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文断句课件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4.用自己的话说说: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 “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 我的理解:
5.方仲永的父亲是怎样的 有关勤奋好学的成语:
一个人?你最想对他说的 一句话是什么?
勤奋好学的人物典故:
我眼中的方父:
我最想对他说:
6.古代有不少勤奋好学的 成语典故,请写出成语、 人物典故各两个。
来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行句读。
例1
文候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
雨公将焉之
记
文候将出/ 左右曰 /今 日/ 饮酒乐 /天又雨
住
/ 公将焉之
或谓郊岛孰贫曰岛为甚也曰何以知之 以其诗知之
或谓郊岛孰贫/曰岛为甚也/曰何以知 之/以其诗知之/
4.借助虚词断句
• 常用虚词是标志:古人喜欢“之乎者也” 这些虚词,用在句子的开头或者结尾虚 词通常是语气词,可以在其前后断句。
雕刻的技巧是鼻子不如刻得大一点,眼睛不如刻 的小一点。鼻子刻大了,可以削小;雕小了,就 无法加大了。眼睛刻小了,可以修大;刻大了, 就无法改小。
2 .借助动词断句。
•例
及 反/市 罢/遂 不 得 履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 大笑
3.借助对话标志断句。
通常在对话标志“曰”、“云”、“言”“谓”等动词
1.借助名词断句。
如:人名、地名、国 名、朝代名、官职名等。
例句:傅 永 字 修 期 / 清 河 人 也/幼 随 叔 父 洪 仲/自 青 州 入 魏/寻
复南奔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 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 /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
文言断句的步骤
(1)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2)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将能断开的先断开, 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 下文的联系。 (3)借助一些方法技巧,巧妙断句。
【课堂练习】
季 姬 寂 集 鸡 鸡 即 继 圾 几。 棘 鸡 棘 鸡 饥 叽 季姬 及 箕稷济鸡鸡既济跻姬 笈 季 姬 忌急 咭 鸡 鸡 急
何为断句?
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是读书人的一 项基本功,也是考察文言文的传统方式。中国古代 没有标点符号,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 在一 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 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 (dòu)给 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断句的标记 为“/”。
经过,季姬激动起来,就写了这篇《 译文:季姬感到寂寞,罗集了一些鸡 季姬击鸡记》。 来养,是那种出自荆棘丛中的野鸡。
文言文阅读训练
(二)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 书具, 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 句,并自为其 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 乡秀才观之。自是指 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 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 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不使 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 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 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教学目标
1 .了解文言文节奏划分,学会体会文 言文语言的魅力;
2.文言文拔高练习,积累常用文言字词。
教学重难点
1.文言文拔高练习,积累常用文言字词。 2.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陌生文本断句题型
我喜欢你喜欢什么喜 欢你谁你我什么我喜 欢你谁喜欢你我
我喜欢你。 喜欢什么? 喜欢你。 谁? 你。 我什么? 我喜欢你。 谁喜欢你? 我。
课堂总结
1.借助名词断句。 2 .借助动词断句。
3.借助对话标志断句。 4.借助虚词断句 5.借助固定结构断句 赏花归去马如飞, 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 醒时已暮赏花归。
6. 对偶、反复 与顶真
例2:(对偶)句式整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
对称。
上流。
杨柳婀娜多姿可谓妩媚极了桃李绚烂多彩可谓鲜艳极了
杨柳婀娜多姿可/谓妩媚极了/桃李绚烂多彩/可谓 鲜艳极了
文言中的对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纪昌学射,是勤;王冕“挂角”,是勤; 李白“铁杵磨成针”,也是勤
明代文学家徐渭有一副对联: 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
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
上联是针对青年人说的,下联是老年人的感慨。
年轻的时候,眼神好,精力旺盛, 可以好好读 书,却不喜欢读书,荒废了青春;等到上了年纪 了,懂得了读书的好处了,想用心读书了,但已 经老眼昏花,体力不支,不可能好好读书了。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丫头啃鸭头 鸭头咸丫头嫌
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 丫头啃鸭头/鸭头咸/丫头嫌/
6. 对偶、反复 与顶真
• 例3:(反复)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 步近了。
纪昌学射是勤王冕挂角是勤李白铁杵磨成 针也是勤
1.解释下面各句中划线的词语
• ①世隶耕( )②指物作诗立就( ) • ③稍稍宾客其父( )④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2.判断出下列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余闻之/也久。 D.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借助虚词断句
文言文中的虚词用法较 哉” “焉” “也” “耶”等语气词 多。如“盖” “夫” “其”等发语 常放在句尾,“之” “以” “则” 词常放在句首,“耳” “乎” “ “而”等常放在句子中。
例句:
子 曰 /逝 者 如 斯 夫/不舍 昼 夜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 矣。
• 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断句
• 例1:(顶真) •看 我 非 我 我 看 我 我 也 非 我
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即一个人在穷困潦倒的情况下,要先学会 改变自己,适应环境,然后在改变环境后 达到自身与环境的协调,然后就开始发展。
顶真在诗歌中的运用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 易者亦难矣。
嗟乎吾感天地之广大岁月之蹉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嗟乎!吾感天地之广大,岁月之蹉跎。逝者如斯, 而未尝往也。
5.借助固定结构断句
• 文言中有一些特殊的固定结构,如倒装句、判断句、 被动句等。
例句:
北 山 愚 公 者/年 且 九 十 /面 山
而居
•特殊句式、固定结构莫拆散 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 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 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
• 记住下面几种文言文的习惯句式,
如: “何……之有” “如……何”; “唯……是……”; “不亦……乎”?)
6. 对偶、反复 与顶真
• 顶真:是一种修辞方法,是指上句的结尾与下句的 开头使用相同的字或词,用以修饰两句子的声韵的 方法。)
季姬寂/集鸡/鸡即棘鸡/棘鸡饥叽/ 季姬及箕稷济鸡/鸡既济/跻姬笈/季 姬忌/急咭鸡/鸡急/继圾几/
季姬寂,集鸡,鸡即棘鸡。棘 野鸡饿了叫叽叽,季姬就拿竹箕中的
鸡饥叽,季姬及箕稷济鸡。鸡 小米喂它们。鸡吃饱了,跳到季姬的
书箱上,季姬怕脏,忙叱赶鸡,鸡吓
既济,跻姬笈,季姬忌,急咭
急了,就接着跳到几桌上,季姬更着
鸡,鸡急,继圾几,季姬急, 急了,就借竹箕为赶鸡的工具,投击
即籍箕击鸡,箕疾击几伎,伎 野鸡,竹箕的投速很快,却打中了几
即齑,鸡叽集几基,季姬急极 桌上的陶伎俑,那陶伎俑掉到地下,
屐击鸡,鸡既殛,季姬激,即 竟粉碎了。季姬睁眼一瞧,鸡躲在几
记《季姬击鸡记》。
桌下乱叫,季姬一怒之下,脱下木屐 鞋来打鸡,把鸡打死了。想着养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