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组织行为学论文三篇

组织行为学论文三篇

组织行为学是系统地研究人在组织中所表现的行为和态度的学科。

是行为科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以行为学为基础,与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相交叉的边缘性学科。

以下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关于组织行为学论文,以供大家参考!
组织行为学论文1
随着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深入,特别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意在将理论和实践更为紧密结合的项目课程改革,对传统的组织行为学教学提出了挑战。

采用项目化教学方法提高了组织行为学的教学效果和课程价值,以项目为明线,实现教学内容整合;以项目为载体,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以项目考核为检验,实现综合能力提升。

实践证明,项目化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项目化教学内涵及其理论依据
项目化教学是由美国伊利诺易大学教授凯兹和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教授查德共同开创的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法。

它的指导思想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任务或项目交给学生独立完成,从资料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任务完成后的评价都由学生参与完成,教师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起着引导、指导与辅导的作用,通过项目的实施,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完成项目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和实践技能。

高职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是一项全新的系统化改革,它是以培养学生职业应用能力为目标,围绕与专业对应的现实职业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来选择、组织课程内容,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改革。

建构主义的创始人、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最有效方式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是让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同学)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认为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情景、协作及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让学生从真实事件的感受和体验中获得直接经验,让学生发挥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新潜能,主动而自然地完成对当前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意义建构。

教师的职责在于提供能够帮助学习者完成意义建构的适当“情境”。

二、组织行为学课程项目化教学实施
项目选取
在项目化教学中,教师在提出项目设想时,应当考虑到这个项目选取是否包含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否让学生感兴趣;能否激励学生收集有关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项目活动如何调用学生已有知识,把他们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讨论的热情,以及能否使学生在项目情境下受到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等方面的锻炼。

项目开发小组组建
项目确定以后,将全班分成若干项目开发小组。

分组时,要以互补为原则,综合考虑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性格气质、男女比例等因素,要让各组力量尽量均衡,小组人数根据项目的情况以5至8人为宜。

项目开发小组设立“项目经理”一人,负责本组项目任务的落实和完成。

项目分析
小组成员综合运用课程中所学知识和技能、发挥团队协作的能力,在项目经理的主持下,把总项目分解为一个个小项目,并出具分析结果。

项目方案制定
项目经理应集合小组全体人员的智慧,制定出科学、合理、可行的项目方案。

项目方案实施
项目任务的完成有赖于小组成员的分工与协作,每个成员在推进自己的任务时,要与组内其他成员保持密切联系,要让所有成果组内共享,以更好地推进个人任务及整个项目。

这种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的项目实施方式,有利于调动成员积极性,有利于培养集体意识。

项目的评估反馈
教学中,可将各开发小组的作品(即网站)向全体学生展示并可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由各项目开发经理对所有作品按照项目评估反馈表打分。

然后根据反馈情况,各开发小组对作品进行相应修改。

这种“评估反馈修改――再评估反馈修改”可循环多次,直到达到项目目标为止。

三、组织行为学项目化教学特点
学生实践训练环节由项目组成员协调合作完成
之所以特别强调把教学班级分成几个小组,需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各项实践训练,一方面是由于一次实践训练环节往往需要完成很多工作,从资料收集到信息处理到研究分析到幻灯片的制作到最后课堂汇报,单个学生往往很难在两三天的时间内完成,因此,通过全班同学分组的形式,由每个小组成员通力合作完成一次实践训练更加具有可行性;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通过项目组的形式完成各项实践训练的过程事实上也是学生亲身体验组织行为学教学内容与相关理论的过程,项目组成员在完成各种实践训练过程,实际上是与工作群体在完成某中任务或者实现某种目标的过程一样,同样会需要领导、需要组织,群体成员之间会经历合作、沟通、协调、处理冲突的过程,而这正是组织行为学中对群体行为研究的相关内容,因此在学习组织行为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如群体发展的阶段、群体
冲突、群体沟通、领导时由于已经在完成项目组作业过程中充分体验群体行为的方方面面,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理解群体行为的相关理论。

学生实践训练与课程相关理论相配合
一般实践训练的安排都是在某一章节的理论知识讲解完毕以后进行,如在“员工工作满意度”相关知识点讲解完之后,教师给学生安排的实践训练环节是要求各小组成员对某一公司的员工工作满意度进行实际调查,从员工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的设计到发放,最后以员工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为基础来分析此公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相关建议。

学生在完成这一作业以后,对“员工工作满意度”有了更加具体的认识,因此,对于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也更加透彻了。

项目化教学的方法可以多元化
在组织行为学的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以项目组的形式进行实践教学,具体的方法主要包括案例讨论、调查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方法。

由于组织行为不同的理论,研究侧重点也不同,因此,为了加深学生对不同理论知识的理解,可以使用不同的实践教学方法。

一些组织行为学理论是基于西方个体或群体行为研究的结果,并非都适用,对一些有争议的理论可以通过分组案例讨论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对于需要通过调查组织中的员工行为特点以验证组织行为相关理论的,可以通过调查法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此理论的接受和理解;对于一些可以通过学生自身的行为或者学生彼此之间的行为互动来验证的一些组织行为理论,可以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