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二)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高邈.(miǎo)幽悄.(qiǎo)怂.恿(sǒng)殚.精竭虑(dàn)B.出轧.(zhá)顷.刻(qǐng)龟.裂(jūn)拾.级而上(shí)C.带挈.(qiè)惩.戒(chéng)登.时(dēng)哗.众取宠(huá)D.娉.婷(pīng)翘.首(qiáo)遒劲.(jìn)强.词夺理(qiǎ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轻歌漫舞赃物帐篷撩逗B.李代桃僵狡辩箴言斡旋C.走投无路闲暇徇职缅怀D.苛绢杂税繁殖槽蹋侦缉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应广大读者的要求,他为那本很受欢迎的获奖小说写了续篇,但遗憾的是续篇相形..见绌..,不能让人满意。
B.野花肆意开放,花丛间常可见一队队小面伶俐的麻褐色野兔,在那里追逐嬉戏,天真烂漫,活灵活现....。
C.经过长达两个星期的鏖战,本届世界锦标赛最终尘埃落定....,中国队在赛程极其不利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获得冠军。
D.满耳的阵阵蛙鼓,激昂亢奋地噪闹着,将静夜和旷野喧嚣得如同这季候一般,热情洋溢,生机勃勃....。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一段时间以来,汉字书写大赛、非遗保护等文化现象引人注目,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已越来越为国人所认知。
B.此次《环境保护法》修订,历时两年,前后经过了多次审议,如今终于定稿,在环境先于经济的原则上已达成一致并写入法律。
C.贝母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鳞茎具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的神奇功效,常常采集起来,加工成药材。
D.马尔克斯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不仅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以及拉美“文爆炸”的先驱,还是记者、作家以及电影工作者。
5.下列文学常识,搭配不正确的项是A.《雨的四季》——《散文》——刘湛秋——当代作家B.《伟大的悲剧》——《夺取南极的斗争》——茨威格——奥地利作家C.《智取生辰纲》——《水浒传》——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D.《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刘桢——西汉二、语言表达6.根据下面一副对联的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夏荷濯清涟,出淤泥而不染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子默写7.默写(1)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_____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3)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____________。
(许浑《咸阳城东楼》)(4)___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5)纷纷暮雪下辕门,____________________。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6)________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
(辛弃疾《破阵子》)(7)____________________,皆出酒食。
(陶渊明《桃花源记》)(8)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____________________。
(孟子《鱼我所欲也》)(9)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以会晤的欢愉衬托客居的寂寞,把思念深情转化为重聚希冀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外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唐太宗论举贤上①令封德彝②举贤,久无所举。
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古之致治者③,岂借才于异④代乎?正⑤患已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节选自《资治通鉴》)(注释):①上:皇上,指唐太宗。
②封德彝:人名。
③致治者:使国家达到大治的人。
④异:其他的。
⑤正:只。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上诘.之(2)正患.已不能知9.翻译句子(1)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2)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10.太宗批评封德彝“诬一世之人”的理由是什么?(用自己的语言回答)本文阐述的道理是什么?11.针对上文中唐太宗“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的观点,谈谈你对用人之道的看法。
五、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父去茶凉王海霞①长期高强度、超负荷的体力劳动给父亲的腰椎和膝关节都埋下了隐患。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这些隐患慢慢发作,后来,父亲慢慢地丧失了行走的能力,不得不长期困坐在家中。
②晚年活动不便的父亲,常爱喝一种廉价的,用烧焦的干红枣泡的所谓的“枣茶”。
儿子也很喜欢这种透着淡淡煳香的枣甜味儿,并想当然地给这种茶起了一个好听名字—香枣茶。
每次和我一起回老家,儿子总是一副欢天喜地的样子,嚷嚷着说:“又可以喝上爷爷的香枣茶喽。
”③父亲去世后的第一个暑假,我和十四岁的儿子一起回农村老家探望母亲。
一进家门,儿子便像往常一样,想要去拿放在堂屋桌子上的大茶壶。
可当他转了一圈也没有发现那把大茶壶时,不由自主地“咦”了一声后,用无比失望的口气问奶奶道:“盛香枣茶的那个大壶怎么没有了呢?”④听完孩子的话,母亲先是一怔,刚见到我们时的喜悦眼神随即黯淡下来。
而往日回家时父亲坐在桌子旁喝茶的画面,刹那间也浮现在我眼前。
我的心一沉,眼泪差点儿要流出来。
为了不勾起母亲伤怀,我刚想岔开话题,母亲却颤巍巍回身从里屋里将那把大茶壶抱了出来。
⑤母亲没有喝茶的习惯,但那把大茶壶却被母亲擦拭得锃亮。
看到那把熟悉的茶壶,儿子立刻兴奋起来。
可当他得知壶里并没有他所期待的“香枣茶”时,禁不住再一次像泄了气的皮球。
为了不让孩子失望,母亲又开始手忙脚乱地寻找父亲在世时烘焙好的红枣。
⑥母亲苍老了很多,记忆力似乎也明显不如从前,她找了半天也没有能找到一颗枣子,最后呆呆琢磨了半天,才想起什么似的苦笑了一声后摊开双手说:“唉,脑子真是糊涂啰,泡枣茶的枣子发了霉,前天才刚刚被我扔掉了……”⑦看到孩子垂头丧气的表情,母亲连忙又找来干枣准备烘焙。
烘焙红枣还得生炉子,我不愿让母亲再麻烦,便连忙制止她,劝她不必再折腾那一套。
但母亲却不顾我的劝说兀自忙活起来,我只好默默地在背后看着老人。
⑧父亲活着时,母亲侍候父亲吃喝,每天忙得有滋有味,拾掇起这些家务来也显得干净利落。
但自从父亲走后,母亲似乎一下子老了许多,做家务时也常常丢三落四,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在我的记忆里,晚年的父亲常常搂着一个大茶壶的样子,我觉得父亲似乎只是个“喝茶的人”。
父亲刚去世时,母亲常常一个人默默发呆,偷偷落泪。
父亲年轻时为家庭付出了太多,我理解母亲对父亲的心痛和亏欠心情,所以后来家务几乎都由母亲一个人来打理。
我以为,父亲的离去,从体力上来讲,对母亲也算是一种解脱,或许母亲不会悲伤很久。
可通过父亲去世后母亲的变化和今天这个冷冷清清的家,我才意识到,一切显然都不是我想象的样子。
⑨发现壶里重新沏上了“香枣茶”,儿子兴奋起来。
但看着孩子喜悦的样子,母亲触景生情,又开始无声地垂下了泪。
我连忙用“父亲活着又无法自理,反而拖累家人这么多年”来宽慰母亲。
想不到,母亲听完我的话伤心地更厉害了,她呜咽着对我说:“你爹在家里虽然只能喝茶,但毕竟还能给我做个伴儿的,可现在呢……”⑪过了会儿,母亲停止了啜泣接着又说:“你爹刚走后好长时间,我每天都会沏好枣茶,可结果还不是每天都白白凉了又倒掉……⑫母亲的话让我的心一紧——父亲走了,茶也凉了。
而母亲如果再走了呢?我忽然意识到,我早就应该陪在母亲身边了……12.选文表达了母亲和“我”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选文的内容分别概括并分析其原因。
13.文章题目为《父去茶凉》,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选文题目的妙处。
14.文中的“对母亲也算是一种解脱”和下文的“伤心的更厉害了”是否前后矛盾?为什么?15.选文主要是表达“我”和母亲对父亲的感情,为什么文中还用不少篇幅写儿子呢?16.为什么听完孩子的话,“母亲一怔”?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挡住风吹雾霾?树不背这“锅”!游雪晴①1月15日—17日,又一轮大范围雾霾笼罩华北黄淮等地。
连续几天的重污染天气,更让人们期盼冷空气带来大风,吹走雾霾。
往往这个时候,“三北”防护林和内蒙古风电场就成了“背锅侠”。
②不过据最新的科学研究显示,“三北”防护林不但没有加重雾霾,反而对雾霾有清除作用。
这个锅背得真冤。
③基于长期的数值模拟和观测研究,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马建民和其团队科研人员分析得出,与1982年相比,2010年“三北”防护林工程对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吸附和清除作用增长了60%,对PM2.5的吸附和清除能力增加了30%。
马建民介绍,自1999年到2010年间,该工程清除了我国北方约3000万吨的PM2.5,其中清除最多的地区是华北片,清除量达到PM2.5总量的0.9%。
④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徐祥德院士表示,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认为,发展风电对局地风速虽有一定影响,但影响的范围非常有限。
丹麦科技大学和清华大学的研究结果表明,风电场对下游几公里到几十公里范围的地面风速有明显影响,但超过100公里,影响可忽略不计。
北京市中心距离内蒙古400多公里,距离张家口约200公里。
所以内蒙古和张家口地区的风电不会对北京地区风速产生显著影响。
⑤防护林带对风场的作用主要是大气边界层以下的近地层影响。
而能驱散京津冀区域重污染天气的是大范围冷空气来袭或降水“湿清除”效应。
冷空气影响范围垂直方向远远超过边界层或1500米以上的,其水平尺度可达百公里以上,“三北”防护林不可能阻挡冷空气或寒潮,并影响下游大范围区域风场。
⑥可近几年确实感觉大风越来越少了呀!“从气候条件看,主要是最近几年,冬季冷空气来的不那么频繁了,强度也不够。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研究院朱荣解释道,近几年气候资料显示,华北地区、北京的大风日数和年平均风速都有明显下降。
尤其是大风日数,与前30年的均值比,可谓是断崖式暴跌。
⑦朱荣告诉记者,其实风的本质是空气流动,导致空气流动的根源是空气温度和密度的差异。
由于陆地和海洋性质不同,冷热变化有差异,冬季陆地冷于海洋,风从亚欧大陆的腹地(西伯利亚)吹向太平洋,所以北京冬季多西北风。
由于全球变暖,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暖冬的增多,减小了冬季海洋和欧亚大陆的温差,因此空气的流动也就不如之前快,风速也相对应减小。
⑧从冬半年强冷空气和寒潮次数的年代变化来看,60—70年代的寒潮和强冷空气相对较多,80年代明显减少,90年代以后又稍有增多;对应风速变化来看,60—70年代北京平均风速较大,80年代明显减小,90年代又有所增大。
如此看来,北京的风速变化还是自然因素起了主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