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8讲地表形态的塑造课时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考点一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强化专练1.一地理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收集到了如下几幅地貌景观图片,并提出了以下问题,请你帮他们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形成这些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A ,B ,C ,D ,E ,F 。
(2)从能量来源看,可知上述作用都属于,它对地表形态影响的总趋势是。
(3)A、E图是地貌,E图景观在我国分布最广泛的是高原,成因主要是;B图是最典型的地貌,如我国的;C、F图是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地区;D图为地貌,图中①是,②是,③是。
答案(1)流水侵蚀流水堆积风力堆积冰川侵蚀流水侵蚀风化和风蚀(2)外力作用使地表起状状况趋于平缓(3)流水侵蚀黄土黄土高原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地表缺乏植被保护,降水集中于夏季易形成暴雨,黄土极易受侵蚀流水堆积崇明岛(长江三角洲、黄河三角洲等)风力堆积和风力侵蚀西北内陆冰川侵蚀冰斗角峰“U”形谷考点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强化专练2.右图为‚某地地层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岩层,最晚形成的是()A.①②B.②③C.①⑤D.④⑥(2)如果④是石灰岩,则⑤为()A.花岗岩B.砂岩C.大理岩D.板岩(3)①类岩石在地表的部分常具有的特征是()A.含有生物化石B.有较多的气孔C.由方解石组成D.有明显的层理答案(1)C (2)C (3)B命题视角一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008·北京文综)读下图,回答(1)~(3)题。
(1)与图示地区山体岩石、地貌类型及其形成的外力作用对应的是()A.石灰岩、球状风化地貌、风力作用B.花岗岩、流水堆积地貌、流水作用C.大理岩、喀斯特地貌、风力作用D.石灰岩、喀斯特地貌、流水作用(2)该地区成为著名旅游地的优势在于()A.地处热带,风景优美,环境承载量大B.景观具有春翡夏翠秋金冬银的季节特点C.地质地貌景观独特,具有较高的游览价值D.水陆交通通达性好,旅游地吸引半径大(3)与图示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相同的地区是()A.西欧平原B.湄公河三角洲C.五大湖沿岸D.墨累—达令盆地答案(1)D (2)C (3)B变式演练1.下图为‚我国沿90°E附近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表比较甲、乙两地形区主要外力作用形式的差异及其对应的地貌形态。
(2)图中①河大拐弯地带形成世界最大的峡谷,该峡谷的成因主要是。
(3)乙地形区的东南边缘和中部都有典型的谷地发育,其中东南部多峡谷而中部谷地较为宽广,两者差异形成的原因是。
乙地形区的南缘有世界上最年轻高峻的山脉,该山脉最高峰的海拔是,与在此之前通用的高度相比,数值明显减小,其原因可能为。
(4)图中甲、乙两地都是我国能源资源丰富的地区,其中甲地常规能源中油气资源丰富,由此可知岩的面积在该地分布应比较广,同时也说明地质时期该地的古地理环境应为。
(5)图中山脉③的走向是,该山脉是我国西部两大盆地的分界。
山脉北侧的盆地中多半固定沙丘而南侧多为流动沙丘,试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差异形成的自然原因。
答案(1)(2)流水侵蚀(3)青藏高原中部谷地多为冰川侵蚀而成,呈“U”状;东南部谷地多为河流侵蚀而成,呈“V”状 8 844.43米①气候变暖,冰层厚度变化;②测量技术水平和精度的提高 (4)沉积内陆湖泊或浅海大陆架(5)东西走向天山北侧的准噶尔盆地西部有一些山口,来自北冰洋和大西洋的气流可以深入,因而降水多于南部地区,沙漠地区水分条件优于南部,因而多半固定沙丘;而天山南侧的塔里木盆地是封闭型的,降水很少,所以沙漠中多为流动沙丘。
命题视角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2007·上海地理)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成因,可能贮藏有不同的矿产资源,据此回答(1)~(3)题。
(1)贮煤地层的岩石类型,一般是() A.侵入岩 B.喷出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2)花岗岩、砂岩和石英岩分别属于() A.变质岩、岩浆岩和沉积岩 B.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C.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D.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3)正确反映三大类岩石互相转化的模式图是()答案(1)C (2)D (3)C变式演练2.下图示意‚某地的沉积岩层与火成岩体的相互关系‛,回答(1)~(2)题。
(1)各岩层、岩体的生成时代按由老至新的顺序依次是()A.火成岩1、沉积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3B.沉积岩3、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2、沉积岩1C.沉积岩3、火成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1D.沉积岩3、沉积岩2、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1(2)喷出地表的火成岩为喷出岩,没有喷出地表的火成岩为侵入岩,图中()A.火成岩1为喷出岩B.火成岩2为喷出岩C.火成岩1、火成岩2都为喷出岩D.火成岩1、火成岩2都为侵入岩答案(1)D (2)B(2009·山东枣庄质检)读‚风化作用强弱与气候相关示意图‛,回答1~2题。
1.关于岩石风化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从②到①物理风化作用逐渐加强B.从②到③化学风化作用逐渐减弱C.从③到④化学风化作用逐渐加强D.从④到①物理风化作用逐渐减弱2.地表风化壳厚度最大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 1.B 2.B读‚世界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3~4题。
3.图中众多较大河流的大致流向是()A.由东向西B.由东南向西北C.由西向东D.由西北向东南4.图中,西部海湾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波浪侵蚀作用B.冰川侵蚀作用C.流水侵蚀作用D.断裂下陷作用答案 3.D 4.B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5~6题。
5.图中表示变质作用的序号是()A.④和⑤B.①和⑥C.②和④D.③和⑥6.下列岩石中都有可能找到化石的一组是()A.页岩、石灰岩B.砾岩、大理岩C.砂岩、玄武岩D.石英岩、花岗岩答案 5.D 6.A7.(2008·安徽马鞍山测试)某地理课题组为完成“岩溶地貌发育机制的研究”,采取了以下设想:设想一气候是我国南北方岩溶地貌发育差异的主导因素为论证这一设想,课题组在我国三个石灰岩(CaCO3)分布区采样,获取如下数据:问题(1):分别说明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与年溶蚀率之间的内在关系。
设想二植被、坡度对地下岩溶地貌发育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课题组根据植被覆盖率、坡度与地下岩溶地貌发育程度的相关数据画出了如下坐标图:问题(2):补充坡度与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的关系曲线。
问题(3):试分析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与植被覆盖率关系曲线的形成理由。
问题(4):南方喀斯特地貌区降水量大,为何地表易缺水?答案(1)降水量大、分布均匀促使石灰岩受溶蚀的时间长,溶蚀率大;气温高,水中二氧化碳含量高,加快石灰岩的溶蚀。
(2)见右图(3)植被覆盖率高,阻止了地表径流,加快下渗量,从而促进了地下岩溶地貌的发育;同时植物根系排放的酸性物质也有利于石灰岩的溶蚀。
(4)南方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漏斗、漏水洞和溶蚀裂隙发育,促使地表水下渗、下漏,造成地表缺水。
8.读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箭头表示外力作用的是;表示变质作用的是。
(2)在a、b、c中,a表示的岩石名称是,b表示的岩石名称是。
(3)在a、b、c中,可能有生物遗体存在的是,由岩浆冷凝而形成的是。
(4)简要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
答案(1)②③(2)岩浆岩沉积岩(3)b a(4)从图中可以读出:地球内部的岩浆,经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岩,岩浆岩受到流水、风、冰川、海浪等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形成沉积岩;同时这些已形成的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发生变质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发生重溶再生作用,又形成新的岩浆,这就是岩石圈物质循环。
课时2 山岳的形成考点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强化专练1.在地质年代较老的褶皱构造地区常出现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地形倒置‛现象。
下图为“地形倒置形成过程示意图”,按地形倒置形成的时间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③②④①D.①④③②答案 B考点二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强化专练2.关于公路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A.修建公路,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那些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B.道路应避开小居民点和小村庄C.山谷中的道路应避开缓坡D.道路在缓坡上呈“之”字形弯曲答案 A命题视角一地质剖面图的判读与应用(2008·上海地理)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质剖面图上,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图中,陡崖出现在处。
甲处成为谷地的主要原因是:。
(2)在图中数码①②③④所示地层上,有可能找到大量三叶虫化石的地层数码是,有可能找到恐龙蛋化石的地层数码是,早期人类遗迹应该到数码代表的地层中去寻找。
(3)地球演化过程中,灭绝的恐龙等生物种属不可复生,这说明了地理环境的演化具有性。
答案(1)背斜向斜断层丙甲处地质构造为背斜,该处容易形成断裂,岩石比较破碎,因此更容易受到流水侵蚀作用,地势逐渐降低,而形成山谷(2)④②①(3)不可逆变式演练1.读‚某地质剖面图‛,回答(1)~(3)题。
(1)图中①处的岩浆侵入活动发生()A.在褶皱运动之前B.在断层运动之后C.在断层运动之前D.在图中④处岩层形成之前(2)图中②处的山地成因是()A.背斜成山B.向斜成山C.褶皱隆起成山D.断层上升成山(3)造成③处易成谷地的内因是()A.岩石破碎B.挤压力大C.张力影响D.侵蚀作用答案(1)B (2)B (3)C命题视角二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原创题)‚羊肠小道猴子路,云梯溜索独木桥‛,是旧西藏交通面貌的真实写照。
为了改善西藏交通状况,西藏交通厅厅长赵世军2008年5月27日在全区农村公路建设会议上介绍,自治区今年将落实农村公路建设投资14.05亿元,安排323个项目,建设里程8 384公里,拟解决55个乡镇和808个建制村通公路问题。
西藏中学为了组织学生调查公路选线原则,上图是他们从有关部门得到的‚设计方案图‛,对此他们提出了如下问题,请你帮助解答。
(1)该地区计划修建B镇到A镇的公路。
①与②两个线路方案中较合理,理由是。
(2)修建B镇到D城市的公路没走直线,而绕道经过C镇的原因是什么?(3)A~B与B~D是两条同等级公路,影响其修建的主要经济因素是()A.占用土地B.工程造价C.民工数量D.技术水平(4)为了达到线路的技术要求,在山岳地区修建公路往往需要。
A~B和C~D的直线距离相等,A~B线路的弯曲程度和总长度要 C~D线路。
答案(1)②受地形的影响,山谷中修建公路要避开陡坡,尽量沿等高线修建(2)考虑经济因素,尽可能多经过居民点,加大运输量,提高经济效益。
(3)B(4)迂回前进大于变式演练2.(原创题)下图是‚某区域等高线图‛(单位:米),据图回答(1)~(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