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学校运动队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条总则
为提高我院体育运动竞技水平,推动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和较高运动技术水平的优秀人才,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级各类体育竞赛和体育文化交流,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组织领导和职责
一、运动队管理机构
运动队在学院体育运动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由体育军训部负责具体管理。
体育军训部管理职责包括运动队成员的招收、训练、比赛、相关经费的管理及与相关系、部门的协调等方面。
二、运动队领队
运动队领队由体育军训部指定或由各队推荐报部门批准后聘任。
其职责是:
(一)了解运动队队员的思想、学习和训练情况,协调管理各运动队。
(二)加强对运动员的教育和管理,引导运动员树立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
(三)关心全队的训练和比赛、后勤及其他保障情况,协调好运动员与教练员的关系。
(四)主动熟悉比赛规程和竞赛规则,在外出训练、比赛时,要根据有关规定加强督促检查,与教练员一起抓好运动员在外的各项管理工作。
(五)协调好训练、比赛与教学之间的关系,解决运动队存在的实际困难。
三、运动队教练员
(一)运动队教练员聘任
在本人申请的基础上,经教练员招聘工作小组面试,并经审核批准后予以聘任。
所聘教练员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丰富的工作经验、较高的业务水平、强烈的事业心,并对所在岗位工作认真负责。
(二)运动队教练员主要职责
1.系统、科学地制订计划(包括全年、阶段、周、日训练计划和目标计划),及时进行训练总结。
2.努力完成预定的指标任务。
3.处理好训练、比赛与教学之间的关系。
4.按规定的时间和要求给运动员评定体育成绩。
5.以身作则,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关心运动员的学习、生活,努力成为运动员的良师益友。
6.加强对运动员的教育和管理,严格执行对运动员的训练考勤,对训练不认真、无上进心且屡教不改的运动员作出停训、扣除训练津贴的处罚和令其退队等建议意见。
7.根据比赛任务,在每学期初向部门运动队管理中心递交参赛书面申请。
8.加强教练员之间的相互交流,探讨训练方法、手段,互相学习、互相支持、团结协作。
9.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探索创新,努力提高专业水平。
第三条运动员纪律要求
一、按时参加运动训练,认真完成运动训练任务,努力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不迟到、早退,如有特殊情况需提前向教练员请假。
二、比赛过程中胜不骄、败不馁,尊重裁判,尊重对方,尊重观众,赛出风格、赛出水平。
三、勤奋学习、刻苦训练,努力成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表率和体育文化宣传的骨干。
四、遵纪守法,遵守校纪校规。
五、树立无私奉献精神和竞争意识,为我校体育事业多做贡献。
第四条教练员设置和运动队人数编制
一、运动队教练员设置
(一)常设运动队教练员设置:体育舞蹈队主教练2人(其中1人为总教练),乒乓球队主教练1人,共3人。
(二)临时性运动队教练员设置:田径队教练3人,篮球队主教练1人,排球队主教练1人,足球队主教练1人,羽毛球队主教练1人,网球队主教练1人,游泳队主教练1人,武术队主教练1人,健美操队主教练1人,定向越野队主教练1人,共23人。
(三)如有新增加的运动队,按实际情况配备教练。
二、运动员人数编制
各运动队训练经费按定编人数计算,不足定编人数训练经费按实际人数计算,超过定编人数部分的训练经费由运动队自行解决。
(一)常设运动队人数编制
1.体育舞蹈队:男女运动员共16人;
2.乒乓球队:运动员16人。
常设运动队共32人。
(二)临时性运动队人数编制
1.田径队:男女运动员40人;
2.篮球:男女运动员各15人;
3.排球:男女运动员各16人;
4.男子足球:运动员25人
5.网球:男女运动员共12人
6. 游泳:男女运动员共25人
7. 武术:男女运动员共12人
8. 健美操:男女运动员共14人
9. 定向越野:男女运动员共16人
10. 羽毛球:男女运动员共16人
普通组运动队共222人。
第五条运动队经费管理
一、经费开支
(一)参赛经费
1.参赛经费包括报名费、注册费、保险费、服装费、交通费、大会规定的食宿费等。
2.经体育军训部同意的计划内比赛(各类教育、体育行政部门发文要求规定高校参加的比赛),参赛经费由教练员预算,报体育军训部审批。
3.经体育军训部同意的非计划内竞赛,根据项目特点给予500—2000元参赛经费支持,按有关程序办理,超出部分运动队自理。
(二)训练补贴、参赛补贴、奖金由学校统一发放,具体发放办法详见附件1、2。
二、所有经费的使用均采用预决算制度,严格控制预算外经费的使用。
三、经费报销按财务相关规定执行,报销前由体育军训部负责人审核相关材料。
第六条参赛、集训安排
一、接到参赛通知后,教练员必须提出参赛申请、经费预算,经体育军训部同意后方可参加。
二、运动队如需安排赛前集训、节假日训练,须事先上报训练计划、时间、地点、人数等,经体育军训部和教务部同意后方可实施。
第七条附则
一、运动员招收
运动员面向在校学生招收。
二、本办法由体育军训部负责解释。
三、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