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级财务会计计算分析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高级财务会计计算分析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计算分析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1.已知甲公司销售利润率为11%,资产周转率为5(即资产销售率为500%),负债利息率25%,产权比率(负债/资本)3﹕1,所得税率30%
要求,计算甲企业资产收益率与资本报酬率。

2.某企业集团所属子公司甲于1999年6月份购入生产设备A,总计价款2000万元。

会计直线折旧期10年,残值率5%;税法直线折旧年限8年,残值率8%;集团内部折旧政策仿照香港资本减免方式,规定A设备内部首期折旧率20%。

依据政府会计折旧口径,子公司甲1999年、2000年分别实现帐面利润1800万元、2000万元。

所得税率33%。

要求:
计算1999年、2000年实际应纳所得税、内部应纳所得税。

试问各年度总部是如何与子公司进行相关资金结转的?
3.已知目标公司息税前经营利润为3000万元,折旧等非付现成本500万元,资本支出1000万元,增量营运资本400万元,所得税率30%。

要求:计算该目标公司的运用资本现金流量。

3.2001年底,K公司拟对L企业实施吸收合并式收购。

根据分析预测,购并整合后的K 公司未来5年中的股权资本现金流量分别为-4000万元、2000万元、6000万元、8000万元、9000万元,5年后的股权资本现金流量将稳定在6000万元左右;又根据推测,如果不对L 企业实施购并的话,未来5年中K公司的股权资本现金流量将分别为2000万元、2500万元、4000万元、5000万元、5200万元,5年的股权现金流量将稳定在3600万元左右。

购并整合后的预期资本成本率为6%。

要求:采用现金流量贴现模式对L企业的股权现金价值进行估算。

4.A公司意欲收购在业务及市场方面与其具有一定协同性的B企业54%的股权相关财务资料如下:
B企业拥有5000万股普通股,1999年、2000年、2001年税前利润分别为2200万元、2300万元、2400万元,所得税率30%;A公司决定按B企业三年平均盈利水平对其作出价值评估评估方法选用市盈率法,并以A企业自身的市盈率15为参数
要求:计算B企业预计每股价值、企业价值总额及A公司预计需要支付的收购价款。

5.已知某年度企业平均股权资本50000万元,市场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0%,企业实际净资产收益率为28%。

若剩余贡献分配比例以50%为起点较之市场或行业最好水平,经营者各项管理绩效考核指标的有效报酬影响权重合计为80%。

要求:(1)计算该年度剩余贡献总额以及经营者可望得到的知识资本报酬额。

(2)基于强化对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效应,促进管理绩效长期持续增长角度,你认为采取怎样的支付策略较为有利。

6. 已知2000年、2001年A企业核心业务平均资产占用额分别为1000万元、1300万元;
相应所实现的销售收入净额分别为6000万元、9000万元;相应的营业现金流入量分别为4800万元、6000万元;相应的营业现金净流量分别为1000万元(其中非付现营业成本为400万元)、1600万元(其中非付现营业成本为700万元)
假设2000年、2001年市场上同类业务的资产销售率平均水平分别为530%、590%,最好水平分别为610%、680%
要求:分别计算2000年、2001年A 企业的核心业务资产销售率、核心业务销售营业现金流入比率、核心业务非付现成本占营业现金净流量比率,并作出简要评价。

参考答案
1.解:
甲企业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资产周转率
=11%×5=55%
甲企业资本报酬率 =〔资产收益率+股权资本负债×(收益率资产-利息率
负债)〕×(1-所得税率) =[55%+1
3×(55%-25%)]×(1-30%)=101.5% 2.解:
1999年: 子公司甲会计折旧额=9512
61210512000=-%)-(⨯⨯(万元) 子公司甲税法折旧额=
115126128812000=-%)-(⨯⨯(万元) 子公司甲实际应税所得额=1800+95-115=1780(万元)
子公司甲实际应纳所得税=1780×33%=587.4(万元)
子公司甲内部首期折旧额=2000×60%=1200(万元)
子公司甲内部每年折旧额=(2000-1200)×20%=160(万元)
子公司甲内部折旧额合计=1200+160=1360(万元)
子公司内部应税所得额=1800+95-1360=535(万元)
子公司内部应纳所得税=535×33%=176.55(万元)
内部应纳所得税与实际应纳所得税的差额=176.55-587.4=-410.85(万元)
该差额(410.85万元)由总部划账给子公司甲予以弥补。

2000年: 子公司甲会计折旧额==%)-(10
512000⨯190(万元) 子公司甲税法折旧额=
2308812000=%)-(⨯(万元) 子公司甲实际应税所得额=2000+190-230=1960(万元)
子公司甲实际应纳所得税=1960×33%=646.8(万元)
子公司甲内部每年折旧额=(2000-1360)×20%=128(万元)
子公司甲内部应税所得额=2000+190-128=2062(万元)
子公司甲内部应纳所得税=2062×33%=680.46(万元)
内部应纳所得税与实际应纳所得税的差额=680.46-646.8=33.66(万元)
该差额(33.66万元)由子公司甲结转给总部。

3.解:
现金流量
运用资本=经营利润息税前×(1-税率所得)+付现成本折旧等非-支出资本-运资本增量营
=3000×(1-30%)+500-1000-400
=1200(万元)
4.解:
2002-2006年L 企业的贡献股权现金流量分别为:
-6000(-4000-2000)万元、
-500(2000-2500)万元、
2000(6000-4000)万元、
3000(8000-5000)万元、
3800(9000-5200)万元;
2007年及其以后的贡献股权现金流量恒值为2400(6000-3600)万元。

L 企业2002-2006年预计股权现金价值
=()()5
432%)61(3800%)61(3000%)61(2000%61500%616000+++++++-++-=792(万元) 2007年及其以后L 企业预计股权现金价值=5
%)61(%62400+⨯=29880(万元) L 企业预计股权现金价值总额=792+29880=30672(万元)
5.解:
B 企业近三年平均税前利润=(2200+2300+2400)/3=2300(万元)
B 企业近三年平均税后利润=2300×(1-30%)=1610(万元)
B 企业近三年平均每股收益=普通股股数
税后利润 =1610/5000=0.322(元/股)
B 企业每股价值=每股收益×市盈率
=0.322×15=4.83(元/股)
B 企业价值总额=4.83×5000=24150(万元)
A 公司收购
B 企业54%的股权,预计需要支付价款为:
24150×54%=13041(万元)
6.解:
(1)2001年剩余贡献总额=50000×(28%—20%)=4000(万元)
2001年经营者可望得到的知识资本报酬额
=剩余税后利润总额×50%×∑权重各项指标报酬影响有效
=4000×50%×80%=1600(万元)
(2)最为有利的是采取(股票)期权支付策略,其次是递延支付策略,特别是其中的递延股票支付策略
7.解:
2000年:
销售收入净额
A企业核心业务资产销售率=
平均资产占用额
=6000/1000=600%
营业现金流入量
A企业核心业务销售营业现金流入比率=
销售收入净额
=4800/6000=80%
非付现营业成本A企业核心业务非付现成本占营业现金净流量比率=
营业现金净流量
=400/1000=40%
核心业务资产销售率行业平均水平=530%
核心业务资产销售率行业最好水平=610%
2001年:
销售收入净额
A企业核心业务资产销售率=
平均资产占用额
=9000/1300=692.31%
营业现金流入量
A企业核心业务销售营业现金流入比率=
销售收入净额
=6000/9000=66.67%
非付现营业成本A企业核心业务非付现成本占营业现金净流量比率=
营业现金净流量
=700/1600=43.75%
行业平均核心业务资产销售率=590%
行业最好核心业务资产销售率=680%
较之2000年,A企业核心业务资产销售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不仅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而且超过了行业的最好水平,说明A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与营运效率得到了较大的增强。

A企业存在着主要问题是收益质量大幅度下降,一方面表现在核心业务销售营业现金流入比
率由2000年度80%下降为2001年的66.67%,降幅达13.33%,较之核心业务资产销售率快速提高,A企业可能处于了一种过度经营的状态;另一方面表现为现金流量自身的结构质量在下降,非付现成本占营业现金净流量的比率由2000年的40%上升为2001年的43.75%,说明企业新增价值现金流量创造能力不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