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工业机器人第3章 工业机器人的动力学基础
工业机器人第3章 工业机器人的动力学基础
R(t ) R(t t ) R(t ) [ R( k, ) I ]R(t ) ( k, ) R(t )
(3.10)
(3.11)
式中
I
—— 3×3阶单位矩阵;
( k, ) —— 微分旋转算子,其表达式为
0 k z k y ( k , ) k z 0 k x k y k x 0
Q AQB O ARB BQ
对式(3.7)两边求其导数,得到点 Q 相对于{ A} 和 {B} 的运动速度
A
Q
,BQ 式中
之间的关系式:
A
Q AQBO ARB BQ ARB BQ
(3.8)
A
QBO
—— 坐标系{B}的原点相对于坐标系{ A} 的运动速度;
A
RB —— 旋转矩阵的导数。
3.1 牛顿-欧拉方程
牛顿欧拉方程的定义:以牛顿方程和欧拉方程为出发点,结合机 器人的速度和加速度分析而得出的一种机器人动力学算法。
建立机器人牛顿-欧拉动力学数学模型的思路:首先已知机器人 各连杆的速度、角速度及转动惯量,利用牛顿-欧拉刚体动力学 公式导出机器人各关节执行器的驱动力及驱动力矩的递推公式, 然后再由它归纳出机器人动力学的数学模型—— 机器人机械系 统的矩阵形式的运动方程。
质量分布中心,记为坐标系 {C } 。若已知以坐标系 {C }为参考系的
{C } 坐标系原点 惯性张量(可用计算方法或实验方法确定)和 { A} 的位置矢量 [ x y z ]T ,则可利用平行 (质心)相对于坐标系 C C C
{ A} 为参考系的惯性张量,即有 轴原理决定以坐标系
A
A C 2 2 I zz C I zz m( xC yC ) , I xy I xy mxC yC
第三章
工业机器人的动力学基础
3.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牛顿-欧拉方程
3.2 拉格朗日方程 3.3 小结
工业机器人的动力学主要研究问题:研究机器人各关节的关节位 置、关节速度、关节加速度与各关节执行器驱动力矩之间的关系。 机器人的动力学研究的两个问题:一是已知所有的关节变量,用 正运动学来确定机器人末端手的位姿,称之为动力学正问题;二 是如果要使机器人末端手放在特定的点上并且具有特定的姿态, 可用逆运动学来计算出每一关节变量的值,这是动力学逆问题。 研究动力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为了对机器人的运动进行有效控制, 并介绍常用的 本书主要介绍逆动力学问题 以实现预期的轨迹运动, 牛顿-欧拉方程和拉格朗日方程。
(3.12)
对上式两端除以t ,并取极限,定义为角速度算子矩阵S ( )
0 kz k y 0 z y S(ω) kz 0 k x z 0 x k y kx 0 y x 0
F maC
M C Iε C Iω
(3.1)
(3.2)
C 式中, F、aC 、M、 、 均为三维矢量; I 为刚体相对于
原点通过质心C并与刚体固结的刚体坐标系的惯性张量。
刚体惯性张量的定义及求解:
若刚体的体坐标系为 { A} ,则该刚体的惯性张量定义为
A I xx A I A I xy A I xz
(3.6)
式中 m—— 刚体的质量。 同理可得其他惯性张量的计算方程式。
刚体的惯性张量还有以下几条常用的性质:
(1)对于有对称面的刚体,带有与对称面垂直的轴的下标 的惯性积为零; (2)惯性矩总是为正,而惯性积可以为正,也可以为负; (3)只改变体坐标系的方向时,三个惯性矩的总和不变; (4)惯性张量矩阵的特征值是刚体的惯性主矩,特征矢量 的方向就是惯性主轴的方向。
3.1.2 连杆的速度与加速度分析
1. 连杆的速度与加速度分析
B
{B} 内任一运动点 Q 的位置矢量为 Q ,连杆坐标系 设在连杆坐标系 {B} 相对于其参考坐标系 { A} 的位置矢量为 Q ,旋转矩阵为A RB
A BO
,则点
Q
在两坐标系中的位置矢量
A
A
Q
和 BQ 之间的关系满足公式 (3.7)
3.1.1 牛顿-欧拉动力学方程
对于构成机器人的连杆(机械臂),可以将其当做运动的刚体 来考虑。设一个刚体质量为m,质心在C点,在C点固定连接一 坐标系 { A} 在外力F及外力矩M的作用下使刚体产生质心线加速度 aC 和角加速度 的运动, 则力与线加速度或力矩与角加速度之 间分别满足牛顿公式(3.1)及欧拉公式(3.2):
(3.4)
其他元素是质量的惯性积,定义为
A
I xy xy dv
V
,
A
I xz
V
xz dv
,
A
I yz
V
yz dv
(3.5)
为常数; 式(3.4)和(3.5)中, 为材料的密度,当质量均布时, dv 为体积的微元,其位置矢量为 rA ,用坐标系 { A} 描述即为
旋转矩阵 R 与角速度矢量 之间关系的推导:
R(t ) lim
R(t t )
R(t t ) R(t ) R(t ) lim t 0 t 0 t t
R(t )
(3.9)
可以看成
在时间间隔 t 内绕某轴 k 转动微分角度
而得到,可表示为
R(t t ) R( k , ) R(t )
rA [x y z]T
惯性张量是—个实对称矩阵,适当地安排坐标系的位置和方向, 可使惯性积为零,惯性张量矩阵变成对角型。使惯性积为零的各 轴称为惯性主轴,相应的惯性矩称为主惯性矩。
用平行定理求惯性章量:质心坐标系与连杆坐标系平行的情况, 这时连杆相对两平行坐标系的惯性矩和惯性积符合平行轴定理。 假设坐标系 { A} 固定在刚体的某个点上,现将此坐标系 平移到刚体的
A A A
I xy I yy I yz
I xz A I yz A I zz
A
(3.3)
矩阵中各元素分别是: 主对角线上的元素是质量的惯性矩,定义为
A
I xx ( y z ) dv
2 2 V A V
,
A
I yy ( x 2 z 2 ) dv
V
I zz ( x 2 y 2 ) d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