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呵护绿色家园教案及反思

呵护绿色家园教案及反思

学科:品德与社会
课题:呵护绿色家园
年级:四年级
授课教师:***
工作单位:汉沽区体育场小学
呵护绿色家园
教学目标:
1.了解“绿色使者”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2.知道垃圾分类等与环保有关的常识。

3.愿意从生活的细微处入手,约束自己的行为,积极参加环保公益活动。

懂得保护环境是人类共同的责任。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懂得保护环境是人类共同的责任。

教学难点:学生能自觉从生活的细微处入手,约束自己的行为,愿意做环保小卫士。

学情分析:我校学生生活在天津市的滨海新区,目前我区经济正在飞快发展中,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在逐渐改善。

学生已经了解了初步的环保知识,四年级的学生好动,活泼,道德品格、行为习惯还不稳定,在生活中还没有养成环保的意识与习惯。

根据以上情
况,我依据大纲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对本课设计了贴近学生生活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力求对学生行为习惯有针对性指导,让学生从生活小事做起,呵护绿色家园。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树形卡、单面胶、一节一号电池、一节纽扣电池、自制教具。

教学过程:
一、交流感受鲜明对比激发情感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什么地方?给大家介绍一下。

教师与学生一起欣赏秀丽的风景图片。

2、浏览环境污染的图片,交流感受。

3、师:大自然妈妈送给我们的家园原本sh是绿色的,美丽的,
我们人类应该如何呵护绿色家园,让他永远美丽?
板书课题呵护绿色的家园
二、回归生活行为导航拓展延伸
1、生:汇报废纸的处理
师:补充知识:1000千克废纸作为原材料可以生产新纸800千克,
相当于少砍17棵大树。

回收废纸少砍树,呵护绿色家园。

师板书:回收利用垃圾
延伸:生活中哪些垃圾还可以回收利用?
2、生:汇报废旧电池的处理
师出示课件补充电池的危害
师板书:分类处理垃圾
延伸:垃圾分类活动。

师: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其他垃圾,如果你不知道这些垃圾该如何分类,应该怎么办?
(引导学生形成垃圾分类的意识,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明白正确处理垃圾就是呵护绿色家园)
3、师:有许多同学爱玩电动遥控车,这样会产生许多废旧电池。

有没有办法既保证同学玩遥控车,又避免产生大量废旧电池?
(教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减少垃圾数量,也是呵护绿色家园)师板书:减少垃圾数量
三、反思自悟总结概括情感升华
1、教师有感情的讲述绿色使者的故事,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

2、师:同学们,想一想,为保护环境,从身边小事做起,我们
应该做什么?能做什么?
争当环保小卫士,小组合作填写树形卡片。

板书设计
呵护绿色家园
回收利用垃圾分类处理垃圾减少垃圾数量从








绿



《呵护绿色家园》教学反思
汉沽区体育场小学张敬
老师们,大家好!下面就《呵护绿色家园》一课谈一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这节课是我参加天津市第六届中小学“双优课”活动时,随机抽取了科学教育出版社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个主题,经过说课、考核、异地异生上课等环节最终获得市二等奖。

翌年,这节课又在全国首届新课程小学优秀课例评选中获三等奖。

从总体上说这节课:以课本为依据,依托学生的生活,力求创造一个生活化的课堂,让“教者轻松,学者愉快”,尽可能的做到无痕活动,使课堂有目标有吸力。

下面是自己几点不成熟的思考,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合理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情感
学生生活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一些破坏环境的行为给子孙后代所造成的危害还没有引起大多数孩子的关注。

在本节课一开始,我就合理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伴着忧郁的小提琴伴奏,观看我从网上精心挑选的震撼人心的污染环境的图片,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

让学生在观看图片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和结论。

为这节课后面的教学内容预留了教学空间。

二、挖掘利用生活中的资源,用活教材
教学的生活化是品德与社会课的显著特点。

在教学时,我把学生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生活垃圾图片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讨论如何处理这些垃圾才能不污染环境。

做到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的生活。

实践证明,这种贴近现实生活的活动设计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身边的环境问题,从慎重对待垃圾做起,使学生产生为美化家园,从我做起的内驱力。

三、调动多种感官参与,让学生全方位动起来
现代德育发展理论认为,个体思想道德水平的发展,是其在与周围环境积极的相互作用中,通过主体的各种活动实现的。

在这节课中,我让学生全方位动起来,人人动脑、动口、动手、多感官参与自主的学习活动,尤其是在“垃圾分类”这个活动环节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在教学中,我与同学们谈到了生活中的许多垃圾,学生知道了保护环境,呵护绿色家园,不仅要回收利用垃圾,减少垃圾数量,还要注意垃圾的分类。

于是我提出了与同学们一起完成垃圾分类的活动。

学生一听,兴致盎然,整个活动,学生主动参与,他们在活动中多种感官充分参与,不仅学到了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还懂得了垃圾分类对美化环境的意义。

让学生进一步提高认识,让自己在以后的生活中约束自己的行为,为创建一个美好的家园做出自己的贡献。

四、充实教学内容,提升学生认识
品德与社会课注重学生生活与社会的联系,要求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要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

在本节课后面的环节中,我指导学生填写树形卡片,让学生把自己想到的、力所能及的保护环境的行为写在树形卡上,然后贴在黑板上,组成心形的爱心林,让学生在活动中认知有了展现的过程,情感有体验的过程,行为也有实践的过程,及时丰富、充实了课堂内容,增进了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五、教学活动环环相扣,由表及里,层层深入
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观看垃圾污染的图片,学生发现垃圾量如此之大,因此联想到垃圾的危害。

在了解垃圾对人类的影响后必然理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