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超过1.7亿辆。
汽车数量在持续的增多的同时也使得汽车排放的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总量逐年上升。
因城市人口密集,交通运输量相对大,我国90%以上的汽车集中在城市,这就造成了汽车尾气污染在城市大气污染中的比重不断上升。
2.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2.1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大气环境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资源,大气环境的一旦遭受破坏就难以恢复,即使要恢复大气环境的质量也要付出沉重的经济代价,所以最优的选择是做好大气环境的保护工作,从源头上制止大气污染的发生。
但长期以来很多地方政府和部门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在制订一些综合的经济、产业政策以及城市发展规划时他们往往更加关注局部经济的发展,而缺乏对大气环境保护的考虑,甚至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换取经济的快速发展。
其最终出现企业发展无序、生产规模盲目扩大、重复建设、技术装备落后、能源浪费严重的现象。
2.2能源利用率不高能源的不合理利用和浪费是造成我国大气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相关资料表明:煤炭资源的消耗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四分之三,而发电用煤只占总用煤量的三废之一左右,绝大部分煤炭被用直接燃烧。
这种煤炭使用方式极大的浪费了煤炭资源并且严重的污染了大气环境。
2.3资金投入不足我国环境污染严重的原因之一是历史欠账太多,国家对环境保护、清洁能源的推行、污染排放及管控等方面资金投入长期不足。
目前我国在环境污染防治方面投入的资金占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一都不到,这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相比严重不协调。
2.4监督不力,执法不严在环境监管方面地方部门普遍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甚至一些地方政府干预环保部门执法为一些能源消耗量大、对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项目开后门,不执行国家“先评价、后建设”的规定。
3.大气污染对人体的严重危害3.1颗粒物对人体的危害3.11颗粒物能长期侵蚀肺泡,称为“可吸入微粒”。
在吸入的飘尘中一部分随呼吸排出体外,一部分沉积在肺泡上,沉积率随微粒的减少而增加,其中一微米左右的微粒80%沉积于肺泡上,且沉积时间也最长,可达数年之久。
大量飘尘在肺泡上沉积下来,可引起肺组织的慢性纤维化,使肺泡的切换机能下降,导致肺心病、心血管病等一系列病变。
3.12大气飘尘还是多种污染物的“载体”和“催化剂”。
它吸附的物质极为复杂,其中可能含:(1)各种有机化合物。
研究表明,大气中有机污染物绝大多数吸附在大气颗粒上,特别是一些致癌作用的多环芳香烃几乎完全吸附在5微米的小颗粒上。
(2)难溶的各种金属化合物及放射性物质。
这些物质侵入肺部组织后,可引起各种金属中毒或放射性污染的疾病。
(3)硫酸盐及硝酸盐。
其主要是硫的氧化物同水和金属化合物作用而成的。
如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常常被飘尘吸附,飘尘中的金属可将二氧化硫催化氧化,再与水作用形成硫酸雾,其毒性比二氧化硫高10倍。
这样的微粒吸入肺部后则会引起肺水肿和肺硬化导致死亡。
3.13飘尘还能散射和吸收阳光,降低能见度。
如城市接受的阳光辐射平均比乡村低15%—20%,且主要是波长小于0.5微米的紫外线部分。
城市儿童所受的紫外线照射量减少,妨碍了儿童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于是肠道吸收钙/磷的机能衰弱,使钙代谢处于负平衡状态,其中有毒有害物质能很快被肺泡吸收并由液送之全身,不经过肝脏的转化就起作用,因此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
3.2粉尘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粉尘能遮挡阳光,使云雾和雨水增多,以至影响气候;能使可见度降低,影响交通,航空与汽车事故增加;由于可见度差,使照明耗电增加;燃料消耗随之增加,空气污染也更加严重,形成不断改进性循环。
粉尘与空气中的硫氧化物联合作用,危害更大。
粉尘主要引起呼吸道疾病和生理机能障碍,以及眼,鼻膜组织受到刺激而产生疾病,高浓度下造成急性中毒,危及生命。
低浓度时若长期接触后会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及肺癌等,甚至损害肺的换气功能、血红素输送氧气功能等。
4.我国大气污染的的防治大气污染防治一直是环保工作的重要领域,近年来,国家发布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国家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采取了脱硫优惠电价、“上大压小”、限期淘汰、“区域限批”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实施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取得显著成效。
截至2011年,全国累计建成运行燃煤电厂脱硫设施6亿千瓦,火电脱硫机组装机容量比例由2005年的12%提高到87.6%。
2012年3月2日,我国发布了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PM2.5的污染防治将成为今后工作重点。
2012年5月18日,国家环保部审议并原则通过了《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
《规划》明确了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规划范围、目标指标、工作任务,以及重点工程项目和保障措施。
《规划》的实施,对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气污染防治行业属于典型的政策引导型行业,其需求取决于国家环保政策及下游固定资产投资水平,其行业走势和环保政策及下游固定资产投资水平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具有独特的周期性。
我国环保政策日益严厉,“十二五”期间,以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为代表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将再次提高,火电、钢铁等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行业将面临新一轮设备新增或改造投资需求。
受此驱动,大气污染防治业将迎来新一轮增长期。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涉及面比较广,影响因素比较复杂,一般来说,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加以考虑:4.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必须从协调地区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出发,对该地区各污染源所排放的各类污染物质的种类、数量、时空分布作全面的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控制污染的最佳方案。
工业生产区应设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在工厂区与城市生活区之间,要有一定间隔距离,并植树造林、绿化、减轻污染危害。
对已有污染重,资源浪费,治理无望的企业要实行关、停、并、转、迁等措施。
4.2加强污染预防污染预防的目的是减少甚至消除产生污染的根源,由于我国的大气污染与煤炭的开发加工和利用密切相关,因此需要对煤炭开发加工和利用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调整能源政策和有关经济政策,研究和开发高效清洁的煤炭转化技术等。
4.3加强环境科学研究,促进科技发展21世纪前5年一10年内,应从理论和实践上加强对大气污染的热点问题和前沿课题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特别是注重大气污染物的存在状态,动态变化规律,迁移转化路径,生态效应和作用机理;全球气候变化中痕量气体和气溶胶的作用与机制;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大气污染风险评价与预测、管理与立法等;大气污染物与人类生存质量和健康。
4.4污染的法制宣传与管理污染的法制管理十分重要,要向群众做好广泛的宣传工作,如;每年进行一周的环境保护宣传,加强群众的环保意识,了解环保的法律知识。
而且,对待各个企业工厂要坚持依法管理环境,对破坏环境的人和事要进行教育和加以处罚,以致拘役判刑。
不能放宽对环境保护的监察执法力度,保护好我们的环境,还给我们一个绿色的家园。
参考文献:(1)《大气污染暴露与新生儿体重关系研究进展》邹斌曾永年ZHAN.F.Benjamin 刘慧敏邱永红张鸿辉《卫生研究》 2011年 40卷第二期(2)《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经济损失研究》桑燕鸿周大杰杨静《生态经济》 2010年第一期(3)中国环保总局 201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4)《21世纪初期中国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陈传宏中国环境出版社 2011年(5)《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手册》马广大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9月1日(6)《环境与健康》张世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5月版(7)《肺癌与血栓形成》天津市抗癌协会肺癌协会专业委员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8)《天津市医院门诊就诊人次与大气污染的相关性研究》徐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1年(9)《基于光以客家模型的等级模型用于估计PM(10)含量对居民健康的影响》于晓洁山西医科大学 2011年(10)《绿色发展润泽后人》新华社记者郭奔胜吴晶晶人民日报 2011年(11)《论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利益协调》邓家阳广西师范大学 2011年(12)《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反思》“以人为本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人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舒心心 2010年(13)《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生态文明建设》马克思注意与生态文明论文集陈学明 2010年(14)《试论大气污染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危害》覃雪北方环境2011年Z1期(15)《控制细颗粒污染减缓环境健康损害》张世秋黄德生环境保护;2011年16期(16)《大气细颗粒物污染对动脉粥样硬化影响的流行病学证据》王菲菲丁明玉刘芳盈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 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