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不同气候特征对建筑风格的影响
不同气候特征对建筑风格的影响
2.4风对建筑的影响
风也是影响建筑物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防风是建筑物的一大功能, 有些地方还将防风看作头等大事,尤其是在台风肆虐的地区。我国台 湾兰屿岛,距台风策源地近,台风强度大,破坏性极强,因此岛上居 民雅美族人(高山族一支)创造性地营造了一种“地窖式”民居。房屋 一般位于地面以下1.5米~2米处,屋顶用茅草覆盖,条件好的用铁皮 ,仅高出地面0.5米左右,迎风坡缓,背风坡陡,室内配有火堂以弥补 阴暗潮湿的缺点,还在地面上建凉亭备纳凉之用。我国冬季屡屡有寒 潮侵袭( 多西北风),避风就是为了避寒,因此朝北的一面墙往往不开 窗户,院落布局非常紧凑,门也开在东南角,如北京四合院。风还会 影响房屋朝向和街道走向。 通过对建筑特征与气候条件的分析,明确了再进行建筑设计过程中气 候对建筑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合理的利用气候是建筑与外界环境和 谐发展必不可少的。总而言之,建筑中应统筹考虑气候、环境及文化 等多方面的因素,考虑到的因素越多,建筑就会越成熟。
完结
各地不同风格建筑
吊脚楼
围龙屋
窑 洞
四 合 院
各地不同风格建筑图片
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楼
蒙古包
传 统 民 居
第三章——中国各地建筑差异
3.1北方建筑风格 北方大地气候相对寒冷,用地相对宽松,地形相对平整, 乡土材料相对单一 ,民间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民风也比南方纯朴、憨厚、粗 犷。正是自然 风情、文化习俗和乡土建筑材料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制约,使得北方 各地民居 普遍呈现出质朴敦厚的建筑特色。 在群体布局上, 平原型的构成和离散型的 组合带来村镇聚落和宅院总体整齐 方正的格局。 北方地大广袤,山河壮美, 人口相对稀疏,故聚落选址常在平坦地段,大多 数属于平原型的构成。 地段 的宽松和合地形的平整为村落和宅院的规整布局提供 了有力条件,同一地区 的乡土建筑形式分外统一,加上气候寒冷,需要充足的日照,正房都力求坐 北朝南。这使得北方单体建筑平房和合院住宅的总体布局多呈 定型的格式, 端正的方位,划一的标高,均匀的分布,整齐的排列。宅院的内部构成多为 离散型,这是为取得充足的日照,宅第的宽松也为拉开距离准备了条件。气 候越寒冷用地越宽松,这种离散式的程度愈明显。北方地区也并非都是平原 型的聚落, 广阔的黄土地带, 梁峁起伏, 沟壑纵横, 地形变化万千。分布 在这里的窑洞群落,或是顺着梁峁沟壑的等高线布置,或是 潜隐在大片的土 塬之下,他们依山沿沟,层层叠叠,自由参差的高低起伏。由于 窑洞自身不 显建筑的体量,他们都是最大限度地融入黄土大地,统一在黄土质感 和黄土 色彩之中。这里的高低起伏带来的不是南方特色的轻叠灵巧,仍然是北方 风 韵的古朴粗犷。
2.2降水对建筑的影响
降雨多喝降雪量大的地区,房屋的坡度普遍很大,以加快泻水和减少 屋顶积雪。降雨量少的地区,屋面一般比较平,建筑材料也不是很讲 究,屋面极少用瓦,有些地方甚至无顶。我国西北有些地方气候干旱 ,降水很少,屋面平缓,一般只是在椽子上铺上织就的芦苇,稻草或 者苞谷杆,上抹泥浆一层,再铺干土一层,最后用麦秸拌泥抹平就行 。宁夏虽然也用瓦,但却只有仰瓦而无复瓦。降水多的地方,植被繁 盛,建筑材料多为竹木;降水少的地方,植被稀疏,建筑材料多为土 石;降雪量达的地方,雪甚至也是建筑材料,如爱斯基摩人的雪屋。
2.3光照对建筑的影响
室内光照能杀死细菌或抑制细菌发育,满足人体生理需要,改善居室 微小气候。北半球中纬地区,冬季室内只要有三个小时光照,就可以 杀死大部分细菌。因此从采光方面考虑,房屋建筑需要需注重三个方 面,采光面积,房间间距和朝向。气温高的地方,往往窗户小或出檐 深远以避免阳光直射。吐鲁番居民的窗户很小,既可以避免灼热的阳 光,又可以防止风沙侵蚀。气温低的地方,窗户一般比较大,以充分 接受太阳辐射,但窗户往往是双层的以避免寒气侵袭,如我国东北地 区。房屋之间的间距也是有讲究的,尤其是城市中住宅建筑更需要注 意。光照还是影响建筑朝向的因素之一。为抵御严寒,北方的房屋朝 向多采取南向,以便冬季的阳光射入室内。而在南方,特别是沿海地 区的房屋,多采用南向和东南向,以接受夏季清爽的海风。我国居民 建筑多是坐北朝南,门窗朝南开放,阳台设在南边。
3.3西部建筑风格
吐鲁番的土拱,草原上的毡房也颇有特色。吐鲁番素有“火洲”之称 ,然而一到夜晚,气温骤降,一夜之间气温差可达二十至三十摄氏度 。为了适应这种气候特点,当地建造的土拱住房具有墙厚、窗小和拱 形屋顶的特色。墙厚既能减少夏日太阳的猛烈照射,又能抵御冬季寒 风的侵袭;小窗可以减少白天的通风量,使夜间的凉气较久地保持在室 内拱;形的屋顶可以减少风沙的堆积。西北草原的活动毡房,为了适应 当地寒冷少雨、多风的气候,墙壁和屋顶都是用厚实的羊毛毡制成, 可以挡御风寒。冬天虽然光照时间短,但雨水稀少,房顶做成圆天孔 ,如窗一样可以开闭。白天拉起,让阳光照射入室,增暖室内温度, 同时排出室内的烟炭气;到夜间将天布盖上,烧奶茶、做饭的热量留在 屋内,使室内十分暖和。甘肃东部高原地区,气候较干旱,雨水少, 一般年降水量不足 500 毫米。同时,这里终年盛行西北风,黄土层很 深厚,地面植被稀疏,风沙横行逞强。所以这里乡村中的房屋建筑就 呈单面形;迎风一面泥墙高筑,不开窗户。这样就可提高挡风御寒的效 果。
不同气候特征对建筑风格的影响
建筑环境学 12建二 王鹏
目录
绪论
气候的主要因素 气候对建筑的影响
南北建筑差异
绪论
自古以来,中国不同地区的居住者都有着共同的文化起源 ——中华文 明,可是不同地区的民宅却在结构和色彩上有着很大的差异。这是因 为中国大陆地区地域辽阔,所跨纬度较大,造成了各地区气候的差异 ,气候的不同就要求人们居住的房屋有着不同的抵御不利气候条件的 特性,因为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样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结构 和色彩。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中需要建筑物有防雨,耐寒,坚固防风等 等特性,起初建筑物的外貌仅仅是由建筑物的功能而决定的,但随着 时代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人们对房屋的审美要求也在不断的演变, 最终形成了风格上的差异。
第二章——气候对建筑的影响
2.1温度条件对建筑的影响 由于墙壁厚度对于建筑是否保温起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气温高的地方 墙壁一般较薄。有些地方为了抵御寒冷,将房子埋在土里,如陕北窑 洞。由于窑洞深埋地下,泥土是热的不良导体,这样夏天灼热阳光不 能直接照射里面,冬天则起到了保温御寒的作用,朝南的窗户又可以 使阳光充满室内。既节约了建筑材料,又可以充分保留屋内的热量。 一些气温高的地方,也选择这种类型的建筑风格,如沙漠地带的居民 。
3.2南方建筑风格
一提起南方建筑,许多人立刻就联想到那小桥流水的美丽画面。江南 的一些旧式的保留着原始气味的小镇,大都是一条小河流过,两岸都 是青灰色的小房子,一顺的马头墙,青灰瓦,安安静静的。
南北方建筑差异:在温暖潮湿的南方,房屋多采用南向或东南向,以 接受夏季凉爽的海风。建筑材料除了木、砖、石以外,还增加了竹与 芦苇。房屋下常用架空的干栏式构造,以流通空气、减少潮湿。墙薄 而窗多的南方建筑形成了轻盈疏透的风格。在寒冷干燥的北方,房屋 多采取南向,以便使冬季的阳光射入室内。同时,黄河中游一带既厚 且松的黄土层和茂密的森林也是黄土和木材逐渐成为传统建筑的主要 材料。火炕与厚重的外墙和屋顶的北方建筑形成了厚重而庄严的风格 ,与南方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一章——气候的主要因素
地球上气候的形成,是由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作用形成的。落到地球 上的太阳辐射热主要由地球表面大气层所吸收,而地球表面与大气层 向太空的长波辐射是地球向外界散热的主要方式。这样通过地球表面 与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地球表面向太空长波辐射才能维持地球表面的热 平衡,保持地球特有的长期稳定的气候条件。 气候影响人类舒适是温度,湿度,光照,风,大气压力和降水量等因 素的综合结果。为了舒适的目的,这些因素的组合达成一定的平衡状 况。这些气候因素的变化与人体健康程度的关系极其密切,气候的变 化会直接影响我们的心理和生理活动。人类对气候的反应最明显也是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在自身居住上,不同地区的人往往会根据居住地环 境的不同建造出适合当地气候的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