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企业投资效益评价研究与应用
摘要:当前电网投资是热点,在电力市场化进程中,做好电网投资效益评价十
分关键。
本文结合相关研究资料以及实际数据,研究了一种投资效益评价与决策
模型,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同时就投资效益评价方法进行了论述,可供参考。
关键词:电力市场化;电网投资效益;模糊评价法
引言
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我国电网建设投资持续增加,速度加快,取得
了较大成果。
但在电力市场化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导致低效的电
网投资难以抑制。
同时投资效益评价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导致无法准确预判投
资效益,影响投资决策的制定。
因此,文章采用文献法和归纳法,结合实际数据
研究了投资效益评价。
1企业投资效益
企业投资的根本动机是追求更多的投资收益和实现最大限度的投资增值,在
投资方案的选择上必将以投资效益的大小来取舍。
实现投资收益的途径主要是通
过投资以扩充规模、控制相关企业、维持现有规模效益、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
降低生产成本耗费、应对企业经营风险、承担社会义务等。
根据企业性质的不同,企业可分为生产一般性商品的企业和生产特殊性商品(或提供公共服务)的企业。
2投资效益评价基本方法
(1)可行性分析方法。
以可行性为目的,计算分析、评价各种投资方案及其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方法,从技术和经济两方面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和
分析论证,提出投资是否可行及效益如何。
该方法多用于投资前评价。
(2)效
益分析法。
实质是从多个投资待选方案中,评选各方案的成本费用和效益价值,
并加以比较,选择出最佳或较佳的方案。
该分析方法包括历史考察法、差额法、
方案比较法、比率法、费用效益法、投资回收期法等。
该方法多用于投资前评价。
(3)优化规划法。
将投资使用的资源按某种方式分配到各项活动,使其以某种
数量表示的效果为最优,涉及多级决策过程的优化规划则属于动态规划,包括非
线性规划、几何规划等。
该方法多用于投资前评价。
(4)价值分析法。
以产品
功能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产品各项功能的分离、计量、计算、评价,寻求产品价
值最大的方法。
这是一种定性分析的方法,适于产品设计和产品改进等。
该方法
多用于投资前评价。
(5)投入产出法。
在一定的经济理论指导下,应用数学的
方法,研究经济系统中投入和产出关系的理论和方法,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战略
规划、计划、产业分析、生产函数、测定资本与能源、测定生产率等方面。
该方
法多用于投资前评价。
(6)预测法。
该方法是探索重大问题的未来趋向,提供
决策者所需求信息的一种方法。
根据问题的不同,使用不同的预测方法,进行不
同层次的预测。
常用的方法有专家评估法、类推法、自回归法和各种经济数学模型。
该方法多用于投资前评价。
(7)财务分析方法。
该方法使用一系列的财务
指标来反映投资的效果,包括财务比较分析、比率分析、因素分析、趋势分析等。
常见的分析方法有杜邦财务分析法、经济增加值法等。
该类方法多用于投资后评价。
(8)综合评价法。
该方法是一种多指标、多属性评价方法,能把有关投资
效益的多个指标的信息综合起来,得到一个综合指标,由此来反映投资效益的总
体情况。
常用的综合评价方法有层次分析法、灰色理论、运筹学方法、信息论方法、多元统计方法等。
该方法可用于投资前评价和后评价。
3电网企业投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3.1设计因素
(1)收益首先是通过提高电网的供电能力增加的电量效益,还表现为通过优化电网结构、降低线损减少的供电成本收益,以及恢复设备能力、增强电网可靠性等隐性收益。
(2)投资包括资本性投资和成本性投资。
按用途划分为主网建设投资、配网建设投资、技改投资、维修投资和非电网项目投资(这类投资一般不能直接产生收益,包括小基建、非生产技改与零星购置等)。
(3)资产由于电网企业系统性的特点,指标体系既要反映增量资产效益,还要反映存量资产效益。
为了从不同角度反映资产的利用效率,还应设立变电容量、线路长度的效益指标。
3.2指标体系结构
(1)目标层投资效益评价的目标是获得投资和收益的比例关系,因此设立投资收益比指标,并把它作为指标体系的目标指标。
(2)子目标层为了能更好地体现各类投资对投资效益的贡献,把电网企业投资分为三类:主网建设投资(指220kV及110kV电网,下同)、配网建设投资(10kV城市配电网,下同)和维修技改投资,并为各类投资构建不同的指标。
由于电网企业投资的系统性特点,为反映总投资的显性效果,还构建了一组总投资指标。
(3)指标层按子目标层的类别划分,用不同的指标构建因素,共构建23个指标层指标,从不同角度反映电网企业的投资效益。
3.3目标指标
投资收益比是指标体系的目标指标。
投资收益比=显性收益/总投资;显性收益=区域增供电量收益+区域降损收益+容载比收益+变压器负载分布收益+瓶颈线路占比变化收益+供电可靠性变化收益+检修恢复能力收益;总投资=主网建设投资+配网建设投资+技改投资+维护性投入+非电网项目投资。
4投资效益评价与决策模型介绍
文章基于综合评价方法提出了电网企业投资效益评价与决策模型,分别是:式(1)中Yj表示指标评分;Wj表示指标权重。
式(2)中Li,Si表示县级公
司上年度35kV(含)以下电网长度及变电容量。
A,B,C为权重,Ei表示县级公司售电量。
该模型主要用于35kV(含)以下电网投资。
上述模型包括三项内容,即投资效益评价指标、投资效益评价模型和投资决策模型。
对于评价指标来说,关键是要指标准确,指标体系完整,且各指标要独立,指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必须详细;对于投资效益评价模型,主要用来计算电网企业年度电网整体或单体投资项目的效益评价;而投资决策模型则用来分配投资资金。
4基于模型的计算
结合上文对模型的分析,选择某市某供电企业配网投资项目进行计算,对该公司2016年度以及2017年部分单体项目投资效益进行评价,结果显示,2016年度投资的电网,资金主要用于10kV(含)以下电网,以70分作为标准分值,投资效益得分只有67分,不够标准值,主要是有多个指标评分不到标准分值,说明当年该公司在电网投资上效益较低或是在当年投资效益尚未显现。
2017年,该公司单体投资项目有31个,主要是10kV电网的投资。
从中选取5个投资项目来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在单体投资上,该公司2017年度单体投资项目,具有较好的效益,结合尚未列出的其他项目的得分,平均得分约为71.0分。
按照该公司投资的5个区域的投资额度来看,在2017年,实际批复的投资额度分别为9999.0万元、6100.0万元、12549.0万元、15295.0万元、6247.8万元。
实际上,
这种实际批复进行投资分配,未考虑投资效益以及电网规模,会出现强者越强,
弱者越弱的局面,使售电量小的单位获得的投资额度少,影响电网建设。
若按照
决策模型进行计算,投资额度分配比例分别是19.15%、15.96%、23.83%、24.42%、16.65%。
据此进行优化后,五个区域的投资额度变为9610.42万元、8010.42万元、11960.27万元、12255.76万元、8354.32万元,这样分配投资额度相对来说要合
理得多。
结束语
总而言之,构建适合电网企业投资效益评价的理论框架,建立投资效益评价
的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模型,对合理把握投资规模和时序、促进电网科学发展、
实现电网效益最大化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胡蓉,张焰,范超,等.配电网规划后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J].华东电力,2017,35(8):70~74
[2]梁锦照,陈旭,刘巍.电网微观投资效益评价方法研究[C].中国高等学校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16,9:152---156
[3]韩利红.电网企业投资效益数学评价方法研究.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13,6:18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