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步骤及习题训练第1节.鉴赏诗歌的形象考向一: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答题步骤:第一步:(找)找到诗人描绘的形象的有关诗句第二步:(析)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第三步:(联)结合诗歌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描绘这一形象第四步:(明)指出描绘这一形象的作用或效果1.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点绛唇李清照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简要分析全词刻画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考向二: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答题步骤:第一步:用自己的语言描摹诗歌图景第二步:概括情境的氛围特点(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朦胧迷离)第三步:分析作者借以阐释的道理或表达的情感,观点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戴叔伦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体会并说出“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南宋】辛弃疾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
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
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注】①检校:此处为巡视游赏。
山园:稼轩在灵山的住处。
②分社肉:每当春社日和秋社日,四邻相聚,分享祭社神的牲口肉。
词的下片描绘了怎样的图景?请结合词句,具体分析这图景传达出的情趣?考向三: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答题步骤:1.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2.结合诗句分析所咏物象的特点,关注描写用语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分析出其内在神韵3.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寄托的感情4.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粱】刘孝先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
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
谁人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请分别说明“竹”这一艺术形象在两诗中的作用?第2节.鉴赏诗歌的语言考向一:鉴赏炼字型答题步骤: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词类活用,拟人,通感等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艺术效果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岁晚王安石月映林塘淡,风含笑语凉。
俯窥怜绿静,小立伫幽香。
携幼寻新的,扶衰坐野航。
延缘久未已,岁晚惜流光。
【注】①绿静:指水。
②新的:菊花始开。
③延缘:徘徊流连。
古人写诗讲究一字传神。
请分析本诗颔联第一句“窥”字的精妙之处?考向二鉴赏炼句型答题步骤第一步: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
第二步:揭示该句的句式特点或者写法特点。
第三步: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有时还可简要说明艺术效果。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期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考向三鉴赏语言风格型答题步骤第一步:点明语言特色。
第二步:结合相关的诗句具体分析。
第三步:指出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浣溪沙周邦彦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
劝君莫上最高梯。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
忍听林表杜鹃啼。
【注】林表:林梢。
俞平伯在《清真词释》中评此词云:“结句轻轻即收,不堕入议论恶道,与上片之结,并其委婉。
”请结合此词上、下片中的尾句分析周词风致深婉的特点。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碧湘门陶弼城中烟树绿波漫,几万楼台树影间。
天阔鸟行疑没草,地卑江势欲沉山。
【注】①碧湘门,即长沙城门。
②行:行列。
(1)这首诗最后一句哪一个字锤炼得最好?请简要分析。
(2)有人评价这首诗“句句写远,却又始终未着‘远’字”。
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第一句和第三句作简要分析。
第3节.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考向一表达方式答题步骤:第一步:判断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是如何运用这种表达方式的。
第三步:指出这种表达方式的表达效果9.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注】蔡家亲:表亲。
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考向二修辞手法答题步骤:第一步:指出使用的修辞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曲)句分析此种手法是如何运用的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修辞作用10.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菩萨蛮晏几道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
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燕。
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上片中,词人以一句“声声写尽湘波绿”写筝上弹奏的音乐,使用了什么手法?说说这样的表达效果?考向三表现手法答题步骤:第一步:明确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第二步:阐述诗(词、曲)中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托物言志要阐明“物”“志”所指的内容,象征要指明象征意义)第三步:阐明这种表现手法的效果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七夕范成大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
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揽别离心绪。
新欢不抵旧愁多,到添了新愁归去。
【注】争:怎。
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手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12.阅读下面一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
扬州逢李十二衍袁凯与子相逢俱少年,东吴城郭酒如川。
如今白发知多少,风雨扬州共被眠。
【注】①李十二衍:李衍,排行第十二。
②东吴城郭:指苏州。
(1)诗的第二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2)这首诗描绘了两幅具体生动的画面,请从虚写与实写的角度对这两幅画面进行简要分析。
第4节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向一.概括诗歌内容主旨答题步骤:第一步:确定诗歌题材,如咏史怀古诗、咏物抒怀诗、边塞征戍诗、山水田园诗等。
第二步:具体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分别写了什么,概述内容,作答形式“XX句(联)写了XX”。
第三步:揭示诗歌主旨或诗人的思想感情。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陈与义潇潇十日雨,穗送祝融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
[注]①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
这首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
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
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
④衮衮:众多,这里指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
繁华地:指京城。
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考向二、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答题步骤:第一步: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
第二步:揭示情感。
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
14.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苏轼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
微雨茹酥,早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
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考向三: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答题步骤;第一步: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并结合相关诗句进行分析。
第二步:用历史的眼光、辩证的方法对作者的观点态度给予中肯的评价。
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
临江仙(宋)侯蒙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
无端良匠画形容。
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
雨余时候夕阳红。
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注】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
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
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
参考答案1.这是一首闺怨词。
上片抒写伤春之情,下片抒写伤别之情。
伤春,伤别,融为柔肠寸断的千缕浓愁,刻画出一个爱情执着专一,情感真挚细腻的深闺思妇的形象。
2.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酒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
3.这两句通过乌鹊的惊动和秋虫的悲鸣表现了夜色的沉寂和凄凉。
抒写了身世飘泊之感和宦海浮沉之痛,寓有怀乡思亲的悲凉况味。
4.①一边是小小顽童,手把长竿,偷打梨枣;一边是“老夫”,隐身藏影,“静处闲看”。
②“偷”字,传神地写出儿童的顽皮可爱;“莫”字,表现出词人对邻家偷梨,枣的顽童由衷的爱怜之情。
一老一少对比,一动一静结合,传达美好的生活情趣。
5.王诗中的竹与夜色、明月一起形成幽深静谧的氛围,烘托诗中抚琴者特立独行、自在放旷的形象,表现诗人醉心美好自然、厌弃纷杂世俗的志趣;刘诗中的竹象征正直清高、安贫乐道、不慕富贵的人格,表现诗人对这种品格的持守和崇尚。
6.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做愁苦。
前者象征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象征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7.“窥”意为“偷看”,用在诗句中写诗人不愿打破宁静的环境,俯身悄悄观水的情态。
表现了诗人对绿水的喜爱与怜惜之情。
8.颔联写六朝故都曾有的繁华和显赫的人物早已一去不返;颈联写金陵附近气象壮丽的自然景物,寄寓了作者对于时代更替、物事人非、自然永存、繁华难再的感慨。
9.“催”字表现击鼓开船,催促离人上船出发;而“留”字表现楼上把酒话别,难舍难分。
同一时间,不同地点,一“催”一“留”,鲜明地对比把将别而又不忍离别的情景映衬得十分强烈。
10.“故园青草”春来依旧繁茂葱郁,可是“故宫”却在劫后只剩下“废址”“乔木”,呈现出衰败的景象。
在这种强烈的对比中,表现出南宋亡国后词人的黍离之悲,即深深的亡国之痛。
(乐静显哀情)11.“劝君”句不点破“远望可以当归”之意,只说由于怕触动无法排遣的思乡之愁而不敢凭高眺远,这种翻进一层的手法显得深沉委婉。
词人的一片归心借“不如归去”的杜鹃鸟啼声点出即止,不过分渲染而寄兴深微。
12.(1)“沉”字好。
城门地势低,放眼望去浩渺的江水仿佛要把远处的山峦淹没似的。
“沉”字写出了水势之大,既传达了远水浩茫给诗人的强烈主观感受,有恰当地把握住了描写的分寸。
(2)本诗首句写长沙城内远树如烟,有如碧绿的水波。
第三句写辽阔的天空中,成行的鸟儿愈飞愈远,仿佛就要没入天际的草丛。
这两句写的都是登楼所见到的远景,却又始终未着“远”字。
13.运用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这两句借“雨”“黄叶树”“孤灯”“白头人”等意象,烘托凄凉氛围,寄寓了孤居荒野,孤苦无依,穷困潦倒的悲凉情怀,实为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