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仪器分析及应用

仪器分析及应用

名词解释(10分)
梯度淋洗:又称梯度洗脱,在同一个分析周期中,按一定程度不断改变流动相的浓度配比,称为梯度洗脱。

化学键合相色谱:采用化学键合相的液相色谱称为化学键合相色谱法简称化学键合相色谱。

(采用化学键合相作固定相的液相色谱法。


谱线自吸:原子在高温区发射某一波长的辐射,被处在边缘低温状态的同种原子所吸收使谱线中心减弱的现象称为谱线自吸。

反相色谱:流动相极性大于固定相极性的情况,称为反相色谱。

是以表面非极性载体为固定相,以比固定相极性强的溶剂为流动相的一种液相色谱分离模式。

二、填空题(20分)
1.H=A+B/u+Cu方程中A表示涡流扩散项,B表示分子扩散项,C表示传质阻力项,u 表示流动相流速。

2.气相色谱的浓度型检测器有热导检测器、紫外可见检测器、电子捕获检测器、电导检测器。

质量型检测器有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火焰光度检测器;其中TCD 使用使用H
或He气体时灵敏度较高;FID对碳氢化合物测定灵敏度较高;ECD
2
只对含卤素,S,P,O,N物质有响应;之所以有浓度型和质量型检测器的区别,主要是由于前者对载气有响应,而后者没有。

3.分子共轭π键大,则荧光发射强,荧光峰向长波方向移动;给电子取代基将使荧光强度加强(加强或减弱);得电子取代基将使荧光强度减弱(加强或减弱)。

4.ICP光源优点有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检出限低、试样消耗少、工作线性范围宽。

5.在原子吸收法中, 燃气量大于化学计量的火焰称之为富燃火焰, 助燃气大于化学计量的火焰称之为贫燃火焰。

其中, 富燃火焰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贫燃火焰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6.请为下列类型物质选择最合适的HPLC分离模式和检测方法(常量):
(1) 环境样品的常见无机阴离子;离子色谱法,所用检测器电导检测器
(2) 水溶性较差的合成高分子化合物;质谱分析法,所用检测器质谱仪
(3) 萘、苯、甲苯、硝基苯;反相色谱法,所用检测器紫外线检测器
(4)含氯农药的检测;气象色谱法,所用检测器电子捕获监测器
(5) 废水中的苯甲酸取代物的分离分析离子交换色谱法,所用检测器紫外检测器7.可见-紫外、原子吸收、红外的定量分析吸收光谱法都可应用一个相同的定律,亦称为朗伯—比尔定律。

其数学表达式为A=εbc。

8.在有机化合物中, 常常因取代基的变更或溶剂的改变, 使其吸收带的最大吸收波长发生移动, 向长波方向移动称为红移, 向短波方向移动称为蓝移
三、选择题(20分)
1.与经典AES相比,关于ICP-AES分析,下列哪种说法不对?( B )
A ICP-AES的基体干扰效应小 B由于温度高,因而电离干扰要严重些
C 离子线比原子线强得多 D更低的检出限、更大的线性范围
2.根据范氏理论,想要提高柱效,则那种措施不利 ( C )
A 使用较均匀固定相
B 使用小颗粒固定相
C 采用毛细管柱
D 尽可能采用高流速
3. 按一般光度法用空白溶液作参比溶液,测得某试液的透射比为 10%,如果更改参比溶液,用一般分光光度法测得透射比为 20% 的标准溶液作参比溶液,则试液的透光率应等于( C )
A 8%
B 40%
C 50%
D 80%
4.许多化合物的吸收曲线表明,它们的最大吸收常常位于 200─400nm 之间,对这一光谱区
应选用的光源为 ( A )
A 氘灯或氢灯
B 能斯特灯
C 钨灯
D 空心阴极灯
5.在原子吸收法中, 能够导致谱线峰值产生位移和轮廓不对称的变宽应是( B )
A 热变宽
B 压力变宽
C 自吸变宽
D 场致变宽
6.指出下列哪种因素对朗伯-比尔定律不产生偏差? ( C )
A 溶质的离解作用
B 溶液的折射指数增加
D 改变吸收光程长度 D 杂散光进入检测器
7.液相色谱实验中以下那种检测器不适合做梯度洗脱 ( A )
A RI
B RF
C UV
D Ms
8.分子荧光分析中,含重原子(如Br和I)的分子易发生: ( C )
A 振动弛豫
B 内部转换
C 体系间窜跃
D 荧光发射
9.石墨炉原子吸收分析和分子荧光分析分别利用的是:( C )
A原子内层电子和分子内层电子跃迁 B原子核和分子内层电子跃迁 C原子外层电子和分子外层电子跃迁 D 原子外层电子和分子振动跃迁
1.紫外—可见光度分析中极性溶剂会使被测物吸收峰(B)
A. 消失 B 位移 C 分裂 D 精细结构更明显
四、简答题(15分)
1.化学衍生化在仪器分析中有哪些应用?对衍生化反应与衍生化试剂有什么要求?
应用:气象色谱与高效液相色谱
衍生化反应要求:①对反应要求不苛刻,能迅速定量的进行;②对样品中的某个组织只生成一种衍生物,反应副产物及过量的衍生试剂不干扰被测样品的分离和检测;③化学衍生试剂要方便易得,通用性好。

衍生化试剂要求:①衍生剂必须过量且稳定;不过量反应不完全,检测不充分。

不稳定,重现性差;②衍生物、衍生产物和衍生副产物至少是好分离的。

当然如果只能检测到衍生产物最好;③衍生反快速完全。

反应慢,柱前衍生还可以,但柱后不行。

因为流速固定,衍生池管路长度一定,留给衍生化的时间是一定的。

柱前衍生可以在系统外等衍生完毕后进样,但也是影响效率的。

2.液相色谱中影响色谱峰扩展的因素有哪些?与气相色谱比较,有哪些主要不同之处?
因素:涡流扩散,流动的流动相传质,滞留的流动相传质,柱外效应
不同之处:①流动相的不同。

液相色谱法的流动相位液体,气相色谱法的流动相为气体。

②适用范围不同。

气相色谱对沸点太高的物质或热稳定性差的物质难以进行分析,而对于高沸点、热稳定性差、相对分子质量大的有机物质多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分析。

在气象色谱中径向扩散往往比较显著,而液相色谱中径向扩散的影响较弱,往往可以忽略。

在液相色谱中还存在比较显著地滞流动相传质和柱外效应。

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和紫外可见分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在仪器装置上有哪些异同点? 为什么?
相同点:都是分光光度计,利用的测量原理都是在一定范围内,物质的浓度与吸光度呈正比。

不同点:①光源不同,原子吸光分光光度计使用的是空心阴极灯发射特征波长的锐线光,选择性会更好。

紫外可见吸收分光光度计使用的是钨灯或氘灯发射连续光谱。

②检测器不同,原子吸光分光光度计使用的是光电倍增管,分辨力比光电管强。

紫外可见吸收分光光度计一般使用光电管检测。

③测量所需光能量不同,原子吸光分光光度计为X射线,能量大。

紫外可见吸收分光光度计为紫外光和可见光,能量小。

4.原子吸收中光谱的干扰因素有哪些?分别如何消除这些干扰?
物理干扰:配制与待测溶液组成相似的标准溶液或采用标准加入法,使试液与标
准溶液的物理干扰相一致,从而达到抵消误差的作用。

化学干扰:化学分离;使用高温火焰;加入释放剂和保护剂;使用基体改进剂等。

电离干扰:加入更易电离的其他元素(即消电离剂),已达到抑制电离的目的,
可以有效地消除电离干扰。

光谱干扰:非共振线干扰:缩小狭缝宽度
背景吸收干扰:空白校正法,氘灯校正法,塞曼校正法
六、论述题(20分)
1.分析液相色谱中色谱峰拖尾的原因和我们在实验中应如何应对?
筛板阻塞(应对:1.反冲色谱柱 2.更换进口筛板 3.更换色谱柱)
色谱柱塌陷(填充色谱柱)
干扰峰(1.使用更长的色谱柱 2.改变流动相或更换色谱柱)
流动相PH值选择错误(1.调节PH 对于碱性化合物,低PH更有利于得到对称峰)
样品与填料表面的溶化点发生反应(1.加入离子对试剂或碱性挥发修饰剂 2.换柱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