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环境评价期末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35分)。
1、经济活动外部性的危害表现在两个方面,即 有益活动得不到鼓励 , 有害活动得不到抑
制 ,解决办法有 1.补贴,2.征税:显化隐形损失内化生产成本 。
2、2009年国务院转发的发改委等十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
业健康发展》中指出的主要产能过剩的行业有 钢铁、 水泥 、平板玻璃 、煤化工 、
多晶硅 、风电设备 等六大行业。
3、2010年,全国主体功能区划,国家层面主体功能区类型(按开发方式分)有优化开发区
域 、 重点开发区域 、 限制开发区域 、 禁止开发区域 。珠江三角区属于 优化开发区域 。
4、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条件》等,“一地、三域”开发利用规划,应当编制 环境
影响篇章或说明;十个专项规划中的指导性规划,编制 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 ;非指导性
规划,编制 环境影响报告书。
5、“两本账”是指 工程自身的污染物产生量 、 按治理规划和评价规定措施实施后能够实
现的污染物削减量(二者之差为污染物最终排放量);“三本帐”是指 技改扩建前污染物排
放量、技改扩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技改扩建完成后(包括“以新带老”削减量)污染物排
放量。
6、波浪形、锥形、平展型、漫烟型烟流扩散情况下的气温层结特点分别为 不稳 、
中性or弱稳 、 下稳,上不稳 、 上逆、下不稳 。
7、常规大气污染物有颗粒物(TSP、PM20)、硫氧化物(SO2) 、碳氢化物(CO) 、氮氧
化物(NO2) 、碳氢化合物等。
8、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一级评价项目的长期气象条件为 近五年内的至少连续三年的逐日、
逐次气象条件 ,二级评价项目的长期气象条件为近三年内的至少连续一年的逐日、逐次气
象条件。
9、据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污水排放标准分级与水环境功能区之间的对应关系是排入三
类水域(除划定保护区和游泳区外)、二类海域执行一级标准、排入四类、五类水域、三类
海域,执行二级标准 、排入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执行三级标准 。
10、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的计算点类型分别为环境空气质量敏感点、最大落地浓度点、预测范
围内的网格点。
二、简答(共计45分)。
1、环境系统、环境质量、环境价值与环境评价的区别与联系?
环境系统是环境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环境系统的范围可以是全球性的,也可以是
局部性的。地球表面各环境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构成地球环境系统。
环境质量(environmental quality)一般是指一定范围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类
生存、生活和发展的适宜程度。
环境价值指人类社会主体对环境客体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定性或定量描述。
环境评价指对一切可能引起环境质量变异的人类社会行为(包括政策,社会规划,经济建
设在内的一切活动)产生的环境影响,从保护环境和建设环境的角度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主要内容?
根据环境和工程的特点及评价工作等级,选择下列全部或部分内容进行编制:1.总则:
评价目的,编制依据,采用标准,评价项目,范围,内容,工作等级,及评价重点2.建筑项
目概况3.建设项目工程分析4.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状况调查及评价5.环境影响预测6.
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7.环保投资估算8.污染物总量控制9.环境监测制度及环境管理、环
境规划的建议10.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1.公众参与12.污染防治措施
3、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敏感区的定义?
环境敏感区是指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保护地,以及对建设项目的某类污染因
子特别敏感区域包括:a.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b.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森林公园
c.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
4、环境影响经济评估中的直接市场法与间接(或替代)市场法的区别?
前者将环境质量作为生产要素,后者寻找替代品,把环境要素作为外在属性。
①直接市场法:直接受到影响的物品的相关市场信息中获得。技术:直接的费用—效益分析
法。重点:在于对开发项目的环境影响经济评价。②间接市场法:间接从其他事物所蕴含的
相关信息获得。
5、简述辐射逆温的生消过程与温度层结变化?
晴朗平静的夜晚,地面因辐射而失去热量,近地气层冷却强烈,较高气层冷却较慢,形
成从地面开始向上气温递增,称为辐射逆温。随着夜深地面失热愈多,逆温层愈厚,日出后,
地面增热,逆温逐渐消失。辐射逆温在大陆上常年均可出现,以冬季最强、夏季较弱。山谷
和盆地因冷空气沿斜坡流入,常使辐射逆温加强。云顶因夜间辐射冷却,也可形成空中辐射
逆温层。
6、高斯大气扩散模型,地面轴线最大浓度与绝对地面最大浓度的区别?
区别:线与面;对于高架连续稳定点源烟流扩散模式(有界高斯模式),前者的前提条件
是风速不变,后者的前提条件是风速是变化的。
7、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一级评价项目,监测布点的方法?
A.以监测期间所处季节的主导风向为轴向,取上风向为0°,至少在约0°,45°,90°,
135°,180°,225°,270°,315°方向上各设置1个监测点,在主导风向上风向距离中
心点(或主要排放源)不同距离,加密布设1~3个监测点。具体监测点位可根据局地地形条
件、风频分布特征以及环境功能区、环境空气保护目标所在方位做适当调整。各个监测点要
有代表性,环境监测值应能反应各环境空气敏感区、各环境功能区的环境质量,以及预计受
项目影响的高浓度去的环境质量。B。各监测环境空气敏感区的监测点位置应重合。预计受
项目影响的高浓度区的监测点位,应根据各监测期所处季节主导风向进行调整。
三、论述与分析(2×10分,共计20分)。
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对一级评价项目,气象观测资料的调查要求与调查内容?
对一级评价项目的调查要求:
评价范围小于50km,需调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并按选取的模式要求,调查必需的常规
高空气象探测资料;
评价范围大于50km,需调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
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调查要求:近5年内至少连续3年的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
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调查要求:近5年内至少连续3年的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
调查内容:
(1)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遵循先基准站、次基本站、后一般站的 原则,收集每日实际逐次
观测资料。包括:时间(年,月、日、时)、风向(16个 方位)、风速、总云量、低云量、
干球温度。还有一些可选择的观测资料。(2)常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一般应至少调查每日
一次(北京时间08点)的距离地面1500米高度以下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 4、补充地面气
象观测:如果地面气象观测站与 项目的 距离超过50km,并且地面站与评价范围的地理特征
不一致,还需要进行补充地面气象观测。
2、以广州大学的建设(视为新建设项目)为例,谈谈工程分析的主要内容?
(1)工程概况(工程一般特征简介、物料与能源消耗定额、项目组成);
(2)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工艺流程及污染物产生环节);
(3)污染物分析(污染源分布及污染物源强核算、物料平衡与水平衡、无组织排放源强统
计及分析、非正常排放源强统计及分析、污染物排放总量建议指标);
(4)清洁生产水平分析;
(5)环保措施方案分析(分析环保措施方案及所选工艺及设备的先进水平和可靠程度、分
析与处理工艺有关的技术经济参数的合理性、分析环保设施投资构成及其在总投资中占有的
比例);
(6)总图布置方案分析(分析厂区与周围的保护目标之间所定防护距离的安全性、根据气
象与水文等自然条件分析工厂与车间布置的合理性、分析保护目标处置设施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