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

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

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后又出现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受广大观众热
烈欢迎。

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昆曲、粤剧、川剧、淮剧、晋剧、汉剧、湘剧、潮剧、闽
剧、祁剧、莆仙戏、河北梆子、湖南花鼓、吕剧、花鼓戏、徽剧、沪剧、京剧、越剧、黄梅
戏、评剧、豫剧、秦腔
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
一,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

它是在徽调和汉戏的基础上,吸
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
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

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主要唱腔
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所以京
剧也称“皮黄”。

京剧常用唱腔还
有南梆子、四平调、高拔子和吹
腔。

京剧的传统剧目约在一千个,
常演的约有三四百个,其中除来
自徽戏、汉戏、昆曲与秦腔者外,
也有相当数量是京剧艺人和民间
作家陆续编写出来的。

京剧较擅
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和军事
斗争,故事大多取自历史演义和
小说话本。

既有整本的大戏,也
有大量的折子戏,此外还有一些
连台本戏。

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
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
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
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
大行,每一种行当内又有细致的进一步分工。

“生”是除了大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角色的统称,又分老生(须生)、小生、武生、娃娃生。

“旦”是女性角色的统称,内部又分为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揺旦)刀马旦。

“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

“净”又分为以唱工为主的大花脸,如包拯;以做工为主的二花脸,如曹操。

“丑”,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戏曲是汉族传统艺术之一,剧种繁多,表演形式载歌载舞,又说又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于一体,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其主要特点,以集汉族古典戏曲艺术大成的京剧为例,一是男扮女、女扮男;二是划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三是有夸张性的化装艺术--脸谱;四是“行头”(即戏曲服装和道具)有基本固定的式样和规格;五是利用“程式”进行表演。

汉族的民族戏曲,从先秦的俳优、汉代的“百红”、唐代的“参军戏”、宋代的杂剧、南宋的南戏、元代的杂剧,一直到清代地方戏曲空前繁荣和京剧的形成,戏曲始终扎根于汉族民间,为人民所喜闻乐见。

看戏至今仍然是汉族的主要娱乐活动之一。

一般说来,北方人多喜看京剧,南方人则多爱好越剧,各种地方剧种都有其自己的观众对象。

远离故土家乡的人甚至把听、看民族戏曲作为思念故乡的一种表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