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与血栓性疾病检查
七、检测项目的选择与应用
(一)一期止血缺陷的选择:是指血管壁和血小板缺陷所致出血性疾病,
1、筛选试验选用血小板计数(PLT)和出血时间(BT)作为筛选试验。
(l)BT和PC都正常(2)BT延长,PC减少
(3)BT延长,PC增多(4)BT延长,PC正常
2、诊断试验
(二)二期止血缺陷的选择:是指凝血因子缺乏所致的出血性疾病。
教案
姓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周丽
职称
教授
课程名称
诊断学
授课专业及层次
授课时间、节次与教室
2004级临床医学与计划生育本科
2007年5月23日3~4节周三天外村西区210教室
学年
2006~2007
学期
第二学期
授课内容
出血、血栓与止血检测
学时数
2学时×2
选用教材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全国统编教材《诊断学》第六版
教学目的
掌握各项检查的临床意义。熟悉止血、凝血和纤溶机制。对试验原理近作一般了解,对整章节的内容要有整体化的理解及掌握不能局限在某个试验的应用
重点
血管壁、血小板及凝血功能的检测
难点
检验项目的选择、应用与实验结果的分析。
自学内容
因课上时间有限,许多试验不讲,而内容又有联系,故所有课上不讲的内容均须自学
使用教具
多媒体(power point)
相关学科
知识
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相关章节。
教学法
讲述法穿插启发式教学等手段
讲授内容纲要、要求及时间分配(可加附页)
(四)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测定FG
1、原理与方法2、参考值3、临床意义:增高;减低。
六、纤维蛋白溶解检测
1
13分钟
15分钟
6分钟
讲授内容纲要、要求及时间分配(可加附页)
(一)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的测定
1、原理与方法2、参考值3、临床意义:增高。
(二)血浆D-二聚体测定
1、原理与方法2、参考值3、临床意义
1、筛选试验选用FDP和DD作为纤溶系统活性的筛选试验。
(l)FDP和DD均正常(2)FDP阳性,DD阴性
(3)FDP阴性,DD阳性(4)FDP和DD都阳性
2、诊断试验
八、本次内容小结,布置课后预习尿液及粪便检查,建议同学们参阅本校及全国其他院校精品课程网络。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9分钟
1、筛选试验选用APTT和PT作为筛选试验,大致有以下4种情况:
(l)APTT和PT都正常(2)APTT延长,PT正常
(3)APTT正常,PT延长(4)APTT和PT都延长
2.诊断试验选用下列项目可作为血友病的诊断试验,见表4-2-17。P317
(三)纤维蛋白溶解综合征:包括原发性纤溶和继发性纤溶两种。
一、简单回顾上节课骨髓细胞学检查
二、止血凝血与纤溶机制(这部分内容已在生理学过,但难度大,与实验设计与选择关系密切,仍需课上认真复习,用图表讲述)
(一)血管壁的作用
(二)血小板的作用
(三)凝血因子的作用(内源性、外源性、共同途径)
(四)抗凝系统的作用
(五)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作用
三、血管壁的检测
(一)毛细血管抵抗力试验(CRT)
1、原理与方法2、参考值3、临床意义:CT延长①~⑤;CT缩短。
(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是目前推荐的内源性途径筛选实验,还是肝素检测的首选指标)
1、原理与方法2、参考值3、临床意义:同CT
(三)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是目前推荐的外源性途径筛选实验,还是口服抗凝剂检测的首选指标)
1、原理与方法2、参考值:①PT;②凝血酶原比值PTR;③国际标准化比值INR。3、临床意义:①延长;②缩短;③口服抗凝剂检测。
5分钟
5分钟
5分钟
10分钟
5分钟
5分钟
7分钟
讲授内容纲要、要求及时间分配(可加附页)
1、原理与方法2、参考值3、临床意义:①~⑤
(二)出血时间测定(BT)
1、原理与方法2、参考值3、临床意义:延长①~⑤;缩短。
四、血小板检测
(一)血小板计数
1、参考值3、临床意义:减少①生成障碍;②破坏或消耗过多;③分布异常。增多①原发性;②反应性。
(二)血小板平均容积和血小板分布宽度测定(MPV PDW)
1、参考值2、临床意义:增加、减低
(三)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测定
1、原理与方法2、参考值3、临床意义:①~③
(四)血块收缩试验
1、实验方法与参考值2、临床意义:减低、增高。
五、凝血因子测定
(一)凝血时间测定CT(强调这是内源性途径代表性筛选实验,因其不敏感性临床应用少)