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ppt.
720年2月22日的日全食。比希腊的记录早了135年。
这些资料是现代宇宙学研究的重要资料,这种记
录的全面性、系统性是其他文化系统所缺乏的。
• 伏尔泰曾高度评价中国人:‚全世界各民
族中,惟有他们的史籍,持续不断地记录
下日蚀和月球的交会,我们的天文科学家
在验证他们的计算后,惊奇地发现,几乎
所有记录都是真实可信的。‛
• 从春秋到清末,中国记录彗星不下500次, 记录哈雷彗星有31次。 • 公元7世纪,李淳风《晋书· 天文志》总结彗 星总是背向太阳这一规律,比欧洲1532年 皮特尔· 阿华安得发现早900年。 • 法国人巴尔代断言:彗星记载最好的,当 推中国的记载。
流 星 雨
我国关于流星雨的 记载,是世界上最 早的相关记录。
• 甲骨文‚日‛作
• 上古时代日中有乌的传说,都是对太阳黑 子的形象描述。 • 据云南天文台1975年统计,从公元前43年 到1638年的汉至明,仅在史籍中关于太阳 黑子的记录就有106次。 • 太阳黑子的记录是当代研究太阳活动的在 重要科学依据,它与新星、超新星一起是 宇宙学研究的重要资料,这种记录的全面 性、系统性是其他文化系统所缺乏的。
制图学到化学炸药都遥遥领先于西方。从
我们的文明开始到哥伦布时代,中国的科
学技术常常为欧洲人所望尘莫及。中国古 代的科学技术是足以令中国人感到骄傲和 自豪的。
第一节
古代科学的主要门类和成就
一、天(文)学
(一)天象记录
我国古代天象记录的特点是:记录 准确丰富,而且从未间断。
1.太阳黑子
八大行星: 水、金、地球、 火、木、土、 天王、海王
2.慧星
现代天文学关于彗星的图片
周昭王十九年(公 元前1034年)是对慧 星的最早记录, 《竹书纪年》: ‚有星孛于紫 微‛ 。
2.慧星
彗星和哈雷慧星的记录分别比 欧早1000多年和670多年
这是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鲁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秋 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 ——《春秋〃文公十四年》
2.星表
它是天文学上一种很重要的工具 (1)二十八宿
早在五六千年以前,中国先民就开始把天体黄道、赤道附近 的恒星分为28个星区,每个星区各取一星为主,称为28宿。 中国、印度、巴比伦、埃及、阿拉伯的古天文学中都有二十
星表是把测量出的若干恒星的坐标汇编而成的表册。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 第一节 中国古代科学的门类和成就
一、天(文)学
二、数学
三、医学
• 第二节 中国古代技术(四大发明)的 伟大成就
• 第三节 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和近代落 后的原因
• 科学是反映现实世界各种自然现象的本质的规律
的知识体系,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 理、生物学,农学、医学等学科。 • 技术一般被理解为关于物质工具(如机器、硬件或器皿
新星10颗。
• 古希腊、罗马、巴比伦却没有任何新星和超新星
的记录,在中世纪欧洲编年史中也极为罕见。
• 中国这方面的丰富记录,是古代恒星观测上的一
项伟大成就,对现代天文学也有重要的价值。
4.中国对日月食的 记载,也是世界上 最早最丰富的。
• 中国对日月食的记载,也是世界上最早最丰富的。
• 《尚书· 夏书》胤征篇记载公元前2137年,是世界 上最早的日食记录。 • 现在我们发现,甲骨文中有5次日食记录,《春秋》 书中有37次日食记录,其中最早的一次是公元前
原始的浑仪不断改进,东汉天文学家张衡所 创制的浑象,后经宋人苏颂的发展,设计 成水运仪象台,受到国际高度评价,认为 它‚很可能是后来欧洲中世纪天文钟的直 接先祖。‛
• 简仪:是我国古代观测天体坐标的仪器。现代天 文台大型光学望远镜的一些装置就是由简仪的结 构演化而来的。 • 我国元代郭守敬简化浑仪,于1276年制出简仪, 在其后300多年里,不论是在设计思想还是在制造 水平上,都遥领世界之先。郭守敬曾在1276年在 全国范围内设立了26个观测站,进行过大规模天 文测量。
冥王星
“日黑居仄,大如弹丸” ——《汉书· 五行志》
世界上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比 欧洲早800多年
1.太阳黑子
《汉书· 五行志》中西汉成帝河平元年(公元前28年)
三月的‚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
央‛的太阳黑子记录。
《汉书· 五行志》记载汉元帝永光元年(公元前43年)
‚日黑居仄,大如弹丸‛。 欧洲人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最早的一次是公 元807年,比中国记录晚800多年。
(二)天体测量
• 天体测量是天文学中最古老、最基本的一
个分支,任务是确定天体的位置和天体到
达某个位置的时间。通过这些为各种科学
服务的一门学问。
• 我国古代在这方面成绩卓著。尤其是在测
天仪、星表、星图、测定子午线长度等方
面取得的巨大成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测天仪器
• 不论是天体测量、天象记录或是历法制定, 都离不开测天仪器。 • 浑天仪:是我国古代观测天体位置的仪器。 浑天仪又叫浑仪,浑象。 许多文献记载,我国远在五 六千年以前葛天氏、皇帝、 尧舜时代,就有了浑仪。
‚客星见于房‛,是中国文献最早记录的
新星。
• 西方同年也记录了这颗星,但没有记录月 份和方位,远不如中国记载简明、准确。 因而19世纪法国比奥编《新星汇编》,就 把中国的发现列为世界上的第一颗。
• 中国早在公元前14世纪的殷代甲骨文就有了新星
的记载‚七日新大星并火‛,从那时到公元1700
年的3000多年,中国共记录了新星90颗,其中超
等)、物质产品以及他们被用来达到实用目的的方
式的知识,分为纺织、建筑、机械、冶金、车船、 兵器、陶瓷、造纸、印刷等部门。 • 总之,我们在这里所说的科学技术是把人文社会 科学排除在外的。
• 李约瑟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 • 我们必须记住,在早些时候,在中世纪时
代,中国几乎在所有的科学技术领域,从
鲁庄公七年(公元前687年) 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 中星陨如雨。 ——《左传》
3.新星、超新星
• 新星,是指光度突然增至原来的几万倍、
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倍的爆发性变星。
• 超新星,是指爆发时光度突然增至原来的 一千万倍以上的新星。 • 我国古代把新星和超新星称作客星。
3.新星、 超新星
• 公元前134年夏历六月,《汉书· 天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