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力的合成与分解ZHI SHI SHU LI ZI CE GONG GU知识梳理·自测巩固知识点1 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1)定义: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共点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一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原来那几个力叫做分力。
(2)关系:合力和分力是等效替代的关系。
2.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的延长线交于一点的力。
如下图所示均是共点力。
3.力的合成(1)定义: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
(2)运算法则①平行四边形定则:求两个互成角度的共点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做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如图甲所示。
②三角形定则:把两个矢量首尾相接,从而求出合矢量的方法。
如图乙所示。
特别提醒:(1)两个分力一定时,夹角θ越大,合力越小。
(2)合力一定时,两等大分力的夹角θ越大,两分力越大。
(3)合力可以大于分力,等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
4.力的分解(1)定义: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的过程。
(2)遵循原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3)分解方法:①按力产生的效果分解;②正交分解。
思考:如图所示,物体受到四个力作用,它们分别分布在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上,且F1=5 N,F2=8 N,F3=7 N,F4=11 N。
(1)F1和F2的合力是多少?F3和F4的合力又是多少?(2)这四个力的合力是多大呢?总结该题求合力的最合理的方法。
[答案] (1)3 N,方向与力F2相同;4 N,方向与F4方向相同(2)5 N;先求F1和F2的合力F12,再求F3和F4的合力F34,再求F12和F34的合力。
知识点2 矢量和标量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相加时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
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求和时按代数法则相加。
思维诊断:(1)两个力的合力一定大于任何一个分力。
( ×)(2)不考虑力的实际效果时,一个力可以对应无数对分力。
( √)(3)将一个力F分解为两个力F1、F2,F是物体实际受到的力。
( √)(4)合力与分力可以同时作用在物体上。
( ×)(5)2 N的力能够分解成6 N和3 N的两个分力。
( ×)(6)合力是阻力,它的每一个分力都是阻力。
( ×)(7)位移是矢量,相加时可以用算术法直接求和。
( ×),自测巩固ZI CE GONG GU1.(2020·江苏连云港联考)(多选)下图为《天工开物》里名为“北耕兼种”的农具,“其服牛起土者,耒不用耜,并列两铁于横木之上,其具方语曰耩。
耩中间盛一小斗,储麦种于内,其斗底空梅花眼,牛行摇动,种子即从眼中撒下。
”关于图中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 )A.耩使用铁尖是为了便于“起土”B.绳对耩的拉力和耩对绳的力是一对平衡力C.绳对耩的拉力大于耩对绳的力,因此耩被拉动D.研究耩的运动时,可将绳的拉力沿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分解[解析] 本题借助古文化知识考查牛顿第三定律与力的分解问题。
耩使用铁尖,根据力的分解可知,当铁尖作用于土时,会产生两个分力作用,使土容易向两侧翻动,起到“起土”作用,故A正确;绳对耩的拉力和耩对绳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二者等大、反向,故B、C 错误;研究耩的运动时,耩受到重力、阻力和绳的拉力作用,其在水平方向运动,故需将绳的拉力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进行分解。
2.(2020·重庆南开中学检测)如图所示,某质点在共点力F1、F2、F3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现将F1逆时针旋转60°,其他力均保持不变,那么该质点所受合力大小为( A )A.F1B.F2+F1C.F3D.F1+F3[解析] 本题考查已知分力大小和方向计算合力大小。
三力平衡时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共线,故除F1外的两个力F2、F3的合力大小等于F1,方向与F1相反;现将F1逆时针旋转60°,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两个大小均为F1且互成120°角的力合成时,合力在两个分力的角平分线上,大小等于分力F1,故此时质点所受到的合力大小为F1,故选A。
3.(2019·吉林省实验中学四模)如图所示,一物块在斜向下的推力F的作用下沿光滑的水平地面向右运动,那么物块受到的地面的支持力与推力F的合力方向是( B )A.水平向右B.向上偏右C.向下偏左D.竖直向下[解析] 本题考查已知分力方向分析合力方向。
对物块受力分析可知,受重力、支持力、推力,物块在竖直方向上受力平衡,设推力F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有F N=mg+F sin θ,支持力F N与F在竖直方向的分力的合力为F y=mg,方向向上,F在水平方向的分力F x=F cos θ,方向水平向右,故F合=F2y+F2x=mg2+F cos θ2,方向向上偏右,B正确。
HE XIN KAO DIAN ZHONG DIAN TU PO核心考点·重点突破考点一力的合成1.共点力合成的常用方法(1)作图法:从力的作用点起,按同一标度作出两个分力F1和F2的图示,再以F1和F2的图示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画出过作用点的对角线,量出对角线的长度,计算出合力的大小,量出对角线与某一力的夹角确定合力的方向(如图所示)。
(2)计算法:几种特殊情况的共点力合成类型作图合力的计算①互相垂直F=F21+F22tanθ=F1F2②两力等大,夹角θF=2F1cosθ2F与F1夹角为θ2③两力等大且夹角120°合力与分力等大(3)三角形定则:将表示两个力的图示(或示意图)保持原来的方向依次首尾相接,从第一个力的作用点,到第二个力的箭头的有向线段为合力。
平行四边形定则与三角形定则的关系如图甲、乙所示。
2.合力大小的范围(1)两个共点力的合成:|F1-F2|≤F≤F1+F2。
即两个力的大小不变时,其合力随夹角的增大而减小,当两个力反向时,合力最小,为|F1-F2|;当两力同向时,合力最大,为F1+F2。
(2)三个共点力的合成①三个力共线且同向时,其合力最大为F=F1+F2+F3。
②以这三个力的大小为边,如果能组成封闭的三角形,则其合力最小值为零,若不能组成封闭的三角形,则合力最小值的大小等于最大的一个力减去另外两个力的大小之和。
例1 (2020·济宁模拟)如图所示是剪式千斤顶,当摇动把手时,螺纹轴就能迫使千斤顶的两臂靠拢,从而将汽车顶起。
当车轮刚被顶起时汽车对千斤顶的压力为1.0×105 N,此时千斤顶两臂间的夹角为120°,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D )A.此时两臂受到的压力大小均为5.0×104 NB.此时千斤顶对汽车的支持力大小为2.0×105 NC.若继续摇动把手,将汽车顶起,两臂受到的压力将增大D.若继续摇动把手,将汽车顶起,两臂受到的压力将减小[解析] 千斤顶受到的压力大小等于两臂受到的压力的合力,由于夹角θ=120°,所以两臂受到的压力大小均为1.0×105N,A错误;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千斤顶对汽车的支持力大小为1.0×105N,B错误;若继续摇动把手,两臂间的夹角减小,而合力不变,故两分力减小,即两臂受到的压力减小,C错误,D正确。
〔类题演练1〕(多选)5个共点力的情况如图所示,已知F1=F2=F3=F4=F,且这四个力恰好被构成一个正方形,F5是其对角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 )A.F1和F5的合力与F3大小相等,方向相反B.这5个共点力能合成大小为2F、相互垂直的两个力C.除F5以外的4个力的合力的大小为2FD.这5个共点力的合力恰好为2F,方向与F1和F3的合力方向相同[解析] 力的合成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根据这五个力的特点,F1和F3的合力与F5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可得F1和F5的合力与F3大小相等,方向相反,A正确;F2和F4的合力与F5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又F1、F2、F3、F4恰好构成一个正方形,所以F5为2F,可得除F5以外的4个力的合力的大小为22F,C错误;这5个共点力的合力大小等于2F,方向与F5相反,D 正确,B 错误。
考点二 力的分解力的分解的两种常用方法 1.按力的效果分解(1)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确定两个实际分力的方向。
(2)再根据两个实际分力方向画出平行四边形。
(3)最后由三角形知识求出两分力的大小。
如图所示,物体的重力G 按产生的效果分解为两个分力,F 1使物体下滑,F 2使物体压紧斜面。
2.正交分解法(1)定义:将已知力按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进行分解的方法。
(2)建立坐标轴的原则:一般选共点力的作用点为原点,在静力学中,以少分解力和容易分解力为原则(即尽量多的力在坐标轴上);在动力学中,以加速度方向和垂直加速度方向为坐标轴建立坐标系。
(3)方法:物体受到多个力作用F 1、F 2、F 3…,求合力F 时,可把各力沿相互垂直的x 轴、y 轴分解。
x 轴上的合力: F x =F x 1+F x 2+F x 3+… y 轴上的合力: F y =F y 1+F y 2+F y 3+…合力的大小:F =F 2x +F 2y合力方向:与x 轴夹角为θ,则tan θ=F yF x。
例2 如图所示,电灯的重力G =10 N ,AO 绳与顶板间的夹角为45°,BO 绳水平,AO 绳的拉力为F A ,BO 绳的拉力为F B ,则F A 、F B 各为多大?(尽量用多种方法解题)[解析] 解法一:效果分解法灯的重力在结点A 处产生了两个效果,一是沿AO 向下的拉紧AO 的分力F 1,二是沿BO 向左的拉紧BO 的分力F 2,画出平行四边形如图所示:由几何关系得F 1=G sin 45°=10 2 N ,F 2=Gtan 45°=10 N ,故F A =F 1=10 2 N ,F B =F 2=10 N 。
解法二:正交分解法 结点O 与灯受力如右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得,竖直方向F A sin 45°=G ,水平方向F A cos 45°=F B ,解得F A =10 2 N ,F B =10 N 。
解法三:力的合成法 对结点O 分析,tan 45°=GF BF B =G =10 Nsin 45°=G F AF A =2G =10 2 N 。
[答案] 10 2 N 10 N 规律总结:力的合成与分解方法的选择力的效果分解法、正交分解法、合成法都是常见的解题方法,一般情况下,物体只受三个力且合力为零的情形下,力的效果分解法、合成法解题较为简单,在三角形中找几何关系,利用几何关系或三角形相似求解;而物体受三个以上力的情况多用正交分解法,但也要视题目具体情况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