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工程特色“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教学技巧1李登新(东华大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 201620,lidengxin@)[摘要]由环境出版社2014年出版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教材《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是环境工程专业的核心教材之一。
在分析该教材内容、课程教学过程中发现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基础上,结合固废课程特点和教学实践,借鉴现有固废教材知识安排,依托多种教学模式,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模式、手段等进行思考、改革与探索,提出了适合教材不同内容的、以提高学生能力为抓手、以丰富学生知识和开阔视野为主线,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包括工程设计、运行管理、科研能力、管理能力、合作精神、创新思维、逻辑思维能力等为最终目的教学过程设计。
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
[关键词]《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特色教材;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实践;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前言“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是我国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实践性和工程性很强的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固体废物全过程管理、利用物理、化学、生物、机械、材料和工程等学科知识控制固废污染的方法、原理以及资源化技术和评价,通过学习提高同学综合能力和素质,为今后分析和解决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工作中遇到的复杂管理、工程和技术问题打下基础。
因此,该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工程技能、理论、技术和工艺革新能力。
针对这种现状,本教材以应用创新工程性型本科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大工程教育为背景,以多专业知识融合为前提,以提高学生工程思维能力、丰富知识体系、能力结构为创新点。
教材创新与学术著作创新不一样,应讲究守正创新,要讲究系统性与规范性。
在教材内容和结构上,充分考虑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及时筛选补充与时俱进的新内容。
教材中增加工程实践中应用的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综合运用交叉学科知识和科技创新能力。
1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匹配分析教学方法,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
教学法与教学目的关系有三点:一是教学法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方法;二是教学法因教学内容不同而不同,要受到教学内容的制约,反映教学内容。
三是教学法应符合教学对象的特点和要求。
表1给出了固废处理处置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为之设计的各类教学方法匹配关系。
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主要用在固废管理模式、分类方法、综合利用、二次污染控制等方面进行教学。
教学中既可以通过分析、比较,研究各种各样的成功的和失败的管理或综合利用经验,从中抽象出某些一般性的管理结论或管理原理、综合利用方法、设备选型、工艺方案比对等结论,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者他人的思考来拓宽自己的视野,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
探究式教学(Inquiry Teaching),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11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项目、上海市精品课程资助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
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
可见,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能力都得到了加强。
如垃圾分类方法学习、垃圾焚烧时采用的干燥方法学习、综合利用是二次污染避免方法学习等都可以借鉴此类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愿望,以主体性为内核,以自觉性选择性为特征的学习。
教学过程中,教师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做主人,使他们切实感受到成为学习主人的真正乐趣和与老师、同学共同探求知识的幸福。
是对以往“填鸭式”教学方式的彻底颠覆,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不同教学模式都有其特点,可以组合两种或多种模式进行某一方面的教学,以实现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统一。
表1 固废课程重点章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关系表章节重点内容培养目标授课方法第一章与固废有关基本概念会说行话、成为专业人士、加快学习本专业方向速度自学、试题测试、讲授或讨论第二章固废环境问题与危害;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固体废物分类方法比较;国内不同地方分类实践比对;国内外现有分类不足提高固废环境问题认识;学习先进分类方法;探索国内固废分类模式研究式教学法为主;案例教学法为辅;讨论教学法穿插其中第三章国内外固废管理组织、法律体系异同点发现国内外固废有关组织、法律体系优缺点,提出改革建议研究式教学法;讨论法国内外政府管理固废案例比对与分析探究国内外政府管理固废优缺点,提出改进建议研究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合作式教学法;讨论法国内外企业管理案例分析学会企业固废环境管理方法案例分析;合作是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国内区域管理异同点了解新型固废问题管理模式讲授法;启发式教学(优秀学生可以研究式教学)第四章固废处理和处置的物理、化学、生物、热解和生态学原理和工程原理利用已经学习的物理、化学、生物、工程等基础知识提出固废处理和处置基本原理启发式教学;合作教学法;研究式;讨论式;讲授式;实验法等国内外固废管理原则、制度和技术及其比较掌握国力原则、针对现有管理问题提出建议研究式、讨论式和讲授法第五章固体废物管理、处理与处置方案分析与评价学会固体废物管理、处理与处置方案选择方法启发式;研究式;讲授法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在固废方向应用学会固废管理模式、处理处置选择的方法研究式、讲授法、讨论、案例法、辩论法等第六章城市垃圾组成、性质、测试方学会测试方法合作式教学法、实案优选和环境实际样品即复杂物质检测全过程中可能遇到问题及其解决办法验、讨论法第七章不同国家和地区垃圾分类、收集方法、优缺点、正在试验分类收集方法学习先进分类方法;探索国内固废分类模式合作式教学法;研究式教学法为主;案例教学法为辅;讨论教学法穿插其中垃圾收运路线设计垃圾收运、储存相关设备选型、设计与改造掌握垃圾收运、储存、运输设备选型和收集路线最佳设计实践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研究式教学法等危险废物收运过程分析了解危险废物收运过程特殊性讲授法第八章物理分选设备选型、工艺、分选原理、复杂混合物分选工艺、设备选型及工艺其组合掌握不同垃圾分离、设备、技术和工艺选择方法启发式教学;实践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研究式教学法等、讨论式城市垃圾的脱水、干燥技术、工艺与设备选择遇到实际问题与经济投入矛盾垃圾脱水工程、设备选型思考和符合经济规律下比选案例法、研究式、讨论法、第九章塑料分选、综合利用工程;废纸综合利用工程案例;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及其实施技术关键和难点;餐厨垃圾资源化工艺及其非共识性问题;物理、化学、生物和材料等学科知识应用;无害化前提下资源最大化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式教学法;案例法、实验法、研究式、讨论法、讲授法混合垃圾堆肥利用技术与工艺选择学会复杂成分原料堆肥技术与工艺选择案例法、讨论法、讲授法垃圾焚烧法方案优选不仅了解技术,还要学会工艺、设备选型,特别强调注意尾气排放达标底线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式教学法;案例法、讨论法、研究法、讲授法第十章医疗垃圾危害、管理与资源化无害化技术比对了解此类危险废物特殊性和处理与处置方法特殊性讲授法第十二章行业清洁生产和固废综合利用了解概况讲授法第十三章各类行业清洁生产、固废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置了解各类行业清洁生产、固废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置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式教学法;;讲授法、研究法和讨论法第十四章纺织行业清洁生产、固废循环利用掌握纺织行业清洁生产,尽可能避免固废产生;实行固废循环利用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式教学法;案例法,讲授法和研究法第十五章行业固废综合利用方案比对、工艺参数计算与优化、生态利用了解此内容案例法第十六章废旧电子电器收集与扩善矛盾、价值和危害共存固废问题解决、资源化和无害化一篮子解决方案了解综合利用和无害化思路;重点学会项目环境评价案例法、讲授法第十七章行业清洁生产、有机固废综合利用、固废材料化工程技术了解此内容案例法、讲授法、自学第十八章危险废物鉴别与管理掌握危险废物鉴别与管理讲授法、自学第十九章回转窑焚烧技术处理高有机质含量危险废物;物化法处理技术了解此项内容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式教学法;自学、讲授法第二十章固化机理、案例分析、固载体适配性分析了解此项内容自学、讲授法第二十一章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技术评估、方案优选关键点了解此项内容讲授法第二十三章填埋工程掌握整个工程涉及到的计算、设计、选型、评价和经济效益分析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式教学法;案例法、研究法、讨论法从表1中可以看出,教学方法可以按照教材的内容难易程度、研究现状、应用现状、工程案例等设计教学方法,以丰富学生知识和开阔视野,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包括工程设计、运行管理、科研能力、管理能力、合作精神、创新思维、逻辑思维能力。
2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匹配思考[]传统教学手段主要指一部教科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几副历史挂图和模型等。
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指各种电化教育器材和教材,即把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电视机、电影机、VCD机、DVD机、计算机、网络、手机上出现交流平台等搬入课堂或课外,作为直观教具应用于各学科教学领域。
因利用其声、光、电等现代化科学技术辅助教学,又称为“电化教学”。
我们将信息技术手段与该学科课程的整合,通过有效的整合建构出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这种环境可以支持真实的情境创设、快速灵活的信息获取、丰富多样的交互方式,培养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在此基础上实现一种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全新学习方式—例如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式学习,信息技术手段与该门课程的整合,产生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固废填埋、收运、分选、综合利用等章节都可以依托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突出信息技术化手段的优势,将从专业段对设计的多媒体课件、拍摄电影、拍摄的图片及精彩的教学视频及时呈现给学生。
现场教学方法是一种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的最好方法,但要受到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弥补这种缺憾。
学生在课堂中仍能通过较为直观的形式接触到真实过程,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的完美结合。
(二)充分利用互联网知识传播的优势,利用公共微博、微信、qq和大量专业网站,实现了知识资源的共享和学习便捷。
目前,本课程的电子教案、电子图书还有部分教学课件已经上网,并用微信微博易班等手段传播。
学生可以通过点击相关网页、威信微博等实现在线学习。
打破了时空界限,为开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